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開擺 第144章 醫館的未來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開擺》 第144章 醫館的未來

“怎麼會打擾呢。”韋安平還在試圖挽留:“難道孫醫生住的不習慣?”

“非也。”孫思邈搖了搖頭:“住在王府雖然舒適,但會錯失不病人,許多半夜犯病的病人想要就醫,經常無法找到我,以至于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

“這個……”

韋安平也沒想到,孫思邈要搬出王府的理由竟然是這個……但仔細一想,好像也很合理。

住在醫館里,不管刮風下雨,還是白天黑夜,都可以給病人看病。

若是住在王府,就只能在白天看病了。

從孫思邈的角度來看,這樣確實不方便。

“那好吧。”韋安平想了想,最終答應下來。

“那就把附近的另一棟房子也買下來,改醫館的宿舍。”

“不必麻煩了。”孫思邈連忙勸阻。

“不麻煩。”韋安平笑道:“醫館遲早還得擴建,現在買下來,以后擴建也更加方便。”

如今的醫館,只有孫思邈一個合格的醫生,說起來頗為寒酸,每天能夠問診的病人也不多。

按照韋安平的規劃,將來的醫館至還要擴大三倍以上,要有十名以上的醫生,還得有手室和住院部。

未來的醫館,一定得是一家綜合的大醫館!

Advertisement

“那好吧。”聽到跟醫館有關,孫思邈便不再多說。

“對了,那些孩子最近表現得如何?”韋安平又問了一個關心的問題。

“都不錯。”說到孩子們,孫思邈的臉上立刻出一笑意。

不得不說,韋安平給他找的這些孩子,都是努力上進的好孩子,不但聽話,而且十分能吃苦。

平時不管多苦多累,都不會抱怨一句,像極了他當年學醫時的模樣。

“那就好。”

看到孩子們能得到孫思邈的夸獎,韋安平也就放心了。

“對了,孫醫生還有沒有認識的同行?”

“你是說跟我一樣的醫生?”

“對。”韋安平點頭道:“長安城這麼大,一個醫館怎麼夠?若是能有更多的醫生,也能造福更多百姓。”

“確實認識不。”孫思邈想了想道:“我記得甄氏兄弟的醫就很不錯,而且就在長安。”

“這麼巧?”韋安平有些驚訝,沒想到長安城里竟然還有名醫。

“不過,甄立言好像在太常寺做,恐怕沒辦法出來開醫館。”

“另一個呢?”

“其兄甄權倒是沒有,不過想要說他,恐怕有些難度。”孫思邈說著不由得苦笑。

“不試試怎麼知道呢?”韋安平笑了笑道:“甄權這人擅長什麼?”

“針灸之和頤養之。”孫思邈很快答道。

“針灸和養生?”韋安平聽完一愣,這兩樣東西在中醫里,可以說是絕學!

哪怕到了千年之后,依舊十分火熱……尤其是神奇的針灸之

能夠擅長這個,絕對不簡單!

“那弟弟甄立言呢?”韋安平又問。

“立言通本草,善治蟲病。”

“哦?這個更厲害!”

韋安平一聽這個,立刻就想到了之前跟孫思邈說過的《本草綱目》,要是有甄立言的幫忙,豈不是事半功倍?

而且他在太常寺做,那就更簡單了……直接去找李世民要人吶!

“還有沒有?”韋安平繼續追問。

“還有就是并州都督李世績。”孫思邈答道。

“這個我知道。”

韋安平笑了笑,這可是大唐未來的戰神,能跟李靖相提并論的存在。

讓他來當醫生,純屬暴殄天

“那就再沒有了。”孫思邈說完搖搖頭。

他雖然名氣響亮,但并不擅長際,認識的同行也不多。

能夠知道甄氏兄弟,還是因為來到了長安的緣故……若是一直躲在太白山,恐怕要當一輩子的“宅男”!

“看來,這個時代的醫生還是太了啊。”韋安平不慨。

后世的醫生,都是學校大批大批地培養,但在古代,想要為醫生至要有名師傳授才行。

但一般的名醫卻很收徒,歷史上大名鼎鼎的神醫,一生也沒幾個弟子。

孫思邈就是其中的代表……行醫數十年,竟然只有一個徒弟。

這其中,不免有懷寶迷邦、敝帚自珍的意思。

這種思想,要不得!

“是啊。”孫思邈也頗為慨:“所以老夫想要留下一些藥方,讓世人都可以照方抓藥,治病救人。”

有藥方怎麼行?”韋安平搖頭道:“就算有藥方,病人也得看得懂才行?更何況,還會有人看錯,說不定反而弄巧拙,把毒藥當了救命之藥。”

“小郎說的不錯。”孫思邈點點頭道:“老夫也意識到了這點,所以對小郎提議的《本草綱目》十分興趣,只可惜老夫一人力有限,若是能有人幫忙就好了。”

“就是有《本草綱目》也還不夠。”韋安平再次搖頭:“醫生的作用,始終是無可替代的。”

他之前跟孫思邈說過學堂的事,如今徒弟劉神威已經來了,若是再有甄氏兄弟幫忙,學堂肯定能辦起來。

看來醫學學堂之事,該提上日程了。

“那小郎覺得應該怎麼辦?”孫思邈疑道。

“學堂。”韋安平立刻給出答案。

“可是,有老夫一人,恐怕也辦不啊。”

“那就等說服了甄氏兄弟再說。”韋安平笑了笑道:“若是還不夠,就找陛下要太醫署的太醫。”

“太醫署養那麼多太醫,總不能全是吃干飯的吧?”

“該用的時候,就得用起來。”

“還是小郎有主意!”孫思邈頓時笑了起來。

其實他也想到了太醫署,只是以他的份,并不能調太醫署的太醫……只有韋安平才能說服陛下。

跟孫思邈聊了一陣,韋安平又單獨見了李彩瑜一面,問最近過得如何,學到了什麼。

李彩瑜對于學醫的生活,還是滿意的。

雖然很累,但每天都能學到不東西,尤其是見多了病人之后,也更加了解民間的疾苦。

每次回宮,向李世民講述自己的經歷和想,都能得到不夸贊。

這種遲來的父,讓欣喜不已。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