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開擺 第127章 紙幣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開擺》 第127章 紙幣

“陛下不必如此激烈。”韋安平平靜地勸道:“貿然把人家趕走,他們肯定會起疑心的,說不定還以為咱們出什麼事了呢。”

“那要如何?”李世民平復了一下心

“得找個合適的理由。”韋安平想了想道:“比如傳授知識。”

“什麼?”李世民頓時一驚:“先生剛才還說……”

“我知道。”韋安平點頭笑道:“這就是個理由而已。比如我們可以傳授知識,但要拿東西來換……要是不答應,就不準使者進大唐。”

“原來如此。”李世民恍然大悟:“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讓他們滾蛋了。”

“但如果他們答應了呢?”

李世民忽然想到,若是到了狠人,家人咬咬牙答應下來,難道還能真的傳授知識?

“那就層層加碼唄。”韋安平笑道:“比如咱們可以跟倭國要一座山,他們要是答應了,就再要一塊地,接著再要一個港口,要一座城……”

“先生莫非打算……”

“陛下懂就行!”韋安平微笑不語。

“可是……為什麼要先要一座山呢?”李世民不解道。

“因為倭國有一座銀山。”韋安平答道:“那里產出的白銀,足夠大唐使用很久。”

Advertisement

別人的金山銀山是形容詞,小日子的銀山,那是名詞啊!

“白銀?”李世民眉頭一皺,更加疑道:“可大唐的錢幣,并不是白銀啊。”

“我當然知道,但我更知道大唐缺銅!”韋安平苦笑道:“哪怕到了后世,探礦和采礦技都突飛猛進了,華夏依舊缺銅,所以銅幣注定無法長久,我們必須要找到更加合適的貨幣。”

“所以先生打算用銀子來代替銅幣?”

“不。銀子只是過渡,用來作為貨幣儲備的,大唐未來的貨幣,應該是紙幣。”

“什麼?紙幣!”

李世民大吃一驚,本沒想過紙也能當錢,這簡直是駭人聽聞!

“就是紙幣。”韋安平點點頭,隨后問道:“陛下可知道錢幣的意義?”

“等值……和易?”李世民嘗試著回答道。

“不錯。”韋安平點頭道:“貨幣的基本職能,就是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價值尺度,就是衡量品的價值。”

“流通手段,指的是貨幣可以作為易的介,主要是為了方便易。”

“照先生這麼說,銅幣和紙幣,都是一樣的咯?”李世民似乎明白了什麼。

“當然一樣!”韋安平點頭道:“貨幣的價值,其實與自無關,而是來源于它的發行部門。比如現在用的銅幣是大唐發行的,那麼它的價值就取決于大唐朝廷的信譽。”

“朝廷的信譽好,市面上沒有假幣,朝廷也不濫發錢幣,那麼市面上的銅幣就值錢,反之亦然!”

“所以先生的意思是,紙幣的價值來源于大唐朝廷,只要朝廷承認它的價值,那麼紙幣就可以當錢幣使用?”李世民很快領悟其中的關鍵。

“不錯。”韋安平點頭道。

“那……朝廷怎麼承認紙幣的價值呢,總不能說多就是多吧?”李世民又問。

“這就要靠銀子了。”韋安平答道:“比如一張一千文的紙幣,就能兌換一兩銀子。而一兩銀子,可以在市面上買到同樣價格的商品,如此一來紙幣的價值就現出來了。”

“那為何不能用銅幣呢?”

“大唐缺銅呀。”韋安平苦笑道:“若是不缺銅,當然隨你怎麼造。”

后來的宋朝,就是因為缺銅才不得不想辦法另辟蹊徑,用銀子和紙幣代替。

后來的元、明、清也都發行過紙幣。

“可是,紙幣總覺不夠安全。”李世民依舊猶豫。

“不錯,紙幣確實容易偽造。”韋安平點頭道:“但我們有活字印刷,可以通過技領先,來提高造假的難度。還有朝廷的律法,也可以提高造假的風險。”

“那要是被毀壞了怎麼辦?”

“你要是這麼想的話,那銅錢也會丟失啊。”韋安平沒好氣道。

李世民想了想,點頭道:“這倒也是。”

紙幣會壞,銅幣同樣會丟失,若是保管不慎,什麼財都有可能損壞……這不能怪錢幣。

“其實,紙幣的最大優點是方便。”韋安平繼續說道:“我前段時間陪侍妾去買布,兜里放著五十兩銀子就十分沉重了。護衛去兌換了五貫銅錢,結果提的手都麻了。”

“大唐現在的價不高,商業也不發達,用到的錢很,所以暫時沒什麼問題。若是將來發展大宗商業,一下就用到幾百萬貫,靠銅幣支付,一座王府都裝不下這麼多錢。”

“再說了,我還想驗一下腰纏萬貫下揚州呢,你說要是這一萬貫全是銅錢,我不得重死!”

“這……看來紙幣勢在必行了?”李世民苦笑道。

“這是大勢所趨。”韋安平點頭道:“但也不是現在就要用,我們先做好準備,等時機就行。”

“提前準備……這倒是符合先生一貫的風格。”李世民說著笑了起來。

韋安平擁有千年的知識,目長遠,所以總喜歡先做準備。

從相識以來,對方給他的建議都是這種風格,久而久之,李世民就慢慢習慣了。

其實,這種風格很對他的胃口,李世民也是個喜歡提前準備的人。

畢竟,有備才能無患嘛!

“當然要提前準備。”韋安平笑道:“不打無準備之仗,這可是后世一位圣人的至理名言。”

“好!”李世民忽然拍掌大笑:“此話朕也將銘記于心。”

“呃……其實后面還有一句。”

“說說看。”

“不打無把握之仗。”

李世民聞言一愣,忽然想到了什麼:“先生難道在說高句麗之事?”

“陛下明白就行。”韋安平笑了笑道:“大唐跟高句麗遲早有一戰,但我希陛下能記住今天的話,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

“好,朕記住了。”李世民重重的點頭。

又聊了一會兒,李世民親自將韋安平送出殿外,隨后著天空,不由得一聲長嘆。

“后世的智慧,果然無窮無盡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