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晚云將副司主的任命告知陶得利。
他面驚喜,亦對晚云深深一拜,道:“我還以為,仁濟堂弟子不仕途,娘子必定不屑皇城司的職。”
“這職不是給我的,是給佑安的,我不過代勞。”晚云道,“仁濟堂弟子仍然無人在仕途之中。”
陶得利笑了笑:“可若放在從前,娘子定是連這樣也不愿意的。”
說起此事,晚云稍稍斂起笑意。
“是啊,”說,“說來可笑,此事還是三殿下的功勞。”
陶得利的臉僵了僵,“三殿下?”
晚云頷首:“渭南那夜,他曾以高師兄合作。他說師父和師兄都是榆木疙瘩,因為厭惡朝堂而寧愿放棄權利,累得整個仁濟堂屢欺。而師父縱然功名就,但因為手中無權,才不得一次又一次地出賣臉面和,最后落得賣無可賣的下場。話說的難聽,可我卻聽進去了。得利,仁濟堂要擺出去,就要變通,這趟渾水,由我這已死之人去趟,再合適不過。”
陶得利聽罷,亦是默然。頃,他長嘆一口氣:“文公若在天有靈,必定會以娘子為傲。”
晚云想起文謙臨終前看著自己的目,只覺心中苦:“但愿吧。”
陶得利轉而笑了:“今日終歸是高興事。這下好了,娘子有了這副司的名義,便不只是傳傳信,打打下手,更能號令皇城司的暗樁,大大方方地施展拳腳了。”
而晚云卻并未高興,道:“我雖能號令,但接我號令的卻是仁濟堂的門人。我這一聲下去,又要支著他們為皇城司賣命,我心有不忍。”
陶得利怔了怔:“娘子,暗樁本就把姓名給皇城司了,娘子何必……”
晚云卻搖搖頭,“你可還記得三年前,你從京師初到鄯州時,我對你說的話。”
陶得利怔了怔。
三年前的許多變故,最終讓仁濟堂京師分號灰飛煙滅。堂中掌柜、跑堂散落四,有的回到東都總堂,有的去了尚善堂。而一些暗樁則在姜吾道的命令下,來到了鄯州。
他們向來奉令行事,不問因果,也不知將要見何人。
來到鄯州才知,要見的人竟是早就命喪火海的晚云。
他仍記得那時的晚云形消瘦,神疲憊,雙眸更是明亮。
——“陶兄可曾想過,將來有朝一日,你不做暗樁了,想做什麼?”
陶得利從未想過這個問題,道:“小人早已賣給皇城司,是名錄上的死士。娘子所言不敢妄想。”
晚云卻道:“想想罷了,有何不可。”
真要想,倒也未嘗不可。陶德利與晚云也算相,知知底,便敞開道:“在下替姜主事掌管香坊,擅制香,也制香,若不為暗樁,便想同那廬崖山人一般,用一生研制絕的香方。”
當時,晚云聽了這話,出一笑:“待我還你自由之日,你便當我香坊的坊主,可好?”
好是好,可陶得利是個實際的人,他深知此事何其難也,不敢將它放在心上。
怕自己真的相信了,日后便難以繼續過這無窮無盡的命懸一線的日子。
而如今晚云復又提起,他心生詫異:“娘子說的是認真的?”
“自然是認真的。”晚云道:“我那時并未告訴你,師父的愿便是要師兄保全仁濟堂的門人,我和師兄必定不余力地完。但前提是你們得活著,若你們悉數葬送了命,談何保全?”
陶得利聽罷,只覺得心頭一暖,終歸是有人在乎他們的死活的,甚至費盡心思地想讓他們活著,他從未想過真的還有這一天。
他忍不住問:“娘子可有算?”
晚云卻沒有聽他說,只道“我琢磨著,仁濟堂和皇城司,是時候分開了。皇城司的事該給皇城司的人去辦,而你們,想當郎中的當郎中,想制香的去制香,我和師兄自會給你們爭來一席之地。”
陶得利詫異地看向:“娘子說的分開,是何意?”
晚云思忖片刻:“便是重新招募暗樁,替皇城司組建一隊人馬,聽令于司主和副司,但吃的也是朝廷的糧餉。皇城司如今已經是個正經的署,可一眼去只有衙門前的石獅子和護門,諸事還要由幾個郎中兼著中轉,委實可笑。”
此話倒是大大出乎陶得利的意料。
“在下以為娘子恨了皇城司,能不做事就不會做,不想娘子如此為它考慮。”
“我并非替其考慮,而是為了讓仁濟堂更好地撤離。”晚云道,“仁濟堂和皇城司之所以糾葛如此深重,一大原因,是師父和圣上的恩怨。如今由我們和二殿下接手,這個結便有了開解的機會,其實將皇城司和仁濟堂分開,才是對各自真的好。”
“愿聞其詳。“陶得利道。”
晚云道:“昔日圣上征戰四方,十分看重細作的用,為了掩護細作信道,才培養出暗樁來,藏于仁濟堂之中。故而仁濟堂的暗樁,如你這般,既是細作也是郎中。但今日不同于往昔,此法并非長久之計,用到今日已然弊大于利。仁濟堂歸結底是行醫之所,要調教暗樁本就是文不對題,早年出了何田這樣的人是運氣,而非必然。再者,如今已非戰時,明正大查案抓人才能樹立威信,章程上也更簡單,再用仁濟堂的人去辦事顯然已經不合時宜。”
陶得利道:“自是這個道理。可圣上得天下已經十幾年,他要想這麼做,早就做了,何必一直留著暗樁,跟仁濟堂糾纏不清?”
“圣上有圣上的行事之法,一件東西用得趁手,便無人會想著丟棄。”晚云道,“再者留著仁濟堂,皇城司做事便可大大簡省,要養活的人,不過只有二殿下和署里的一干閑人。換句話說,皇城司是仁濟堂養著的。陶兄當暗樁許久,應當知道這些暗地運作的事,花費才是最大。”
陶德利笑道:“娘子的意思是,日后要將仁濟堂的暗樁給朝廷去養,無異于給鐵公拔,若我是圣上,我也不會愿意。”
晚云也笑了笑,神卻變得嚴肅:“我等已經仁至義盡,后面的事便由不得他們了。此事你不必憂心。跟你說此事,是有事托你去辦。”
“娘子請說。”
姜含元十三歲的時候,在父親的軍營里,第一次見到了那個表字為謹美的男子。彼時,少年安樂王代天子撫邊犒軍。銀鉤光寒間,笑盡杯酒;弓衣縱白馬,驚破了黃沙塞外的霜曉天。很多年過去了,久遠到姜含元已忘記那個深秋了,有一天,她被告知,他向她的父親求親,意欲娶她為妻。此時,他已是京闕中的那位攝政王了,高坐輔佐,權傾朝野。她愿做他馬前卒,為他平山填海,開疆拓土,雖死而無悔。然而,除了她自己,這世間,不會再有第二人知,那個快馬追風弓聲驚鴻的邊塞深秋的清早,也曾是她為少女...
黎憂穿書了,穿成了一本古言權謀虐戀小說里一路被男主虐身虐心虐肝的小白花女主。然而,剛落地黎憂就發現她的堂妹,也就是劇本里的惡毒女配重生了,好嘛,她這是要降咖成炮灰的節奏? 黎憂:“……”行叭,讓我先躺躺。 新婚當日,堂妹并沒有如劇本里那樣與她換嫁,搶她東宮的婚事,而是屁顛屁顛地跑去嫁給男主三皇子。 彼時,男主還只是個無權無勢、女奴所出,被皇帝厭棄的凄涼皇子。 黎憂猶記得劇本里,原身被換嫁給三皇子后,那是吃糠咽菜,什麼粗活重活都要干,還誰都能來踩她一腳。 后面三皇子發達了,原身也沒能享福,因為男主是個狗比,有穿越女白月光,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屢次拿原身當棋子去對付政敵,被虐得都沒了三個孩子,落下一身病痛,就算最后得封皇后也沒幾年好活了。 現在,重生堂妹要代替她去做這煞筆虐文女主? 黎憂感動得眼淚汪汪:好妹妹! 轉頭,黎憂看著眼前新鮮出爐,滿臉不耐煩說著什麼“娶你只是權宜,你若識相,太子妃該有的榮華不會少了你,其他的你就不要妄想”的大反派夫君。 世上還有這種良心好老公? 算算時間,距離她這個便宜夫君太子殿下倒臺還有十幾年呢。 黎憂秒躺,就是躺著躺著,不知何時,那個暴躁太子爺總愛來跟她貼貼。 誰當初說離他遠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