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二百九十九章 城陽見聞錄4

《帶著倉庫回古代》 第二百九十九章 城陽見聞錄4

李咎和士子們在大門口辯論了三天整,引得萬人空巷,本地凡是有閑的人都跑來聽了三天,最后一天其實書生已經不愿意來了,只得假稱除夕回家才被迫停下。

若是上半年的李咎還真不一定能把人懟到那份上,金陵那一趟李咎和尤南私底下不知道辯了多場,招架這群書生卻是毫無力。雷霆雨風雪霜虹,沒有李咎不能解釋的。乃至于日食月食、熒守心、地龍翻,皆在地圓說延出去的一整個地理學說系里就可以完解釋,剝離了天時和天子行為的關系。

書生們幾乎氣急敗壞,但是李咎拿著他的實驗,還和圍觀的眾人互。本地教諭有心相助,礙于縣令、郡守和李園供奉的關系也只能兩不相幫。

至于黃舉人尤復等,這些人不說李咎“妖言眾”只單純和他辯論,可能黃舉人、尤復還能袖子一擼加他們,但是他們這個說法把他們這群人算到了被“”的“眾”里,那就算了吧,他們加李咎和對方對噴。

最后一天才姍姍來遲,在隔壁民家包了二層小樓聽辯論。

引起興趣的是喜晴和孫氏的來報,還有他們的爭論涉及了一些天子命于天的言論。

喜晴和孫氏那天真的在李園逛了半日方回,果真如三九所說,一應地方都對外敞著,附近人家甚至還可以去李園的水渠里挑水。只有住宅、正堂、廚房、倉庫、實驗田、繁場不可進去,其他地方都可以慢慢逛得。

只是若要釣魚摘花、損毀草木,就會被阻止,看得出主人對僅有的一些點綴相當重視。不過李園的養花人在花季會剪花扎好放在門口供人免費拿去,李園的果子除了留作種的、自己吃的、送人的,若有多的也都送了人。這又和主人對花木的重視矛盾了。

Advertisement

喜晴那日回去時,得園里人的同意,帶了兩支臘梅回去,現就供在書房的案頭。

令城好奇的是喜晴對李咎的形容,喜晴用手比了比高自己一頭有余的高,又比了比合抱似的細:“要說著,果然和趙娘子說的一樣,都是尋常舊,不見綺羅織繡。要說形容,那可了不得,長得就和那大黑熊似的,胳膊有海碗,手掌有扇大呢!我看那些書生的聲音都小了,一半兒是真的說不過他,一半兒是怕他的掌扇下去打他們個筋斗。”

當時聽得就笑起來:“你哄我,就是羅將軍也沒有這樣的。”

所說的羅將軍乃是一員跟著太(防)祖征戰多年的武將,有一半西蠻統,因功得封齊國公。只論形,這位齊國公絕對是京城塊頭最大的,滿副披掛時看著就像鐵塔。

喜晴說:“主人不信,羅將軍還沒李老爺高呢!那里是讀書人?只看他昂首闊步虎虎生風的樣子,只怕羅將軍也打不過他。”

真被說得半信半疑,就去問孫氏,孫氏笑道:“喜兒雖然言辭夸張,細想來倒也不十分假,的的確確是個高高大大的人,做的武夫打扮。不過他得很好,劍眉星目,神俊秀。格確實比齊國公還要高些,但是沒那麼胖,生得也白凈,人才也干凈,我打量去看,板兒極好,是個齊齊整整的好孩子。聽說他家資萬貫,卻不窮奢極,有階品銜和尤相公好,卻從未頤指氣使;又說他為人和善,卻又不一味的充爛好人,一心里想的都是大家好才好,對惡人呢卻下手極狠。救得了貧苦的百姓,也手刃過盜賊惡匪。”

喜晴補道:“這是真的,我回來路上找衙役問了,他一個人打過三十個人呢。之前在金陵還救過他們尤相公家的四姑娘。原來尤四娘說的救命恩人正是他呀,怪不得四娘嫁了李先生的徒弟。那日我還奇怪,怎麼四娘嫁了個窮書生呢。”

孫氏道:“再窮的書生,了李先生的徒弟也窮不起來了。不過這尤家婿雖然一朝翻發達了,也未忘本,辦差事很妥當,主人說使得好的那個青李郵遞就是他徒弟辦的差,聽說現在還兼了糧油棉糖四件事的差事,這可是實務。足見李先生對這徒弟也是不藏私,確實是個好師父。”

雖沒有當過,也知道當民最重要的吃飽穿暖不過糧、布二事。糧油占了吃字的多半,棉花占了穿字的一半,李咎這是把最基的兩件事給了徒弟,城不免奇道:“他把這些事兒都給他徒弟了?那他將來有了自己的孩子卻怎麼辦呢?”

孫氏道:“那是沒影兒的事,將來誰知道?不過,不過前幾天看戲,曾聽尤大夫人和黃夫人叨念過兩句,說李先生沒有門戶之見,不拘是誰,只要和他同道齊心,又有掌管家業的本事,這偌大的家產,他都愿意給那人。至于他的將來,他必得一知己方可婚配。既然婚配,就絕無二。我問黃夫人,倘若他的妻子無出呢,他也絕無二麼?黃夫人說,李先生早已有言,子嗣有定數,果真妻子無出,那便無出,他有千千萬萬人為后來者,何必強求其后人非己出不可。”

喜晴道:“果真如此,他一個山野之人,倒是比什麼大學士、大誥命的還要通得多了。不過,不知道最后會便宜了誰去?”

喜晴暗地里踩了楊駙馬母子兩個,城這麼一對比,心中便覺得沒意思起來:“多多舌,誰問這些?只曉得他不講究門戶,不防著徒弟,確實風霽月,也就夠了。我不過是怕,怕趙娘子信錯了人。”

也怕自己信錯了人,畢竟他們這麼久書信往來,沒有三分真心也有一分信任。

喜晴們去了兩次李園,城也沒閑著,在城里逛了兩天,直到第二天下午李咎力證日食月食都是有規律的天文現象,地震有跡可循有地理因,日月星辰都有自己的軌跡,至于白虹貫日、三日同天只是學現象而已……矛頭直指曾經被拿來作為政治斗爭借口的天象,城就坐不住了,這才來到了現場。

小時候,大雍遠未有現在這麼平靜。邊關不穩,民間有零星叛,天時也未見多好,沒有連著兩年風調雨順的時機。的父親在征伐天下中積累了相當的威,太子登基,順順利利,照樣有那麼幾個令人作嘔的叔伯兄弟虎視眈眈。

那一年真是水深火熱,春旱秋澇,蝗蟲侵襲,又逢地震、日食一起出現,皇帝陛下被迫下了罪己詔輔以雷霆手段才彈住朝堂上的紛紛揚揚。城當時年紀小,不記得多細節,但是當年父親的暴躁、憤怒和抑,記憶猶新。

現在皇帝陛下早早修惜福養,未嘗不是覺得早年殺孽過重,恐有防壽數。

于是親自來了,想親耳聽聽李咎如何為當年的那位束手無策的皇帝辯護。

我放飛自我了,我不管前后矛盾了,我想一出寫一出

沒有大綱的我對照前文和后文真的頭痛……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