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武俠仙俠 那年那蟬那把劍 第四百零九章 緣是長輩故人至

《那年那蟬那把劍》 第四百零九章 緣是長輩故人至

當年太祖皇帝蕭煜可謂是所學龐雜,不但與道門大真人無塵有過師徒之誼,與當年佛門大日院首座也是如此,他在第一次前往佛門時,遍覽佛經,尤為喜這兩句話,分別出自妙法蓮華經和華嚴經,所以他在第二次造訪佛門時,應佛門方丈牧觀之邀,留下了這幅六十八字石刻。

在黃龍五年的時候,道門掌教真人秋葉以化遠游至此,未山門,卻在這條石刻下留有“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訶薩,訶般若波羅”二十八個字。似是對蕭皇石刻的回應。

此中緣由,佛門并未對外人提起,故而此后的來客只道這幅石刻是一位無名神仙所留,真正詳,所知之人卻是寥寥無幾。

子還打趣說,佛門立教上千年,能有資格在崖壁上刻字之人,無一不是人世間最頂尖的人,堂堂道門掌教也不過才二十八個字,能一氣留下六十八個字的,只此一家。

語氣間多有引以為豪之意。

男子似乎有些不服氣,說道:“若是佛門應允,我便刻上百字又如何”

聽到這里,老人不由搖頭一笑。

這座無名之山因為佛門祖庭的緣故,素有小須彌之稱,其山崖峭壁經過佛門千余年的佛浸染,早已是金剛不壞,即便是地仙境界修士,想要在上頭留下些許痕跡,也是千難萬難。蕭皇一氣留下六十八個字的時候,正是他力挫大劍仙上仙塵贏下定鼎一戰的巔峰時期,當之無愧的舉世無敵,換其他人,就算佛門應允,能刻下一個字已是僥幸。

Advertisement

所以在老人看來,這年輕人的話語實在有點不知天高地厚。

不過年輕人嘛,有志氣是好事,哪怕是心大一點,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這對夫妻見到老人駐足旁觀,沒有一走了之,仍舊自行其是,尤其是那名男子,竟是沒有如老人意料那般出尷尬窘迫之,好像他剛才的話語并非胡吹大氣,而是再尋常不過的一句話。

老人心底生出幾分好奇,不由主上前攀談。

年輕夫妻介紹時自稱姓徐,是西北人士,而妻子卻是姓蕭,娘家在帝都,的確是大戶人家出。老人說自己姓王,如今已經是百歲高齡,照他自己所言,年時在江南求學,青年時在天下各游學,年老時在江北、西北等地講學,不曾出仕,無半分,文章倒是做了不,可惜于民生無益,于天下無益,他這次做客佛門,參加盂蘭盆節法會,也是帶著眾多弟子見見世面。

在老人的邀請下,年輕夫妻干脆與老人一行人結伴而行,老人頗為健談,滿腹經綸,出口章,一路上談及道德文章,那年輕男子倒沒如何,可那名蕭姓子卻是不同凡響,雖然沒有什麼驚人之語,但每每應答都能讓人挑不出半分差錯,引得老人連連嘆,若非子之,必是狀元之才。

老人的一眾弟子年齡懸殊極大,年長之人已經是花甲年紀,年之人卻還是年稚,這些弟子對于那個出西北的年輕人并不待見,說起來這也是讀書人的通病,江南文林看不起江北,江北又看不起西北和東北,至于西北和東北,在江南士林的眼中,便是大馬金刀的武夫之地,和一個“文”字本不沾邊。

可那個蕭姓子就不一樣了,雖然讀書人

囂著子無才便是德,但真正遇到了才,還是要傾心幾分,君不見秋臺中的花魁,哪個不是琴棋書畫和詩詞歌賦樣樣通,只有這樣才能讓那些自詡名士風流的名士們掏出銀子。

眼前這個子既然姓蕭,多半與大齊皇室有著不淺的關系,又是這般才相貌,豈是那些花魁能比較的,正因為如此,幾名讀書人的惋惜之意更甚,再看待那個抱得人歸的年輕男子,愈發不順眼了。

那年輕人能娶到這樣的子為妻,自然也不是傻子,對于幾名讀書人的敵意,自是有所察覺,只是不以為意,落在老人的眼中,不免對其高看幾分,年紀輕輕,能有這份心,倒是比起讀了多書更為罕見。

畢竟書是死的,只要肯讀,就一定能讀進去,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可心卻是天生的,極難改變。

說話間,一行人來到神道中段位置的一座迎客亭前,進到亭中略作停駐,從這里去,蕭煜的六十八個字便近在咫尺一般,過裊裊云霧,似乎手可及。

老人最小的弟子趴在涼亭的欄桿上,著石刻,又轉過頭來問道:“師父,師兄說這些字是用手指刻上去的,是真的嗎”

老人來到孩子旁,著他的小腦袋,著在云霧中若若現的六十八個大字,輕聲慨道:“不是手指,是劍,天子劍。”

孩子頓時來了興趣,問道:“天子劍是什麼劍有誅仙厲害嗎”

老人捋著雪白胡須微笑道:“天子劍,顧名思義,就是天子的佩劍,為師中年時曾經與那位蕭皇有過些許集,只是話不投機,不歡而散,可是我的一個不記名弟子卻是與他極為投緣,最終投效到他的麾下,功名就。”

孩子兩只眼睛亮閃閃的,“那人也是我的師兄嗎”

老人搖頭道:“談不上,他當年只是在為師的書院中讀書,未曾行過拜師大禮,就像當年的蕭明與道門大真人無塵有過師徒之誼,卻不能說蕭煜是道門中人。”

孩子大失所,“師父,那人是誰啊”

老人頗為唏噓道:“他姓韓,單名一個瑄字,表字文壁。在廟堂之上幾經沉浮,如今貴為大齊朝廷的閣首輔,不過聽說他這些日子重病在,臥床不起,有傳言說他怕是要天年將盡了。”

一名已有甲子高齡的弟子聞言后說道:“文公能教出一位十八樓境界的劍仙,又能與瑞公相爭多年,可見其手腕高明,又怎麼會在這個時候天年將盡,多半是無稽之談。”

老人點了點頭。

那個一直不怎麼開口說話的年輕人,愈發沉默不語。

他妻子側過腦袋輕聲問道:“真是老爺子”

徐北游握住蕭知南的手掌,道破天機道:“如果我沒猜錯的話,此人應該是老爺子當年在西湘書院求學時的山主,也是儒門老輩四大先生之一的王愷之。”

王愷之的大名,蕭知南自然是知道的,說起來他也算是蕭煜的長輩,甚至當年兩人還有過一段無傷大雅的小小恩怨。

只是沒想到世界如此之小,竟然在這里見到了這位儒門大先生。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