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武俠仙俠 那年那蟬那把劍 第三百六十五章 人間之佛結法相

《那年那蟬那把劍》 第三百六十五章 人間之佛結法相

“徐宗主又何苦如此”

松贊活佛面帶悲憫神,寶相莊嚴。

下一刻,他的頭頂芒大盛,生出一圈圈背,就如一小型的太,而他本人則端坐于大日印正中位置,手結無畏印,幾如在世佛陀。

這道道門意味十足的紫雷轟然落在佛之上,激起無數漣漪,無數紫電芒游散激,震得金上下起伏不定,最終紫雷絢爛碎裂開來,變漫天流華,緩緩消散,而佛僅僅是黯淡許多,仍舊普照天空大地。

徐北游略微驚訝地咦了一聲。

僅僅是這一手的威勢,就足以證明松贊活佛的境界猶在金貢活佛和葛增活佛之上,應該是四大活佛中的第一人,其本境界大概距離地仙十八樓境界只有一步之遙,雖然比不得當年公孫仲謀或是慕容萱的地仙十七樓,但在集合了其他三位活佛之力用大日印之后,已經直達十八樓境界巔峰,就算僅以戰力而論,也毫不遜于手持誅仙的徐北游,甚至猶有勝之。

攜帶著大日印的無上威勢,松贊活佛手印由無畏印變為大金剛印,在其后生出一尊大日如來法相。

大日印,顧名思義,本應由出于紅教的秋思執掌最為妥當,因為秋思本修習大日如來佛祖法相修持妙義,與大日印最為契合,而出黑教的松贊活佛卻是修習大自在天魔法相化之法,甚至與大日印敵對,不過好在大自在天魔法相化之法最擅偽裝模仿,又有其他三位活佛和四佛八龍大陣之力相助,將他上的天魔之力遮掩過去,倒也能勉強駕馭大日印

Advertisement

就在松贊活佛以印法相的那一刻,天地間先是驟然一暗,原本懸于空中的真正太仿佛被烏云遮蔽,又像是遭遇日食,迅速黯淡下去,接著松贊活佛后的大日印和大日如來法相芒大盛,再次照亮世間,仿佛一切明盡是出自于此,此謂之無量

然后松贊活佛雙手高高舉過頭頂,向徐北游重重拍落。

后的大日如來法相也做出相同的作。

手印之間,唯有明,其之盛,幾乎要凝聚出太真火。

手印落下的速度并不算快,只是伴隨著漫天似真似假的太真火,仿若是火海燒天,格外震撼心神。

徐北游輕笑一聲,“當年道門說劍宗,一味追求劍殺人之利,重殺戮攻伐,輕長生真意,不過是爭斗之法,恰巧佛門也曾說過類似話語,說你們寺一貫講究降魔神通和方便法門,禪意卻是落了下乘,淪為爭斗攻伐之法,那今日就看一看,到底是我玄門劍宗長于攻伐爭斗,還是你佛門宗的降魔神通更為厲害。”

下一刻,滿玄黃之氣的徐北游持劍沖霄而起。

當大日如來法相的手掌及誅仙劍尖,如同人掌落在鋼針的針尖上,就算人掌再大,終究之軀,被鋼針的針尖刺破皮,刺,深可刺骨。

誅仙的劍佛掌之中,但在徐北游的頭頂,卻是有無數由虛凝實的太真火落下,仿佛是一場流星火雨。

這一幕,蔚為壯觀。

徐北游的發髻被真火擊散,滿頭白發披散下來,然而每一白發又都化作一劍,一劍便擊散一朵太真火。

&nbs

p;雖然徐北游勉強擋住了這記手印,但下墜仍是大勢所趨,近乎于無窮無盡的太真火不斷凝虛為實,不斷自上而下地層層下,仿佛是一片火幕。

如此相持于大半炷香的時間之后,誅仙的劍尖已經自佛掌的手背刺出,但是積蓄的太真火也已經達到極致,使得徐北游不堪重負。

下一刻,徐北游重重吐出一口濁氣,整個人隨劍而行,向上生生穿過這只佛掌,渾浴火。

然后就見松贊活佛以大日印顯化出的佛掌開始片片崩碎分解,整只佛掌如是夢幻泡影,迅速變淡、消逝,接著裂痕迅速蔓延至松贊活佛后的大日如來法相上,這尊號稱不為外所壞的金剛法相竟是沒有毫抵之力,如同砂礫堆砌的佛像,海浪一來便瀕臨崩碎。

如此一來,與大日如來法相共為一的松贊活佛自然也難以幸免,雖然其本已經凝鑄不,但仍是難免皮被太真火反噬燒灼,皮呈現出一片焦黑之,也幸而他和天魔法相之功,否則此時已經是重傷。

松贊活佛即驚且怒,同時又有幾分驚疑不定,寺修持之法,實與中原佛門諸宗大有異寺修士很走到對應道門地仙十八樓境界的羅漢果位,大多在初地仙境界時便將修為保留在舍利中,從頭開始,當年的寺寺主蓮花祖師便是有九顆舍利,相互累積之下,幾乎可以比擬道門修士初地仙十八樓的境界,可惜在想要更進一步以駕馭大日印時遇到了手持誅仙的上仙塵,雖然那時的上仙塵還談不上舉世無敵,但也不是蓮花祖師可以匹敵,一劍之下,百年苦功俱虛幻。

似松贊活佛這般,已經修八顆舍利,距離當年蓮花祖師九顆舍利的絕頂修為只剩下一步之遙,只是如果他繼續走蓮花祖師的老路,那麼九顆舍利便是極致,所以他才會像當年的蓮花祖師那般求變,意圖借助邪魔外道之法,就十顆舍利的本大圓滿境界,也就是道門的十八樓之上證道長生之境。

此時他借助其他三位活佛和大日印之力,距離那十顆舍利圓滿的境界也不過一步之遙,可仍舊是被此子一劍摧破,莫非他已經踏出那一步

怎麼可能

松贊活佛心中驚疑不定,手上作卻是不停,迅速由大金剛印變為不明王印,后重新凝聚一尊不明王法相。一時間佛普照,有無數細小的金蓮花生出,繼而匯作一,變為一個巨大的金蓮花,而這金蓮花上緩緩顯化出一尊一頭八臂的不明王像,右手拿劍,左手握羅索,盤坐于金蓮之上。

諸佛菩薩的造像大致有二種類型,一是安詳相,一是忿怒相。

先前的大日如來便是安詳相,而此時的明王則是忿怒相。

明王最廣為人知的便是五大明王,而不明王居于五大明王中心位置,亦即居于首位,另四尊明王圍繞在他邊,他是明王之中最重要的尊格,被稱為不尊或無尊,與觀世音菩薩和地藏菩薩并列。

只見不明王相上升起起一道道金,只是這佛中沒有半分慈悲,只有包含著佛陀怒火的冷酷。

與此同時,徐北游也現出來,搖一晃,抖落上附著的太真火,因為有玄黃之氣護的緣故,竟是毫發無傷。

反觀狼狽不堪的松贊活佛,高下立判。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