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湖之行以箭拔弩張始,以賓主盡歡終。
看到兩個兒子對孫策景仰有加,楊介也覺得孫策與一般年輕人不同,既有年的衝勁,又難得的沉穩,學問雖然差一些,眼界卻高人一籌,難怪龐德公、黃承彥對他讚賞有加。
即使如此,楊介也沒有放棄和孫策討價還價的打算。楊家的土地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可能拱手白送,能爭取一點好是一點。
黃承彥之前得到了孫策的底,知道孫策並不打算把所有的事都做到位,要給袁留點麻煩,便故作晦的提醒楊介,我上次來就是想聯合你們一起談判,只有襄各家全部聯合起來,纔有足夠的實力與孫策抗衡,才能爭取到更多的利益。一家一家的和他談只會被他各個擊破,佔盡便宜。
楊介心領神會。
黃承彥接著又說,天下大,南是天下之中,將來必然是各方勢力爭奪的重地。袁佔據南,幾萬大軍的給養、軍械就是一門大生意,就算是分一杯羹也能讓襄各家吃得飽飽的。一旦南發生大戰,襄必然會到波及,即使是爲了襄自的安定和平,襄也應該配合孫策的計劃,做南的戰略緩衝。
聽完黃承彥的分析,楊介終於放下了最後一糾結,表示要堅持支持孫策,安頓好遷來的黃巾軍,並儘快解決襄戰事,恢復和平。
孫策滿意而歸。
楊介低頭,接下來的習家也很自然的轉換了態度。黃承彥再次登門拜訪,終於和諸家達了協議,最後爲孫策募集到了一千三百多頃耕地,考慮到冬天將近,春耕還有一段時間,的條件可以慢慢談,各家又主提示,可以先借十萬石糧食給孫策,供黃巾軍過冬。
雖然知道各家不是什麼善人,這些都不是免費的午餐,孫策也沒有拒絕,欣然笑納。
因爲他真的需要這些土地和糧食,而且很急。
三天後,劉闢率領第一批黃巾軍將士趕到襄。孫策奉命到宛口迎接。站在飛廬上,他看到了逶迤而來的黃巾軍,立刻哼了一聲,心裡很是不爽。
黃巾軍數量有限,最多三四千人,和他估計的萬人有很大差距。
孫策沒有下船,命人去傳劉闢上船相見。過了小半個時辰,黃巾軍將士在岸邊停住,烏泱泱的一大片,劉闢纔不不慢地來到岸邊,下了馬,又不上船,當著孫策的面,對幾個部下喝斥了一通。
郭暾、林風等人然大怒,就連黃承彥都連連搖頭。劉闢這麼做,自然是做給孫策看的,對孫策沒有親自迎接表示不滿。林風幾次用眼神請示孫策,要去教訓劉闢一番,卻被孫策制止了。
孫策也不爽,但他不會簡單的和劉闢對罵。那是潑婦才幹的事,檔次太低。
見孫策安坐飛廬之上,不如山。黃承彥非常滿意,著鬍鬚,笑而不語。黃月英偎著父親,不時的瞟一眼孫策,又瞟一眼父親,角帶笑。剛剛職的小書佐龐統站在孫策後,眼珠滴溜溜的轉,想說什麼卻一直沒敢說。
磨蹭了好一會兒,劉闢終於上了船,立刻換了一副笑臉,老遠就拱手打招呼。
“闢也何德何能,居然勞駕將軍來迎我,孫將軍真是太給我面子了。”
等劉闢走到面前,孫策才離席而起,走到船邊,彷彿纔看到那些黃巾軍似的,出幾分詫異。“劉將軍,這裡有一萬人嗎?”
劉闢笑瞇瞇地說道:“將軍說笑了,這裡只有三千人,哪有一萬人。”
孫策“哦”了一聲,沉思半晌,又道:“你們就這些人馬?”
“將軍嫌?”
“當然嫌。”孫策轉過頭,第一次正眼看劉闢。“三千人,就算一人能種三十畝,也不過能耕種九百頃土地,而且他們會忙得無暇練兵。一旦有戰事,他們還能上陣嗎?”
劉闢臉上的笑容一僵。“將軍有一千頃耕地?”
“準確地說,是一千三百頃。”黃承彥走了過來,接過話題。“這還只是襄五十里範圍以的,一旦攻克襄,將軍與邔國、宜城一帶的豪強商議,再籌措三五千頃土地不問題。”
“足下是……”
“沔南黃承彥。”
聽到黃承彥三個字,劉闢臉上的表立刻變得複雜無比。他和龔都接到孫堅的命令之後,商量了很久,覺得孫堅父子此舉應該是讓他們來做炮灰,土地什麼的本就是個餌。他們又不是神仙,怎麼可能這麼快就搞到這麼多土地,除非他們將襄的豪強全殺了。
如果真是這樣,他們就更不能去了。去了不是接收土地,而是和襄豪強拼命啊。
商量到最後,他們決定敷衍一下孫堅,由劉闢率領三千步卒趕到襄。三千人說多不多,說也不。孫堅要想一口吞下他也沒那麼容易,就算損失了,汝潁黃巾也不至於大傷元氣。
可是黃承彥說,孫策不僅搞到了一千三百頃土地,將來還能搞到更多。如果是孫策自己說,他未必肯信,黃承彥是誰,他還是略知一二的,僅憑黃承彥站在孫策邊,一副幕僚的樣子,就足夠證明孫策所言不虛了。
一千三百頃土地,足以供養一萬三千壯丁,或者兩千戶五口之家。不管怎麼說,孫策對他們的承諾沒有打折扣,可是他們卻辜負了孫策的一片心意,只帶了區區三千士卒。
“將軍,三千人……不夠啊。”黃承彥轉對孫策低語,聲音正好能讓劉闢聽到。“襄幾家聯合起來,也有三四千部曲,再加上軍械、糧食方面的優勢,三千黃巾本守不住這些土地。要不……讓他們回去吧。”
孫策轉頭瞅了一眼劉闢,點了點頭,還沒說話,劉闢立刻知道大事不妙。他急中生智,連忙搶上前去。“將軍,這三千人只是一部分。爲了儘快趕到襄,協助將軍攻城,這三千人都是挑細選的銳,更多的人馬正在路上,再過幾天就到了。”
“有多人?”孫策的臉好看了一些。
“有……”劉闢看著孫策,豎起一手指,慢慢又豎起一,見孫策臉還是不太好,又豎起一,嚥了一口唾沫,怯怯地說道:“三……萬,不夠的話,我們還可以聯繫青州黃巾,邀他們一起來。”
-
-
章節報錯
張赫穿越大秦,獲得最強輔助系統,只要輔助嬴政,便能獲得十連抽。于是張赫踏上了出使六國的道路,咆哮六國朝堂,呵斥韓王,劍指趙王,忽悠楚王,挑撥齊王,設計燕王,陽謀魏王。在張赫的配合下,大秦的鐵騎踏破六國,一統中原。諸子百家痛恨的不是嬴政,六國貴族痛恨的不是嬴政,荊軻刺殺的也不是嬴政。嬴政:“張卿果然是忠誠,一己擔下了所有。”張赫拿出了地球儀:“大王請看……”
秦瑱穿越三國,成了一個寒門士子。 為了改變命運,四處求學,最終投入曹操麾下。 憑著超越時代的見識,屢次建功。 本想輔佐曹操成就霸業,沒想到卻因功勞太大,引起曹操忌憚。 正逢宛城之戰,眼見老曹要一炮害三賢,秦瑱再次勸誡,卻惹得曹操怒斥。 於是秦瑱果斷掛印而去,你老曹不是多疑嗎?那這軍師不當也罷! 至此,秦瑱轉入劉備麾下,以一人之力,提前改變天下大局。 奪淮南、戰呂布、敗孫策、取荊州,短短數年之間,輔佐老劉成就霸業。 多年之後,曹操遲暮,病榻之前,謂眾人云: 「孤一生行事,但無悔過,唯秦子瑄離去,孤之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