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並不難,甚至算不上考校楊儀,孫策的意思也不新鮮,黃承彥上次來就提過。只不過說的人不同,份量就完全不同。楊介可以不理會黃承彥,卻不敢漠視孫策。孫策後不僅有黃忠等一千餘人,十艘戰船,更有孫堅和兩萬大軍,幾萬黃巾也在趕來的路上。
這個計算結果是對是錯並不重要,重要是的楊介看到了孫策的決心。他不是黃承彥,也不是劉表,他不僅有殺人的實力,而且有充足的理由。這個理由冠冕堂皇,讓你想反駁都無從反駁起,特別是對那些失去了土地的流民來說,這個理由極蠱。
遇到這樣人,如果沒有實力對抗又不想死,唯一的選擇就是認慫。楊介自認沒有舉家赴死的慷慨,所以很乾脆地認慫了。否則就算孫策不殺他,幾萬黃巾軍也會要他的命。
見楊介服,黃承彥適時出面說,孫策也借坡下驢,放緩了口氣。他對楊儀說道:“其實還有一個辦法,你想過沒有?”
楊儀雖然聰明而驕傲,畢竟是個孩子,被孫策嚇得不輕。雖然孫策說得很客氣,他還是唯唯喏喏的連連點頭。“請將軍指教。”
“最直接的辦法是未雨綢繆,讓一部分人離開家園,去外面的世界打拼。天下很大,我們不能把目侷限於眼前這幾畝田,而應該著眼於天下,將我大漢文明傳播到四海八荒。”
楊介點點頭。“將軍好氣魄。”他說得很客套,但楊慮、楊儀兄弟卻眼前一亮。就算是手無縛之力的文弱書生,有幾個不仰慕那些遠征萬里、揚威天下的壯舉,更何況他們兄弟正當年輕氣盛,一心想建功立業。楊家在襄算一方豪強,放眼整個南郡就不行了,更別說荊州甚至大漢,積極進取幾乎是本能,孫策一下子拋出天下這麼人的目標,他們豈能不心。
這就是眼界啊。如果能跟著孫策征服天下,立功封侯,現在拿出土地支持他屯田也是值的。
看到兩個兒子眼中的神采,楊介暗自嘆了一口氣。孫堅運氣好,生了這麼一個好兒子,能文能武,能哄會嚇,論得了大道,耍得了流氓,簡直和建立漢家四百年天下的高皇帝一樣天縱其才。
也許這是楊家的機會?連黃承彥都主依附,應該錯不了。
楊介心裡有了打算,立刻改變了態度,熱地邀請孫策與黃承彥去莊裡做客。孫策讓黃承彥和楊介商量細節,他卻和楊慮、楊儀兩兄弟說起話來。被他連哄帶嚇,這兩兄弟乖巧了很多。
“將軍,我能向你請教一個問題嗎?”楊慮看起來很苦惱。
“請教談不上,互相探討吧。”孫策笑道:“不過我讀書,你可別騙我。”
“豈敢,豈敢。”楊慮地笑笑。“將軍讓舍弟算那個題,莫非是說大漢如今的困局是讀書人虛耗糧食所致?難道天下人不該讀書,都去種地?可是我覺得,沒有讀書人,只有農夫,戶口也一樣會增加,最後還是人多地啊。”
孫策看著楊儀。“你也是這麼想?”
楊儀忙不迭地點頭,此刻的他像楊慮的小跟班。
“你說得沒錯,沒有讀書人,戶口也一樣會增加,最後還是人多地。我那個問題是一個經過簡化的問題,爲求語出驚人,難免矯枉過正,有些誇張。實際況要比這複雜得多,天下讀書人可沒有這麼多。”
楊慮悄悄地鬆了一口氣。
“不過,如果把讀書人當寄食者的代表,這個道理依然是立的。天下土地總量自有定數,就算是不斷墾荒,也不會無限制的增加,能養活的人基本上有個極限。多一個寄食者,就會一個農夫。因此,寄食者的比例也有一個極限,對不對?”
“對,對。”楊儀掐著手指,又開始算起來。“一夫挾五口,耕百畝,以畝產二石計,可產兩百石。五口之家,設有一丁一一大男一大一未使,一丁年食二十石八升,婦與大男年各食十三石七鬥三升,大與未使年各食九石,五口共計六十六升三鬥八升,又去雜用,約餘百石,可以養活另一個五口之家。略估計,寄食者不能超過一半。”
孫策看著楊儀吧啦吧啦的一通口算,著實有些吃驚。他見過這樣的孩子,學過珠心算的人比這還誇張,連指頭都不用,但楊儀肯定沒有學過珠心算,這年頭連那種算盤還沒出現呢,只有擺在盤子裡的算珠。
這貨天生是個做會計的料。諸葛亮讓他籌劃糧草實在太對了,可惜這年頭的人有點本事就想做,學而優則仕嘛,聖人教導了。大一級死人,誰不想往上爬啊。楊儀最後毀就毀在這權利慾太強上。
我得把這風氣扭過來。
“你太厲害了。”孫策挑起大拇指。“虧得我有自知之明,沒有和你比算學,要不然我肯定輸。”
楊儀咧著笑了,還有點不好意思。
“還回到原本的話題,寄食者的比例是一定的,那是讀書人多一些好呢,還是工匠多一點好,又或者是遊藝雜耍的人多一些好?”
楊家兄弟互相看了一眼,異口同聲的說道:“當然是讀書人多一點好。”
“我也贊讀書人多一點好。不過,讀書人與讀書人也有區別。有的人讀書是爲了明理,有的人讀書則是爲了做。你們說,是爲了明理而讀書的人多一點好,還是爲了做而讀書的人多一點好?”
楊慮板著臉,一本正經的說道:“讀書就是爲了明理,人可以不做,但不能不明理。”
楊儀卻了脣,尷尬地笑了笑,沒說話。
孫策看在眼裡,笑在心裡。這兄弟倆雖然相親相,但稟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楊慮相對淡泊,楊儀卻更功利些。他看著楊慮,追問道:“如果你楊家沒有莊園,在耕種自食和做食祿之間,你選哪一個?”
“我選耕種自食。”楊慮遲疑了片刻,但還是給出了答案。“回簞食瓢飲,不改其樂,孔子稱其賢,我願意做這樣的賢者。”
“你呢?”孫策轉頭看向楊儀。
楊儀了脣,嚅嚅地說道:“我自問道德不如兄長,不敢學回,我願學子貢,君子財,取之有道,做瑚璉之,傳夫子之道。”他擡起頭,盯著孫策。“將軍,若是讓你選,你選誰?”
孫策笑了。“你們兄弟志向高遠,我一個也不敢比。如果一定要我選的話,我選子貢。”
“爲什麼?”楊慮不解。
孫策難得的嚴肅。“大丈夫立世,道德、事功不可偏廢,學回,了亦不過獨善其,上不能輔國,下不能養家,父母妻子食不全,有德無功。若是不,便流於虛僞,只有大言不慚。學子貢,了可以兼濟天下,不也能縱持一家生計,沒有大功也有小功,不至於一事無。”
話音未落,楊儀就鼓掌附和。“將軍言之有理,我亦是這麼想。”
-
-
章節報錯
“陛下,管管你女婿韋憨子吧,他又要在東門外單挑那幫大臣!”一個大臣跑到甘露殿對著李世民喊道。“這個韋憨子,簡直就是胡鬧,傳朕的口諭,不許在東門打架!”李世民一臉憤怒的喊道。········“走,去西門,東門不能打!”韋浩在東門對著那些大臣們喊道。
當兵理由千百種。保家衛國?鍛煉自己?謀個好出路?“當然是保家衛國!”許言正氣凜然,“保家保家,起碼要有個家,容我追上校花成個家先!”痞子少年因校花崇拜軍人,與之打賭入伍,本以為進去裝裝逼耍耍酷,就可以回來抱得美人歸,年少輕狂的他做夢也想不到,他的人生會因此而改變,他會在部隊熔爐的錘煉下,一步步成長為超級兵王, 爆笑兵王,寒雪獨立人,
那一年,一道流光起自天外,墜於東南。 那一年,孝宗皇帝託孤於榻前。 那一年,天地翻覆,雷海漫天。 也就是那一年,他子承父業,只是小小的百戶官。
徐銳,共和國有史以來的超級兵王,又在某軍事學院指揮系深造了三年,在一次對抗演習中意外穿越到了1937年的淞滬戰場。 此時,淞滬會戰已經接近尾聲,中國軍隊已經全面潰敗。 且看徐銳如何憑藉超強的軍事素養以及超越這個時代的指揮造詣,在抗日戰場上力挽狂瀾,並最終成為了日軍揮之不去的夢魘。 是的,這是一部純粹的戰爭類爽文。
穿越到大唐王朝,成為皇帝的楊辰,剛推倒江貴妃后,還沒還來得及感受三千佳麗的波瀾壯闊。就陷入了一場陰謀之中,奸佞之臣權傾朝野、外邦之族狼盼鷹顧、必殺之局暗流涌動。奸臣當道、國將不國,天子亦握屠刀!楊辰平亂黨、掃異族、治天下,縱橫八荒、橫掃六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昏君?庸主?暴君?”...
高陽偶然發現自己電腦上多了個叫萬朝剪輯的軟件,號稱,視頻可讓萬朝中的所有人都看到。什麼各朝皇帝啊,歷史名人啊。抱著順手上傳的想法,高陽先后上傳了千古一帝,十大謀士,十大統帥等榜單,但逐漸,高陽不當人了……盤點萬朝后宮八卦,盤點萬朝那些狗血事榜單相繼曝光。……朱棣:“什麼,朕大明后世誕生了一位大明戰神?”李二:“我去,治兒,媚娘可是你的庶母啊!你怎能占有她!!!”李隆基:「完犢子,朕搶楊玉環的手段也被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