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清穿好孕貴妃:四爺日夜嬌寵哄我 第294章 斃鷹事件

《清穿好孕貴妃:四爺日夜嬌寵哄我》 第294章 斃鷹事件

康熙并沒有在十三和十四間分出了主副,雖然是兩個皇子領兵,但這場仗的主將卻是施瑯的四子施世驥。

也就是說施世驥是發號司令的人,兩位皇子相當于監軍。

面對起反抗的蘇祿國百姓,十四覺得該殺了,可一城百姓,幾城百姓,就是屠殺了。

十三覺得投降不殺,不必要引起蘇祿國的仇恨和矛盾。

大清是來征討蘇祿國的冒犯的,給蘇祿國一個教訓,不是來侵略屠殺蘇祿國百姓的。

戰爭是不可避免傷亡,但如果大肆屠殺蘇祿國的百姓意義就變了。

十四覺得十三太過婦人之仁了,大清都打到這里了,哪里還管蘇祿國百姓的死活。

這又不是大清的百姓,有什麼好顧及的。

兄弟倆為此爭論不休,蘇世驥不想摻合進兩個皇子的矛盾,把事給了朝廷定奪。

朝堂上為此爭議不休,八爺黨一眾支持十四,有的人還覺得屠殺更能震懾諸國,以示大清之威。

反對者覺得這樣做確實能起到震懾作用,但大清在諸國的聲譽也會大大的降低。

一場仗壞了大清的聲譽,得不償失。

康熙頷首,十三明白了這場仗的目的,十四過激了。

一旦大開殺戒,屠殺百姓,就會引起民族仇恨。

蘇祿國就一個小國,大清要滅掉太容易了。

Advertisement

可這個世界并不是只有大清和蘇祿國,還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大大小小的國家,大清不可能不顧忌。

所以這場戰要講究技巧和策略,如果能把蘇祿國的百姓策反了,比屠殺的效果更好。

康熙的旨意下來,十四這才消停,就是心里特別的不服氣。

戰事非常的順利,大清這邊關照蘇祿國的底層百姓,煽輿論。

讓蘇祿國起來。

蘇祿國的國王都是慌了,沒有想到大清這麼卑鄙,又有些后悔惹了大清。

他道歉的信到了宮里,康熙樂的哈哈大笑,然后放置一邊。

現在道歉晚了。

僅是道歉怎麼能夠。

之后,

蘇祿國的國王幾乎每個月來一封國信,還奉上金銀珠寶讓大清笑納。

顯然是招架不住了。

九月,蘇祿國國主上書奉大清為主,蘇祿國正式為了大清的藩屬國。

康熙龍大悅,大筆一揮,決定在十一月出巡塞外。

老三和胤禛、老五、老七留在京城。

老八、老十、十二、十五、十六、十七隨行。

這個時候十三十四還留在蘇祿國,因著大清和蘇祿國之間的船只來往頻繁切,弘星也混到了大船上,去了蘇祿國。

胤禛得知后,又睡不著了,雖然兒子有本事,但還是止不住的擔心。

只是兒子在外離的遠,胤禛本管不到。

耿靜晗又再一次進空間里和平安玉聊天。

康熙這邊覺得讓弘星見見世面也好,派了不人在弘星的邊保護,弘星的安危也時常能傳回來。

再加上十三和耿越榮都在蘇祿國,真遇上什麼事,有他們看著也不會出問題。

此時八爺府一片霾,老八的妾侍生了,是個兒。

老八心里一片失,努力了這麼久,好不容易有個懷孕的,卻是生兒。

這心跌落谷底。

八福晉心里也是沉甸甸的,一步錯,步步錯,想要個兒子怎麼就這麼難呢。

生不了,別的妾侍竟然也沒有這個福氣。

看到老八和八福晉不好過,趙側福晉心中大快,小產之后,也努力求子,但都沒有再懷上,這心里就止不住的恨意。

“先開花后結果,下次定是兒子。”

老十安著老八,心里也忍不住同幾分。

老八深呼吸,“借十弟吉言。”

上朝之后,老八就覺得周圍都是在同他,看他笑話,這心里相當的不舒服。

十二聽著一些人私下對老八無子的議論,這心里也不是滋味。

十二的妻妾生了三子一,次子三子是嫡福晉富察氏所出,可這四個孩子全都夭折了。

現在十二也是膝下空空,被老八都帶出了幾分的焦慮

十二是

不用奪嫡爭位,但誰不想要個兒子啊。

所以早朝的時候,十二就頻頻地瞅著胤禛,看的胤禛莫名。

到了下朝的時候,十二才給胤禛解

“四哥,你生兒子是不是有什麼藥方?”

胤禛:“……沒有藥方。”又不是他生,他哪里知道是兒子還是兒,藥方更是沒有。

“那四哥平時吃什麼養子?”

十二想著自己是不是也要補補,看八哥一副縱過度的樣子,虛的。

胤禛一時都不知道怎麼說,他的膳食不是蘇培盛安排,就是耿靜晗安排的,“你問蘇培盛,我哪知道。”

十二又私下問了蘇培盛,一說到食補,蘇培盛滔滔不絕,這是太監的必備技能。

十二朝著自己邊的太監遞了個眼,讓他好好記下。

轉眼到了十一月,康熙的大部隊就出發了。

胤禛私下讓人關注著康熙這次出巡,果然如李氏所出的斃鷹事件發生了。

康熙帝出巡塞外,駐蹕遙亭。

正好良妃兩周年的祭日,老八去祭亡母,便派了太監和親隨送了兩只海東青給康熙。

海東青是滿人的圖騰,是最接近神的存在。

卻不想,海東青獻到康熙的面前時,蓋子一掀,兩只鷹奄奄一息在康熙的面前斷氣了。

康熙然大怒,本來就因為年老而忌諱死亡之事,覺得這是老八在咒自己。

在帷帳前,康熙將老八派來的太監和親隨用刑訊問,追查老八黨羽。閱小說app閱讀完整

隨即傳諭隨行的諸位皇子,指責斥老八原曾謀殺過廢太子胤礽。

“胤禩仍遂其初念,與臣賊子等結黨羽,行險,謂朕年已老邁,歲月無多,及至不諱,伊曾為人所保,誰敢爭執,遂自謂可保無虞矣。”

“朕恐后日必有行同狗彘之阿哥,仰賴其恩,為之興兵構難,朕遜位而立胤禩者。”

支持老八的臣子們自然覺得這是別人的陷害,八爺不可能這麼做。

康熙指責老八大大邪,下令嚴加監視。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