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清穿好孕貴妃:四爺日夜嬌寵哄我 第293章 平安玉再發熱

《清穿好孕貴妃:四爺日夜嬌寵哄我》 第293章 平安玉再發熱

“平安玉,你有什麼事讓我做的嗎?有的話,你就發熱一下,我就能應到了。”

耿靜晗的話一落,口的位置真的發熱了一下。

耿靜晗手捂著口的位置,“那你想讓我做什麼,行善積德,還是……”

耿靜晗還沒說完又覺到了口的熱意,有些高興,不是讓去做壞事就好。

“空間還能升級嗎?”

——熱

“以后空間要是還能升級,我們能通嗎?”

——熱

“用了空間里的靈泉,或者食,或者佩帶平安玉這些,你能覺到他們的安危嗎?主要是我哥哥和出去打仗了,我兒子估計也是要去戰場,海上風險大,我心里很擔心他們,不知道他們若發生危險,你能不能覺到?”

——熱

耿靜晗的意識騰的蹦了起來,雙眼發亮,心中一片驚喜,“真的嗎,你真的能覺到他們的安危。”

——熱

“太好了,平安玉謝謝你,要不是你,我就沒有這輩子的幸福了。”

上輩子過的再瀟灑,一切也在車禍的時候告終了。

這輩子是新的開始,胤禛對不錯,最重要的是生了七個可的孩子,現在讓選擇回現代還是留在古代。

耿靜晗也放不下孩子一走了之,在這里有了深深的牽絆了,所以會留下來。

“不知道你升級要什麼條件,我很想和你通。”

Advertisement

有好多的事問平安玉,可惜平安玉不能說放話,要不是口偶爾傳來的熱意,就跟對空氣說話一樣。

和平安玉聊過天之后,耿靜晗心里的焦躁總算散去不,意識回到床上耿靜晗這才睡下。

第二天醒來的時候已經是大中午了,一睜開眼睛對上了胤禛的一雙幽怨的眼。

耿靜晗嚇了一跳,反的喊了一聲爺。

“你雕刻的平安玉要排隊之事,沒和爺說。”

胤禛對此表示不滿,他還是耿靜晗雕刻的門老師,本以為耿靜晗的第一個品,怎麼也是他。

但被弘星得了去,胤禛安自己,弘星要離京,理解

的。

可第二個,耿越榮得了去,他又安自己,耿越榮要去打仗,理解的。

卻不想,不止第三個,第四第五……到最后第八的喜寶,才能到他。

按著幾個月一個的速度,明年都不一定有他的份。

耿靜晗嘿嘿一笑,“妾現在還在練手呢,手藝太糙了,也不好在爺面前獻丑,這不想等著練好了手藝,再送給爺嗎。爺別生氣,妾一定一定送給爺一個最好的平安玉。”

胤禛瞅著:“嘎魯玳說,手藝糙的時候才是最珍貴的。”

耿靜晗:“……所以爺這是要手藝糙的平安玉?”

胤禛手輕了耿靜晗的臉,這話聽著怎麼就不對呢。

耿靜晗笑了,手攬過胤禛的脖子,在他的臉上吧唧一口,從床頭拿出了一個平安玉,掛在他的脖子上。

胤禛一看,這明顯是準備好的,當即眼里浮起了笑意,“嘎魯玳沒有吧?”

的還在雕刻,這是第一個,妾原本就想送給爺了,只是怕爺嫌棄,所以才沒給爺。”

胤禛當即心滿意足。

出了房間還特意在嘎魯玳的面前晃了晃,嘎魯玳瞪大了眼睛,看看胤禛,又瞅瞅耿靜晗。

耿靜晗心里覺得胤禛有時候也稚的,幸好嘎魯玳的已經做好了,也給了一個掛在嘎魯玳的脖子上。

嘎魯玳這才笑開了,還沖著胤禛挑眉得意,“我這個有一朵花,阿瑪的什麼也沒有。”

耿靜晗洗漱好就去找吃了,再不理會這對三歲半的父

而福建那邊,弘星才混進了水師軍營當小兵,康熙的旨意就快馬加鞭到了福建,及時的攔住了弘星。

弘星領了旨,只能郁悶的留在水師營,看著十三和十四還有耿越榮他們乘著戰船離開。

兩百多艘戰船掛著大清的鮮明旗幟浩浩在駛向蘇祿國。

而福建水師的統領是施瑯的四子,施瑯是福建人,清初最重要的將領,在康熙二十二年時奉旨收復臺灣,如今施瑯已逝,但他的兒孫都深重用,在福建和臺灣等地都頗有

勢力。

弘星留在水師營里當小兵,很快就混的如魚得水。

福建南部不下雪,弘星覺得這里的氣候不錯的,就是聽說經常有臺風肆,破壞力超強,給這邊的百姓造了很大的困擾。

弘星就很擔心十三他們在海上的風險,大軍出發后,弘星天天都在海邊瞭,天天都祈禱著大軍平安歸來。

但打仗不是一兩天的事,也有可能幾個月甚至一兩年,或者幾年。

而京城這邊鵝大雪,翻年也迎來了康熙五十三年。

康熙上半年都沒有再出巡,天天都關注著福建那邊的消息,大軍順利到了蘇祿國,卻不想蘇祿國正遭遇臺風。

所以戰事暫時就停下來了,大軍順利靠岸,在離海邊附近的地方扎營。

蘇祿國國王早就得到了消息,大清的大軍要過來了,本來也是要組織軍隊迎敵的。

卻不想正好遭遇臺風,蘇祿國沿海地區的百姓也到了波及。

只是大清大軍要拿下蘇祿國卻并不容易,蘇祿國全國上下都激烈的反抗。

蘇祿國的國王依舊是一點歉意都沒有,向多國求助,痛擊大清。

蘇祿國周邊的國家也害怕大清,便也想聯合起來,只是有的國家到底還是顧忌著大清的實力默默觀

有的國家出來勸和。

可大清的軍隊都到了蘇祿國了,蘇祿國不給點表示,怎麼可能讓大清的軍隊輕易的離開。

蘇祿國的國王這個時候也是后悔了,只是他才剛上位不久,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又不想這樣慫了,所以才有了這次的氣。

十三和十四在這個時候的意見也有了分歧。

十三覺得只是震懾,不必傷及百姓。

十四則要屠殺,才能達到震懾的目的,自然就到了十三激烈的反對。

這一場戰諸國都在觀著,如果大清大肆屠殺殘害蘇祿國的百姓,讓諸國人怎麼看大清。

大清有理也會變的無理。

一旦諸國覺得大清是威脅,聯合起來對大清更為不利。

一時間就僵住了,只能上奏折回京城去請康熙定奪。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