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有什麼問題嗎?”劉元起探看了一眼,然後又看看劉修,劉修雖然搞不清這是怎麼回事,也能猜得出大概是自己弄錯了。他不免有些好奇,難道漢代人喝酒都是這麼喝的,連酒糟一起吃?在他前世的記憶中,這酒糟可是餵豬的東西啊。
“真是病得不輕。”劉元起見他一副茫然的樣子,無奈的搖搖頭,自己起去拿了一把長勺的酒勺來,在甕裡舀了一勺酒,倒在自己面前的木杯中,然後把勺遞給劉修,示意他自取。劉修心虛的接過來,小心的給自己舀了半勺,看著還有些渾的酒漿,只得著頭皮喝了下去。
酒雖然不佳,香味倒是純正,到底是真正的糧食釀出來的酒。
劉元起看著他,言又止,夾起一顆青豆扔在裡,慢慢的嚼著,一邊說些讀書的好,劉修小心的應著,不敢多說一句,以免出更多的破綻。
唐氏忙了一陣,又準備了幾個菜,這纔來一起坐下,陪著這“父子”兩個喝了幾杯。雖然對出錢供劉備上學非常不滿,也覺得兒子要去讀書大多是了劉備那個小豎子的蠱,但見丈夫難得這麼溫和的和兒子說話,心裡倒是舒坦了許多,縱使要出幾個冤枉錢也覺得願意。
事就這麼定了下來,三天之後,劉修和劉備一起乘著牛車,帶著行禮和學費,趕往涿縣以西的玉石山——盧植嫌涿縣人多嘈雜,不利於靜養,所以選擇了玉石山作教舍。
劉備那天被唐氏夾槍帶劍的罵了一頓,本來覺得讀書的機會不大,頗有些沮喪,沒曾想事卻出乎意料的順利,劉修主要求讀書,唐氏難道的大方了一次,給他準備了和劉修一樣厚的行裝。他雖然心機要多一些,畢竟是個十五歲的年,這心裡的喜悅還是藏掖不住,一路上笑聲不斷,緒頗高,只是不自然間看向劉修的眼神又有些小得意。
劉修佯作不知,在牛車上,看著劉備揮舞著鞭子,趕著老牛一路前行。只是老牛實在是年紀不小了,雖然呼哧呼哧的直氣,卻怎麼也快不起來。聽著吱吱呀呀的車聲,看著老牛不不慢的向前走,劉修忽然有一種輕鬆的覺。前世爲了一個公道,他沒日沒夜的臨摹古代的書畫,研究作僞的技,研究那個磚家的長短喜好,從來沒有這樣的機會來品味生活的悠閒,他甚至總覺得只有那些垂暮的老人才會端著一隻滿是茶垢的紫砂壺,歪倒地巷口的藤椅上,挲著發亮的把手,品味著夕最後的餘輝。
可是今天,他忽然發現這種節奏很慢的生活似乎也非常不錯。沒有升職力,不用做房奴,不用擔心什麼轉基因食品、摻三聚氰胺的牛之類,自然而純樸,現在又傍上了盧植這樣的名師,以自己的智商,好好讀點書,按劉備的說法,就算做不了大,在這涿縣弄個公務員噹噹還是沒問題的,到時候再娶個三從四德的老婆,豈不是齊了?
劉修倚在搖搖晃晃的牛車上,自得其樂的想著,忽然念頭一轉,又想到了那個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但一定會發的黃巾起義,不由得大爲喪氣,長長的嘆了一聲。
“大兄,又在擔心學業嗎?”劉備扭過頭,笑瞇瞇的看了他一眼,安道:“不用怕。且不說盧君不是那等咬文嚼字的腐儒,就算是也沒關係,我們又不是想通經做個博士,不過是借他個名頭,以後好在涿縣吃得開些罷了。涿縣是郡治所在,混得好的話,說不定還能在太守府找個差事,到了那時候,伯父不知道會高興什麼樣呢,至不會象現在一樣說你。”
劉修笑了笑:“你還行,我是不了。我現在擔心的是如果老師要考校我們的學問底子,那可如何是好,我可是一句聖人的經典也記不得啊。”
劉備背對著劉修,無聲的笑了笑,劉修說的話他一點也不懷疑。劉修不喜歡讀書,雖然和他一樣在學裡讀過幾天《論語》,可是他是左耳進,右耳出,不知道被先生罵過多次,最後還是如數奉還給先生。和劉修相比,他還是有點自信的,不僅能背上大半部《論語》,還記得幾句《孝經》,和劉修比起來,算是有點底子的。這倒不是因爲他比劉修好學,他和劉修一樣不喜歡讀書,之所以還能記得一點,主要是因爲阿母總是不忘他的祖父劉雄和父親劉弘都在郡裡做過大吏,劉弘甚至做過一任東郡的範令,在村裡算得上爲數不多的宦人家,希他能子承父業,爭取能做到千石的員,爲此平時沒著他讀書。
劉修擔心先生的考校,他卻是一點也不擔心,甚至有些期,臉上卻不出來,只是言勸道:“這也無妨,屆時向先生稟明你剛剛病了一場的事便也是了。”
劉修無聲一笑,又了子:“到時候還要靠兄弟你照應啊。”
“那是自然。”劉備不客氣的起膛,拍得咚咚作響,豪氣干雲:“這還用你說嗎?這麼多年來,村裡的年打架,我們兄弟哪一次不是並肩上,把他們打得屁滾尿流?現在你子雖然還沒有全好,可是有我在,豈能讓你吃虧?”
劉修裡應著,卻暗自撇了撇。定了要來讀書之後,阿母唐氏在收拾行裝的時候沒叮囑他,說劉備這小子,每次村裡的孩子打羣架,都是竄啜他衝在前面出死力,自己跟在後面下黑手,讓他以後留點心,不要總被劉備當苦力使。也不知是原先他對劉備印象就不好,還是被唐氏嘀咕多了,現在的他對劉備防範心理非常重,本不相信劉備說的話。
劉備一邊說著,一邊趕著牛車走進了一條山道,兩邊的山崖漸漸的高了起來,山道越來越窄,那頭老牛也越發的吃力。劉備下了車,一手拉著車,一手揮著鞭子,額頭上沁出汗珠來,他一邊趕著牛,一邊說道:“大兄,前面就是羊頭阜了,過了這裡,便離舍不遠了。”
劉修點點頭,見劉備十分吃力,便也下了車,幫著推車。他一搭手,老牛頓時覺得輕鬆了許多,步子也邁得快多了,時間不長,便來到兩塊巨石夾道而立的羊頭阜下。兩人停住,卻被眼前的景像唬得張大了。
羊頭阜下,十幾個僕從模樣的漢子各持兵,將一個牽著一匹白馬,一臉冷笑的年輕人圍在中間,旁邊的大石上站著一個叉腰瞪眼的錦年,撇著大聲喝道:“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要想進舍,留下買路財。”
劉修暗自罵了一聲,我日,涿縣怎麼說也是郡治,和以前的省會差不多,這兒又是盧植的舍所在地,不說書聲朗朗,至也應該是太平之地,怎麼還有大白天劫道的?再說了,那小子穿得不錯,怎麼幹起了打劫這種雖然沒什麼技含量,但風險係數卻極高的職業啊。
——
藍書友:俺不是不厚道,俺是沒時間更啊。淚奔!
PS:今天兩更。
宰者宰相,執者執政。 上輔君王,下安黎庶,羣臣避道,禮絕百僚,是爲宰相。 佐政事,定國策,副署詔令,爲宰相之亞,是爲執政。 因爲一場空難,賀方一邁千年,回到了傳說中“積貧積弱”同時又“富庶遠超漢唐”的北宋。一個貧寒的家庭,一場因貪婪帶來的災難,爲了能保住自己小小的幸福,新生的韓岡開始了向上邁進的腳步。 這一走,就再也無法停留。逐漸的,他走到了他所能達到的最高峰。在諸多閃耀在史書中的名字身邊,終於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山前燈火欲黃昏,山頭來去雲。鷓鴣聲裡數家村,瀟湘逢故人。揮羽扇,整綸巾,少年鞍馬塵。如今憔悴賦招魂,儒冠多誤身 ----辛棄疾 天下第一大幫江左盟的宗主梅長蘇化名蘇哲來到帝都金陵,同時也帶來了一場場風波與一團團迷霧。 具有雙重身份的貴公子,爭嫡中的太子與親王,手握禁軍的國中第一高手,統率南境鐵騎的美麗郡主……周旋在這些權高位重身份不凡的人之間,爲什麼反而是行事低調的蘇哲成爲了所有事件的核心? 掀起狂風巨濤的那隻幕後之手,會不會就是前一波惡浪席捲之後留下的泡沫? 他的身份,究竟是雪夜薄甲逐敵千里的少年將軍,還是病體支離年壽難永的陰沉謀士? 他重回舊地再遇舊友,他翻雲覆雨機關算盡,到底是想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 這是一個既有晦暗陰謀,也有兄弟情義的故事,在這個故事沒有走到最終結局之前,也許你,也可以左右它的走向……期待你的觀看,更期待你的意見哦~~
睜開眼睛身在北宋,成為了大奸臣高太尉的兒子,幸福生活就此展開……
打工仔葉天穿越了,醒來后發覺自已竟然是一國之君。 當皇帝的感覺就是爽。 愛江山,更愛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