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山河志 第543章 技術革新

《山河志》 第543章 技術革新

一套連環組合拳打下去,高原知道金橋這次不死也得層皮。你陳飛放著好好的生意不做,非得折騰出這麼大的子;自己挖的坑,你就自己去填吧。

有了三巨頭和魯礦集團跟陳飛周旋,高原也不用出大量力,來做這些明爭暗斗的事了。

回歸高王莊之后,高原的心格外爽朗,因為他又可以聚會神,一心一意籌劃村子的發展了。

當清晨的,從東面花坡的方向灑落下來,又沿著窗戶,斜照進高原的辦公室里時,他坐在辦公桌前,手捧著工作日記,著窗外的片片廠房發起了呆。

近一年的折騰,從投標到建廠,再到開業和投產,高王工業整上已經步了正軌。當初自己引進工業制造的想法是正確的,因為營收十分可觀。上季度的公司財報顯示,石材廠、預制品廠和商業街整的營收加起來,還敵不過型材廠一家的收

但高王工業的發展,決不能止步于此,這只是初級階段,還在中海集團產業鏈的最末端,干著附加值不高的生產制造。

這麼嶄新的廠區,卻干著這樣的活兒,高原心有不甘!大而不強,也是高王工業發展的瓶頸所在。而如何突破這種瓶頸,幾乎是每一個制造行業的領導者,都必須要面臨的問題。

高原從恍惚中醒來,然后提起鋼筆在工作日記上寫寫畫畫。他的字很俊秀,列出的事項工整有邏輯,他一直保持著很好的工作習慣,忙而不、有條不紊,這也使得與他共事的所有同事,都會覺很舒服。

Advertisement

早會的時候,主抓生產和技的韓總,臉上的笑容就沒斷過。饒是以他沉穩的格,也不住心直口快地發言道:這兩天來的料子真是太好了,我覺拿這種優質鑄錠,給中海造機外殼,簡直白瞎了!

高原笑著點點頭,然后抬手住會議室里的喧囂道:韓總跟我想到一起去了,這麼優質的料子,去做低附加值的產品,確實有些暴殄天。所以今天的會議主題就一個,接下來咱們要進行更深的技改造,優化工藝流程。

下面有個廠長卻提出疑說:高總,咱們現在已經騰出來一條生產線,去接北海一些優質型材的訂單了。如果再出一條線改造的話,那中海集團的產品,產能可就跟不上了。咱跟中海可是有供貨協議的,違約本的代價很高。

這個問題高原自然考慮過,他贊賞地朝一廠長點點頭,然后拿起手里的工作日記道:我是這樣想的,技改造的話,還是針對第三條生產線。我記得之前,北海有家合作商,想要咱們代工電子產品機殼,還有一些相關的金屬配件是吧?!

韓總趕摘掉安全帽,又有些心疼地點頭說:可不是?這代工的油水可大了,利潤至能翻兩倍。可當初咱鑄錠質量達不到級別,而且線上也缺不,最后不是又把這個單子給推了嘛!高總,我覺得這一步咱早晚都要走,高王工業未來想有大發展,是必須要朝著高尖邁進的。

那現在的鑄錠質量能不能達到要求?如果再進購一批新機的話,咱們的技水平能不能達到?高原謹慎地反問道。7K妏敩

這個絕對沒問題,如果您肯批條子,我回頭就帶領技部攻克難關。韓總在這個行業里熏陶了幾十年,這方面他還是有信心的。

好,這個事勢在必行,就由韓總帶隊負責。一次產業的改變和升級,就能讓生產線上的利潤翻兩倍,而且購買鑄錠的價格,又便宜了兩,綜合算下來的話,純利潤翻三倍應該不在話下。

有了這筆營收,再加上高王集團其它產業的收,明年的這個時候,高王莊村子的改造計劃,差不多就能夠有序開展了。高原給村民許下的承諾,也能夠提前兌現了。

三線那邊技升級,一二線也不能閑著,怎麼提高生產效率,這個事你們兩位廠長要好好琢磨琢磨。高原轉過頭,又朝兩位廠長笑道。

高總,咱這生產效率已經不錯了,比當初在中海的效率還高。以前中海需要三條線干的活兒,現在咱兩條線就給供應上了,實在沒有辦法再改造了。二廠長苦著臉道。

扯淡!我又不是沒在中海呆過,線上工人十個有五個磨洋工,而且設備升級的空間還很大。只不過型材作為低端產業,不中海重視罷了。高原直接回懟了二廠長的訴苦。

可改造也得有個方向吧?高總,真不是我訴苦,能想到的我們都想了,自打投產開始,技部和維修部就沒閑過一天。二廠長撓著頭皮,眼睛急得都瞇了一條

高原則略作沉思說:曾經我讀過一本書,《國富論》。書里說的一句話,我覺得十分用。它說人們在勞練程度、勞技巧以及勞判斷力上的不斷提升,都是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而真正的技變革,往往都是由一線的普通工人發現的。

二廠長聽得一臉發懵,高原就繼續笑道:我的意思是: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普通企業的技改造,往往都是由上而下的,是領導提出改造意見,然后一步步往下執行。可是大家仔細想想,領導有基層員工懂生產嗎?有他們更悉工藝流程嗎?

這時候韓總眼神一亮,手扶著厚厚的鏡片笑道:高總的意思是,征詢基層工人的建議,據員工工作的需求,來進行技上的改造?

是的,我相信工人對于生產線的觀察,要比咱們這些坐辦公室的人更細致。所以我想立一個技創意獎項,每周都要搞一次意見征集。只要意見被采納,就給這個工人發1000至5000元不等的獎金。而且這也是咱們選人用人,提拔人才的一個渠道。

高原堅信,制造企業要想突破發展瓶頸,絕不是領導們在辦公室里閉門造車;更不是去外地考察,模仿剽竊別人的技

蛋從外部打破,是食;從部打破,才是生命。

調全公司人的大腦,用于公司的發展,這樣總結出的經驗,趟出來的路,才是屬于自己的,用得才順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