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正,千金買馬骨,切記!」臨走的時候,周璞特意叮囑了畢肅,「島津家雖然與我們合作,但是他們私心太重,柳河藩現在是最能我們控制的藩,他們能落到什麼下場,也備矚目,直接影響到我們後面對其他豪族的招攬,畢團正千萬要善待這些藩軍,不至於寒了柳河藩的心,也不至於寒了其他人的心!」
他是害怕畢肅因為這些人是降兵和附庸軍,而把這些人當炮灰來使用,造過多的傷亡——倒不是擔心這群人的命,而是擔心這麼做的話會影響到自己之後對九州和本州豪族們的拉攏。
「周大人且放心,我畢肅不是不識大的人!」畢肅哈哈大笑,「拿著他們只是為了壯壯我軍的聲勢而已,倒沒有想過靠著他們來開路!」
「那我就放心了。」周璞點頭笑笑,「祝團正一路順風!」
「大人也小心。」兩個人就此揮手告別。
就在周璞離開的時候,立花家和島津家的使者們,開始拿著他揮毫寫就的《九州獎懲令》四傳檄。
《九州獎懲令》是他寫給九州島的各地藩主的,模仿敕令的格式,將大漢的來意和命令,明確地告知給了這些人。
上面先開宗明義,說明了大漢軍隊前來日本懲戒幕府、匡扶朝廷的本意,然後曆數了一些幕府的罪狀,本質上是為了給大漢進攻日本的行戴上一層「協助友邦朝廷」的環。
接下來,檄文明確把有馬家、宗家、黑田家還有小倉藩的細川等已經或者將要和大漢戰的藩主大名定為「偽逆脅從」,宣稱大漢兵鋒之下,要讓他們和幕府員玉石俱焚,並且以叛逆的罪名誅除全族。
在開頭點明來意、並且恐嚇了一番之後,周璞要求接到檄文的藩主們,在之後的兩天做出決定,如果投降並且舉兵來投大漢,並且本人來長崎城朝見大漢使臣和大將,那就可以保全家族和領地(當然現在他還沒打算把和島津家的易說出來),如果不投降即被視作敵人,大漢軍隊將會向他們進發,讓他們也玉石俱焚。
在大漢軍隊已經擊潰了幕府軍並且四掃的今天,這個威脅顯得格外的有力。
在發佈了《九州獎懲令》之後,周璞相信九州那些還在搖觀的藩主們,應該會在兩天的期限做出明確的選擇了——就好像立花宗茂那樣。
而在檄文發佈之後,他的前期工作,已經十分順利地完了。
一路南行進軍的時候,儘管到都有四散奔逃的平民和潰兵,但是卻一點也沒有影響到周璞的心,騎在馬上看著四周的春日景,他已經是悠然自得。他深信,在做下這些功績之後,他必將為天子眼中的能臣,也必將為朝廷所倚重的員。
也就是說,他未來的前途不可限量。
大漢……也將就此,把這個島國納到自己的控制當中。
「日照東瀛天兵現,島夷俯首拜階前,六十六國風雷盪,不過大漢掌指間。」想到志得意滿的時候,他不口而出。
人生百年一場夢,爭名逐利紅塵中。誰人笑看風雲淡?唯我金牌小書童!
安史之亂對煌煌大唐而言,並不是恥辱的終結,而是痛苦的蛻變。中晚唐,既開此後五百年華夏之新格局,也是個被理解得最為僵化的辭彙。朝政衰敗?藩鎮割據?外敵欺辱?黨爭酷烈?單單是這些?不。肅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雖亡日月新!現代不得志的編劇高子陽,因個微不足道的偏差,穿越到了唐代宗大曆十二年,獲得了太學生高岳的身份,並準備要通過考試,當大唐的公務員。在他眼前,是個盛世不再但又歷久彌新的大唐,至此一副榮華遷轉的八雋圖卷徐徐展開。
李易穿越了,帶著一個壽命系統穿越了,只有做出有利於唐朝社會發展的事情,才能增加壽命。而此時他的壽命以時辰來計算,然後他遇到了對他隱瞞身份的皇帝李隆基。故事從這裡開始。 李易:只要能增加我的壽命,要啥技術我都有。
穿越后,我竟然憑借幾首詩震驚了世人!皇帝對我贊不絕口,大學士搶著收我為徒,皇子為了爭我斗的頭破血流! 而我,楊凌,沒什麼大本事,老婆是個山賊,父親是個鐵匠。可怎奈,嘴里念的是唐詩宋詞,手上做的是現代科技,吟詩作對,士農工商,無所不曉,無所不能,仰天長嘯:無他,憑詩上位而已!
他命運不濟,身為21世紀的大好青年,卻被老天爺一個響指送回數千年前。戰火紛飛,餓殍遍地的時代,他不甘餓死,想賺點小錢。沒想到數年之后,卻被百萬將士以死逼迫,執掌王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