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科幻未來 災變時代:我能點亮科技樹 第251章 金星墜日,掩體計劃

《災變時代:我能點亮科技樹》 第251章 金星墜日,掩體計劃

兩個月后。

木星。

巨大的木星軌道上,數十艘【鰩魚】默默地汲取著木星大氣層的氦三資源。

雖然人類已經開始撤離計劃,但它們依然要堅守崗位直到最后一刻。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克氦三,對即將遠航的人類艦隊來說,也是無比重要的。

……

木星背面。

由1251艘星云級星艦組的艦隊默默地調整著自己的航線,讓自己時刻保持在木星背對太的那一面。

艦隊中,有一艘星艦格外引人注目。

其無比龐大的型以及艦隊正中央的位置,無不顯示著其獨特的地位。

那是人類文明的旗艦:【地球號】。

繼承了上一代旗艦名號的【地球號】,全艦長度達到了2500米,足足比其余星艦長了1000米。

正所謂一寸長,一寸強,作為人類文明的旗艦,【地球號】自然擁有其余星云級星艦無可匹敵的能。

除了擁有獨立的大容量資存儲單元和獨立的大型實驗室,【地球號】擁有更厚的裝甲,更強勁的力系統以及威力更大的武系統!

除此以外,【地球號】之中還存放著數量眾多的生基因樣本。

毫不夸張的說,即便人類艦隊出現意外,憑借著【地球號】,人類文明也擁有一東山再起的希

Advertisement

……

【地球號】。

龐大的指揮中心,充斥著焦躁和不安的氣氛。

上千名頂尖科學家和星艦駕駛員神張地坐在各自的座位上。

每個人的目都凝視著正前方巨大的全息影像。

全息投影中,赫然呈現著太和金星的實時觀測影像。

觀測畫面由木星軌道上的觀測衛星提供,因此,和真實的畫面有著43分鐘左右的延遲。

“零,距離撞擊還有多時間?”

站在指揮臺上的呂永昌眉頭皺,沉聲詢問道。

正前方的巨大全息投影畫面瞬間發生了變化。

一個倒計時呈現在眾人面前。

【00:48:36】

“預計金星將于48分36秒后墜大氣層。”零的聲音沒有毫波

“只剩48分鐘了嗎?”

呂永昌臉微變,沉片刻后再次開口說道:“各位,再檢查一遍各星艦的狀況。”

“這次掩計劃,不允許任何失誤!”

時間一分一秒推移,倒計時歸零。

“教授,金星墜日已經發生了。”

零平淡的聲音在指揮中心響起。

下一秒,全息畫面中的倒計時再次刷新。

【00:42:45】

這是人類可以觀測到金星墜日畫面的倒計時。

……

倒計時再次歸零。

全息影像畫面發生了些許變化。

和水星墜日的場面極為相似,只不過,整個場景更為宏大,壯觀。

在太大氣層的減速作用下,金星無力保持原有的運行軌道,徑直朝太部落去。

此時的金星,已然失去了自己所有的大氣層,和昔日的水星一樣,為了一顆碩大的熔巖球。

當它落部的那一刻,太的日冕層頓時被“砸”出了一個巨大的破

撞擊區域的亮度瞬間提高了一截,與此同時,無窮無盡的日冕質被拋到太空中!

金星墜日的威力顯然要比水星大得多,那些被拋出的日冕質在短時間甚至被加速到了逃逸速度,徑直朝遠離太的方向飛去!

“預計太風暴將于十天后抵達木星。”零的提醒聲恰到好地響起,“憑借木星14倍于地球的磁場,我們可以安然無恙地躲過這次太風暴……”

呂永昌沒有在意零的提醒聲,只是凝視著那團被拋出的日冕質。

“零,先別管太風暴的問題。”

呂永昌的聲音中出幾分張:“計算一下,那團日冕質的運行軌跡!”

短短幾秒鐘時間,零便給出了答案。

“教授,據模擬結果,這些日冕質將在木星引力下發生偏轉,并最終被木星捕獲。”

呂永昌下意識屏住了呼吸:“需要多久?”

不僅僅是呂永昌,在座的每一個科研人員都屏住了呼吸,靜靜地等待著零的答案。

“計算結果顯示,捕獲時間在五年后。”

指揮大廳響起一陣呼氣聲。

“嚇死我了……”方旭額頭上的冷汗,“五年后的事,和我們已經沒關系了。”

“是啊!”曹良才的聲音隨之響起,“估計那時候咱們都在柯伊伯帶外面了,木星怎麼樣和我們有個屁關系。”

“方院士你是不知道,剛才那一瞬間,我背后冷汗都出來了!”

邊眾人輕松的模樣不同,呂永昌臉上依然是凝重嚴肅的神

“零,據金星墜日的形,模擬一下地球墜的畫面。”

幾秒種后,正前方的全息投影中出現了地球墜日的模擬畫面。

和金星稍有不同,地球墜日的那一刻,氦閃同時發。

但相同的是,地球墜日也“砸”出了一部分日冕質。

“零,大致估算一下,如果這些日冕質全部被木星捕獲,它的質量會上升多?”

這次,零足足“思考”了幾分鐘時間。

“教授,變量過多,計算結果將與真實況有較大出。”

“沒事,告訴我一個范圍就行。”呂永昌擺了擺手說道,“不需要確數據。”

“木星質量將會上升到目前的5.11倍至23.17倍之間。”

零聲音響起的那一刻,【地球號】指揮中心一片安靜。

“褐矮星?”

方旭的聲音打破了指揮中心的沉默。

“是的,方院士。”零有條不紊地回應道。

“質量增加后的木星,為一顆褐矮星的概率達到了27.96%。”

所謂褐矮星,相當于是發育殘缺的恒星。

它的質量達不到為恒星的最低門檻,但又比尋常的氣態巨行星重得多。

和恒星不同,褐矮星的質量不足以維系正常恒星的核聚變,但它們部可以進行氘聚變。

也因此,褐矮星表面溫度會遠低于恒星,一般不會超過3000k。

“27.96%,這概率,已經不低了啊……”呂永昌喃喃自語道。

ps.補充一句,土星的磁場強度略小于地球,磁層僅延至土衛六軌道之外。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