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言一出,劉備大喜過。
「當真?」
「當真!」
「聽聞孔明的八卦陣阻攔住了曹軍南下的步伐,究是奇謀如陸子宇也無法破解,孔明這八卦陣,為我們南下襄爭取了不時間!」
呼…
諸葛亮輕呼口氣,繼續道:「主公,當務之急…得想辦法將新野城的百姓遷往襄,這些人口不能讓給曹!何況…論及陸戰,我們不是曹軍的對手,可隔著一條荊河,若論及水戰,有江夏水軍相助,阻攔曹軍南下尚有可能!」
「不過,如何說服百姓放棄新野的家產,追隨主公遷往襄…這是個難題!」
「軍師可有妙計?」劉備連忙問。
當務之急,他太迫切需要襄城,需要荊襄九郡…需要以水軍之利阻攔曹軍的南下…
不誇張的說,這已經到了危急存亡之秋!
「計略倒是有,卻稱不上是妙計。」諸葛亮輕道。
「軍師但說無妨…」
「徐庶徐元直是我同門。」諸葛亮道:「陸羽要破我八卦陣,他勢必會將徐元直招來,而曹亦不會放棄這個機會,勢必大軍南下…」
「而八卦陣被破后,曹軍進軍心切必定會直取新野城,而我這兒有一條並不『仁義』的計劃!可焚曹軍十萬兵甲!」
計劃?
並不仁義!
焚曹軍十萬兵甲?
劉備眼珠子連連眨,他凝眉道:「軍師就莫要賣關子了,當此危急存亡之時,生死存續之際,若不留存有用之,如何『漢賊不兩立』?如何『王業不偏安』,這計略仁義也罷,不仁義也罷,軍師說吧,縱有罵名,就讓我劉備背上即可!」
「呵呵,我劉備本就被陸子宇的報紙妖魔化了,難不,還差這一道關?」
劉備的語調無比鏗鏘。
這…
諸葛亮遲疑了一下。「我打算分發給新野城百姓每人一些錢幣,然後徵用了他們的房屋、住宅,於其中埋上引火之、布滿魚油,然後派遣一支弓弩隊埋伏於城外,待得曹軍湧新野城,火矢齊放,萬箭齊發…一夕間,將整個新野城焚一片火海…」
「如此這般,可最大程度的削弱曹軍的主力部隊,降其銳氣、士氣,給予其當頭一棒,但代價便是…」
這…
劉備眼眸驟然凝起,他這才意識到…為何諸葛亮會說此計並不人道。
說到底,這是拿新野城無數百姓的房子,換取對曹軍的大捷…
這點,劉備自問,若是這一計用在他的上,他絕對想不到,曹、夏侯惇也想不到,至於…陸子宇,他…能想到麼?
他會能想到,一貫標榜仁義的劉備會施此「不仁」的計略麼?
究是他擅長揣人的心理,攻敵攻心,可多半…也算不到吧?
「軍師大才!」
劉備當即拱手…
諸葛亮卻是揮羽扇,似乎羽扇間傳出的微風能讓他的心安靜幾許,「天地不仁以萬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不曾想,終有一日…為了勝利,我諸葛亮能心狠如惡魔!」
「軍師不必自責!」劉備勸道:「一切都是為了復漢室,一些犧牲是值得的!只是…」
劉備繼續問:「曹的先鋒軍新野城被焚滅后,勢必怒火中燒,而我軍多為步兵,南下的速度並不快,若是曹派遣騎兵追逐於我等?那當如何?」
如此…
諸葛亮早就想到了這一點,這才是他真正自責的原因。
「主公徵用百姓房子時,發給百姓錢糧不能多,不能足夠他們去其餘城郡置辦新的房產,主公再告訴他們,到襄城後會補給他們居住之所,只要這樣,他們無錢無房無地,只能繼續追隨主公,主公亦可攜民渡江!」
「如此幾十萬百姓向南遷徒,曹軍的騎兵本無法快速賓士,再加上陸子宇一向規勸曹,施的是仁義之師,曹必不能允許騎兵踐踏百姓而過,如此這般,主公雖是步兵,卻足夠抵達襄城,到那裡…執掌水軍,一切就都順利了!」
呼…
聽過諸葛亮這最後的一番話,劉備慨萬千。
他再度拱手。
「軍師神算,便是連那陸子宇也算其中,高明…高明!」
「主公繆贊了!」諸葛亮揮揮羽扇。「若是我諸葛亮真的高明,那就不會有陸子宇『火燒博坡』一事,主公千萬不可大意,陸子宇遠比我們想象的要難對付許多!」
此言一出,劉備的語調變得嚴肅,變得一不茍。
「軍師也不必氣餒,勝負乃兵家常事,軍師與陸子宇的對壘才剛剛開始!孰勝孰敗,尚未可知!」
…
…
(提前發了,再不發就被你們噴死了!)
(這本書又不是第一次翻轉,別慌…淡定!)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