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月英對諸葛亮的影響很大。
這可不單單是教會了他連弩、連、百工那麼簡單,更多的在於黃月英本的份。
黃月英的母親是蔡諷的長,黃月英的親妹妹嫁給了劉表做填房,這一對姐妹還有名將蔡瑁這麼個親兄弟!
蔡諷的姐姐嫁給了曾經的太尉張溫。
不誇張的說,諸葛亮見到蔡瑁得喊一聲親舅舅,見到劉表,呼喚一聲妹夫也並無不可!
左勾右連,可以說,諸葛亮與當時的權臣、諸侯、名將都有了親的關係。
這是黃月英帶給他最直觀的福利!
說起來,當初還是黃承彥主把兒嫁給諸葛亮…
——「聞君擇婦,有醜,黃頭黑,而才堪配!」
這是未來老丈人對諸葛亮說的。
意思很簡單,我閨滿頭黃,一黝黑,你娶不娶?
哪曾想…
諸葛亮想都不想,直接就笑納了!
這事在荊襄傳得滿城風雨,坊間流傳——「莫作諸葛擇婦,正得阿承醜!」
實際上,黃月英並不醜,而且還是標準的,只是因為鄉里的孩子嫉妒,就傳出醜陋的名聲,黃月英也想藉此觀察下諸葛亮。
於是,
拜師司馬徽期間,就扮了醜,還讓父親替向諸葛亮提親。
結婚當日,房花燭,黃月英頭頂一塊兒紅蓋頭,設下三道考驗,諸葛亮一一闖過,掀開紅蓋頭時,才發現黃月英臉上的胎記都是假的,都是上去的,他面前的是一個人!
也就是從這件事兒起,後世親就用起了紅蓋頭。
而娘子坦誠相待,諸葛也坦誠相待,將他不是「諸葛均」的事兒如實告知,次日,荊襄的大家族幾乎就都知曉了。
當然…
陸羽講述給郭嘉的並不是這些,而是比這些要玄乎十倍的坊間傳說。
「民間有傳說…」陸羽跪坐在主位上,細細的開口道:「說諸葛亮的第一世是『姜子牙』,封神的時候,上神說他骨骸太差,不足以修仙,所以他只好重新轉世做人。」
「第二世的時候,他也沒有做諸葛亮,而是轉了『小孫子』孫臏,為了戰國時期的一代戰神,到諸葛亮,這是第三世!做了水鏡先生司馬徽的弟子!」
唔…
聽到這兒,郭嘉有點暈,他睜大了眼睛,覺有點玄幻了吧?
似乎,陸子宇很去用這麼玄奇的語氣去講述一個人,還是這麼一個年輕的人。
陸羽的聲音還在繼續。
「坊間還有一種說法,說司馬徽並沒有收諸葛亮做學生,而是給他推薦了一個老師,汝南靈山的一個名喚『酆玖』的人,說他諳韜略,還特地帶他去引薦。」
「酆玖經過考察,發現諸葛亮心極好,堅韌好學,於是就拿出了箱底的籍《三才籙》、《兵法陣圖》、《孤虛旺相》,讓他好好揣。」
講到這兒,陸羽頓了一下。
「等諸葛亮盡得書中奧后,酆玖師傅又告訴他,當今漢室衰微,讓他去尋劉備濟世救民!諸葛亮覺得不靠譜,畢竟與曹丞相,江東孫氏,襄劉表比起來,劉備太弱小了。」
「可酆玖卻如此評價劉備邊的助力,說什麼關羽乃是解梁老龍,張飛是涿郡玄豹,以後還會有常山巨蟒、襄雛、長沙虎母、西涼駒子、天水小龍相投,這些都是好幫手,要諸葛亮勿要遲疑!放手去做!」
這故事,陸羽講的有模有樣,有理有據。
這是他從元代的一本名喚「仙鑒」的書中看到的,故事的名字做《諸葛亮拜師》。
如今校事府就沒有外人,索陸羽就把這些「神話」故事娓娓講出,讓郭嘉對臥龍也有幾分了解。
當然了。
如果按照《歷代神仙通鑒》中的故事,就截然不同了。
這一則故事中,是諸葛亮主去汝南靈山拜了酆玖為師。
酆玖一百天就給他各種道,然後酆玖送他下山,給他舉薦了另外一位高人,讓他學習更高深的道。
這位高人住在武當山,北極教主!
結果諸葛亮到了北極教主這兒,北極教主天天讓他洗、燒飯、就這樣過了幾年,諸葛亮沒有半點的不耐煩,終於,北極教主把最高深的道教給了他。
最後諸葛亮學下山,回頭一看,武當山沒了,就去找酆玖,結果靈山也沒了!
當然…
這個故事更玄幻!
陸羽連講都沒講…
不過,一個人能讓後世編出無數條神乎其神、神鬼莫測的故事,也足可見這個人的不簡單了。
「子宇?過了吧?」
哪曾想,郭嘉笑了,笑的十分的開懷…「按子宇這麼說,諸葛亮是修仙三百年才發現咱們是大漢吧?哪有這麼神的?」
陸羽沒有回答…而是手指向了郭嘉的側,郭嘉扭過頭,側案子上擺放著一本書。
郭嘉回了陸羽一眼,見他指向的正是這本書,看樣子是要讓他品讀一番。
郭嘉提起了書籍,題目是醒目的三個字《論諸子》!
他琢磨著陸羽特地指出這本書,想必別有天,翻開第一頁,細細讀了起來…
可這不讀不要,一讀之下,郭嘉的眼眸一下子凝起。
——「老子長於養,不可以臨危難!」
——「商鞅長於理法,不可以從教化!」
——「蘇、張長於馳辭,不可以結盟誓!」
——「白起長於攻取,不可以廣眾;子胥長於圖敵,不可以謀!」
……
呃…郭嘉眼眸漸漸的張開,上一次看到這麼靈的文字,還是陳琳的那封「討賊檄文」,還是那一句。「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有非常之功!」
霍…
郭嘉不由得拍案而起。「子宇?這是你寫的新作?」
在他看來…也唯獨陸羽能寫出這麼闢,這麼大膽,甚至還有一些囂張的文章。
至於這文章中的容,簡單點解釋…
就是老子的道家學說,對平時修養來說是好的,但面臨危難之時卻發揮不了任何作用,只能躲,躲不過就得死!
商鞅的法家學說,可以讓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但是用來教化百姓,太死板不知變通,不行!
蘇秦、張儀舌頭巧,會說話,善辯論,這樣的人擅長勸人背反,而不利於人與人之間締結盟約后遵守誓言。
白起屢戰屢勝,能攻城克地,但是不能治理和安定百姓!
伍子胥擅長圖謀敵人,卻不懂自我保全…
還有尾聲與人約會在橋下,遇到暴雨抱著橋柱不走,寧可被洪水沖跑,這樣的人擅長遵守諾言,但,這不是一個找死的獃子麼?
王嘉這個人如果遇到明主,沒問題,但是遇到心狹窄的主子,他也沒戲唱。
汝南月旦評的許劭許子將,他對於人的評價準客觀,可這樣一來,不是讓人們互相爭鬥,彼此看不對眼,甚至互相殘殺嗎?
所以,用人要用他的長,學東西也要學他的華…不能不分好壞,也不能心存門戶之見!凡事、凡人、凡,都要撿著能為我所用的來用,這才是用人用世之道。
難怪,郭嘉篤定這一篇《論諸子》是陸羽寫的…
除了他之外,誰敢抨擊歷代先賢?這也太大膽了!太囂張了。
只是…
「奉孝,這《論諸子》可不是我寫的,便是那諸葛孔明寫的!這一卷亦是我私下裡派校師傅的人去襄抄錄來的。」
講到這兒,陸羽的眼眸瞇起。「現在奉孝覺得,這諸葛孔明如何?」
「治世之才!」郭嘉當即出。
可…短暫的驚詫過後,郭嘉搖了搖頭,他何其敏銳?如何會不通曉…越是這等經天緯地的治世之才心氣越高,豈會那麼輕而易舉的招募?
「子宇,恕我直言,這種人才怕不是一趟就能請來的!」郭嘉提醒道。「你這次派人南下,怕是要吃癟了。」
陸羽點了點頭,對郭嘉的話表示認同。
「三趟也請不過來。」
用腳指頭想想也知道,諸葛亮攤子鋪這麼大,與荊襄五大名門族建立起千萬縷的聯繫,龐德公稱其為「臥龍」,水鏡幫他編故事…各大家族都在力捧他!
如今,諸葛亮的名頭,時髦點說,他就是荊襄地界士人里最靚的崽。
價已經拉高了,接下來自然是進一步的拉高,比如「三顧茅廬」,不僅要選到心儀的主公,更要一出草廬,即坐到最核心的位置上!
而這些…都是曹營無法帶給他了!
諸葛亮如果加曹營,那價就跌到谷底了!他的位置不可能高過潁川才俊,他瑯琊諸葛氏也無法混進潁川才俊的圈子裡,註定要被排,被打!
諸葛亮何其的心高氣傲?怎麼可能去呢?
至於江東孫氏,亦然如此,江東分兩派地方豪強與淮泗文武,無論諸葛亮加哪一方,他的份地位也無法居於前列。
他要選擇的必須是潛力,未來發展空間大,武將足夠厲害,但謀士的可憐,這樣他諸葛亮才能一躍龍門,被當寶貝。
還得口碑好,部競爭不激烈,這樣寬鬆的環境,更適合他的發展。
便是為此…
從陸羽派諸葛均南下的一刻起,他就想到了,諸葛均是不可能勸他的兄長北上。
而諸葛均此行的目的,或者說是陸羽的目的嘛…
呵呵!
既然…你不會主來投,那好,就讓你弟弟「打服」你,讓你那所謂的「心高氣傲」消失殆盡,然無存!
從這點上看,諸葛均此行與其說是招募兄長,倒不如說是…向兄長宣戰!
…
…
許都城外五十里,一隊百人的胡騎隊伍紮起了大帳。
他們是來迎親的隊伍,左賢王親自而來,只為迎娶那位傳說中曹家的長,換得匈奴與大漢的平安!
山坳里,一座座白的帳篷已經組,他們的馬隊不被允許進許都城,故而…這裡便是他們暫時的家。
帳外…簇簇篝火升騰而起,那些解鞍卸甲后的匈奴兵們都圍火而坐,並在這些熊熊燃燒的火堆上,架起了整隻整隻的羊。
很快,隨著油脂被火苗舐得「嗞嗞」作響的聲音,這些羊了,空氣中就充滿羊膻味兒和焦味兒。
匈奴兵們開始他們晚餐,一個個撕咬著烤,抱起酒囊,「咕咚咕咚」的往口中灌著馬酒,還有人邊吃邊唱著匈奴人的歌。
夜更深了,對於賬外那些酒足飯飽的匈奴兵們,儼然帳篷是多餘的,因為沒有一個人想著去帳篷休息,就在火堆旁,席地而臥,帶著一天的勞累,酣然進夢鄉!
「看到了?」
就在這時,附近的叢林中,一道清脆的聲音傳出。
說話的是趙雲,而他的邊除了一干龍驍騎甲士外,唯獨何晏一人。
「看清楚了。」
何晏點了點頭…
「在塞外,這就是胡人的生活,你能適應麼?」趙雲關切的問道。
當年加白馬義從,趙雲與烏桓人打過幾年的道!
匈奴人這些習他都了解,可…何晏乃是大將軍何進之後,從小養尊優,哪怕是扮做「王妃」嫁匈奴,他能適應那邊的環境麼?
天為蓋、地為廬的環境!
「沒問題的!」何晏重重的點了下頭。「不過是一些習俗罷了,慢慢就適應了,只是…」
何晏言又止…
趙雲一下子就會意。「你是擔心我扮不好左賢王?出馬腳是麼?」
何晏點了點頭,未來,他與趙雲是一對組合…
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萬一有個什麼閃失,他們倆都難逃厄運。
故而,何晏是真的擔心趙雲,擔心他演不好。
「這樣,在行之前,我先去儘可能多的接下這位左賢王,將他的語氣、語調、生活習慣一一記錄下來,這樣你也能輕鬆些。」
「這樣最好!」趙雲點了點頭。
哪曾想就在這時,何晏直接下了外…
呃…趙雲一怔,驚問道:「你這是幹嘛?」
「接左賢王啊?總不能以男兒去接吧?」何晏回答的雲淡風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