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是龍驍營程司馬,久仰久仰。」
——「月旦評中的王佐之才劉子揚,也是久仰!」
大門推開…
先是一番商業互吹。
這是程昱與神男人第一次會面,而氣氛,似乎比想象中的更融洽一些。
沒錯,程昱請來的這位正是淮南德人劉曄,劉子揚!
昔日月旦評,許劭曾以「王佐之才」四個字評價於他。
事實上,劉曄完全當得起「王佐之才」這四個人,且…他與程昱很像!
他們均是文,可同樣的,他們擁有著「狼滅」一般的格。
程昱吃人面不改,手起刀落屠戮縣尉,眼睛都不眨一下。
而劉曄,也很剛猛…
他母親命,讓他殺掉父親寵信的侍者,而十三歲時的劉曄毫不遲疑,一刀斃命!
除此之外…
這廬江之所以能安如磐石,很大程度,也是因為劉曄的功勞。
昔日里,揚州有許多豪強擁兵自重,更有一個豪強想要擄掠百姓渡過黃河到江南地區…
因為劉曄在當地頗為有名,故而此軍閥就請來他,要他去說服百姓。
哪曾想,酒席中…
所有人喝得正酣,劉曄借敬酒的機會,直接殺掉此豪強,並且割下他的頭顱,恐嚇部眾!
所有人見此都懵了,當即拜服!
更是紛紛推舉劉曄為廬江郡的統領,共舉大事。
只是,劉曄自詡漢室宗親,見漢室衰微…卻又不忍心篡漢,更不想傭兵自重…就把這些人委託給了廬江太守劉勛!
故而…
可以說,劉曄在廬江有著極高的地位!
而他,也是陸羽錦囊中提及,要程昱必須爭取到的一個人。
「哈哈哈…誰人不知,程司馬可是陸司農手下,最善於招募敵將的人了。」
劉曄始終在笑,笑的頗為和緩。
「此番,倒是沒想到,程司馬潛廬江,第一個見的倒是我劉曄,陸司農與程司馬如此看得起我,委實寵若驚啊!」
這話聽起來像是試探…
可實際上,這是劉曄的真心話,他一早就想要投曹了,只是…如今他的份特殊,乃漢室宗親,又在袁麾下,苦於無門哪!
而程昱的出現,一下子就點燃了他心中的火焰。
「子揚賢弟不是在試探我吧?」程昱也有些意外…似乎,有些太過順利了。
劉曄擺擺手。
「逆賊袁逆天改命,篡漢自立,天人共誅之,他哪裡會是曹司空的對手?」
「依我之見,也就這幾日了,壽春城就要變幻旗幟,而…那時,我會極力勸劉勛太守與逆賊袁劃清界限,投誠曹司空…只是…」
講到這兒,劉曄眼眸中多出了幾許擔憂。
「劉勛太守手下畢竟握有五萬大軍,讓他投誠…怕他不會那麼輕易的同意,而更讓人擔憂的是江東方向,若我所料不錯,袁覆滅…江東的孫策必定會有所行。」
劉曄這話…
其實已經把自己放在了與程昱一樣的位置!切地的為曹營去考慮!
這點讓程昱極為驚訝。
要知道…
他策反過的敵將不,可…這麼直接的,就差把「真心投誠」、「眼穿」這八個大字寫臉上的還真就劉曄這一個。
他是有多迫切的想要投奔曹司空啊?
不…準確的說,他是有多迫切的想帶著這五萬弟兄們棄暗投明,走上榮的未來!
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劉曄方才的分析與陸羽錦囊中描述的一模一樣。
這點,才是讓程昱最震驚的地方。
在程昱看來…
陸公子料敵於先,
這不奇怪…對於他而言已經習慣了;
可劉曄能做出與陸公子如此相似的判斷,不由得讓程昱側目連連。
難道?這劉曄,也擁有如「陸公子」那般神鬼莫測的察與預測的能力嘛?
怪不得,陸公子點明,哪怕是任務失敗,也務必要帶回去此人!
果然,有點能耐!
當然了…
程昱並不知曉,歷史上的劉曄可是一位——大預言家!
按照古籍文獻中的記載,他曾先後做出過五條逆天的預判——
第一條,他預判劉備會為關羽報仇,發夷陵之戰;
第二條,他預判到夷陵之戰,孫權會向曹魏俯首稱臣,但孫權是局勢所迫,並不是真心歸降,日後必定反叛。
第三條,他預判到夷陵之戰後,陸遜必定會有所防備,這個時候魏國出兵討伐東吳,只能是徒勞無功!
第四條,這個就厲害了,在毫無徵兆的前提條件下,他預判到魏諷、孟達、公孫氏一定會造反!
這簡直就是開掛了!
而最牛的還是第五條,也就是如今…
廬江,他在劉勛麾下時,孫策提出聯盟,並送來許多禮!
而劉曄準的判斷出,孫策是假聯盟,他是在麻痹劉勛部眾,目的是取廬江!
可以說…
劉曄的一系列判斷無比的準…
準到就像是看了對手的戰略計劃書一般。
當然了,此間還有兩個人,他們也看到了孫策的戰略計劃書,那便是陸羽。
也包括此時此刻,站在劉曄面前,正準備好好忽悠的程昱。
「子揚也預料到孫策軍會有行了?」程昱反問:「那麼…孫策軍會如何行呢?」
此時此刻…
程昱與劉曄的談更親近了不,他們並不像是各為其主,而像是…一對一見如故的親兄弟一般。
「程司馬遠道而來?總不會是請教這些問題的吧?」
劉曄反問程昱。「哈哈哈,久聞龍驍營陸統領於悉時局,那…劉某斗膽討問下程司馬?有關這江東孫策的行?陸統領有何指教啊?」
這次才是劉曄的試探…
他要試探的不是曹,而是陸羽,這個傳說中…讓曹營屢屢化險為夷,屢屢絕境逢生的龍驍營統領,他的悉力究竟厲害到何種程度呢?
是人如其名?
亦或者是不舞之鶴?
這才是劉曄最關心的問題…
誠然,劉曄本打算投曹,可投曹也分兩種,一種是投曹司空,做他麾下的幕僚!
另一種就是借程昱這一層關係,直接投龍驍營。
雖是殊途同歸,可劉曄對陸羽,對龍驍營太好奇,也太了。
霍…
程昱眼珠子一轉,他又怎麼會沒有意識到,劉曄是在考他,準確的說,是在試探陸公子的能力。
只是…這還用試麼?
珠玉在前,陸公子的預判從來沒有失誤過!
「哈哈哈…」
程昱一邊笑,一邊倒了多半盞茶遞往劉曄的那邊。「陸公子的囑咐?子揚真的想聽?」
「想聽!十分想聽。」劉曄語氣頗為堅定。
「那…」程昱微微一笑,旋即從懷中取出一,正是此前陸羽給他的那封錦囊,那封都不捨得讓曹休看的錦囊。
「原本這錦囊,我是不該讓子揚看到的,只是…既然子揚想考下陸公子,那不如直接看陸公子親筆撰寫的這封錦囊。」
講到這兒,程昱將錦囊塞到了劉曄的手中,淺笑道。
「這裡面便是陸公子對江東孫策全盤的預測,包括…他即將派遣使者而來,包括他會將大量的財寶賄賂於劉勛太守,更包括,他會建議劉勛太守去取上繚城!」
程昱頓了一下,旋即背過,負手而立。
他慨道:「若然你、我不手,那這廬江,這五萬甲士怕就要改姓孫了,而子揚與劉勛太守,終究也要去投靠曹司空啊!只是…那時的境遇就不是投誠,而是逃難了。」
這…
隨著程昱的話,劉曄徐徐展開了錦囊。
這不展開不要…
一展開之下,他的眼眸登時放大。
錦囊之中詳詳細細的記載著孫策圖謀廬江的全盤計劃!
如何派使者以卑下的言辭和財寶麻痹太守劉勛?
如何勸劉勛攻打上繚城?
如何趁著劉勛攻打上繚城時乘虛出擊襲擊劉勛,奪下廬江郡?
好毒的計策呀!
這一樁樁一件件躍然眼前…
要不是程昱把這錦囊遞送給他的,劉曄多半會覺得…這得是細作探得的…江東孫策圖謀廬江郡的戰略企劃書了。
當然…
如果真的有江東的使者提議進攻上繚城,那他劉曄做出如此判斷,似乎也不難。
可…陸公子如何就能斷定,江東會派使者偽與好盟,調虎離山呢?
這…
這個預判,可是毫無徵兆啊?
換句話說,這封錦囊存在並且合理的大前提,是孫策派遣使者來忽悠劉勛太守?孫策…會派使者來麼?
「程司馬…這…」劉曄正想開口…
卻聽得門外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似乎因為況頗為急,並沒有通傳與稟報,一個男人猛地推開了屋門。
他的語氣無比急促。
「稟報劉功曹…」
劉功曹自然是指代劉曄,他如今的位正是廬江太守劉勛的幕府功曹!
似乎是因為看到了程昱,這男人頓了一下,急忙閉上。
劉曄會意,擺擺手示意他不用見怪,繼續講。
「飛鴿傳書,就在昨夜,壽春城被曹軍攻陷了,陛…啊不,是袁…他生死未卜!」
這一則消息傳出…
劉曄只是微微的點了點頭,意料之中!
在他看來,袁的消亡不過是時間問題,並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
可就在他打算擺擺手,讓這男人退下時。
這男人的聲音再度揚起。「江東孫策派使者諸葛瑾來廬江,如今已經登船,據細作探報…諸葛瑾還帶了不財寶,說是要來恭喜劉勛太守!」
這…
此言一出,劉曄的眼眸一下子凝起。
江東使者來訪,大肆的財寶…
這…這不就與陸公子那錦囊中描述的一模一樣麼?
這是要開始忽悠的節奏啊!
似乎…似乎就差提議劉勛去進攻上繚城,然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而劉勛一貫貪錢財,被這麼一番彩虹屁吹下來,飄飄然之下,多半會中計的呀!
這…
一下子,原本氣定神閑的劉曄口跌宕起伏,他忙是豎起耳朵,尤自有些不可思議。
「你,你再說一遍。」
為求準確,他當即開口問道。
「江東…江東孫策派使者諸葛瑾來廬江!」
報訊的男人微微一愣,卻提高了嗓門再度如實稟報道:
「如今諸葛瑾已經登船,要不了多久就橫渡長江而來,據細作探報…諸葛瑾還帶了不財寶,說是要來恭喜劉勛太守!」
恭喜…
這次,劉曄尋覓到的關鍵詞是「恭喜」二字,有什麼好恭喜的?
無外乎是恭喜劉勛太守自立,然後…提議進攻上繚城,至於緣由…
上繚城囤積了大量的糧食,若劉勛想要做大,必得取上繚!
這分明是忽悠進行時嘛!
之後的故事…
哪怕不用陸羽的錦囊,劉曄自己也能夠完全預判,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啊!
那麼…
「嗖」的一下,劉曄豁然而起。「此番,是陸公子與程司馬救了我劉曄,救了這廬江,也救了這五萬甲士啊…」
講到這兒,劉曄拱手一拜。「程司馬且先在驛館住上些許時日,容我…容我去稟報劉太守,孫策小兒圖謀廬江,豈能不讓他留下點兒什麼?」
這…
程昱頓了一下。「子揚賢弟就不怕劉太守不聽你的麼?」
此言一出…
「哈哈」…劉曄笑了,一邊笑一邊坦言道:「若然沒有程司馬,沒有陸公子這錦囊,劉太守必不會信我,可…若然劉太守先一步看到了這錦囊呢?那孫策的使者,孫策布下的謀豈不是昭然若揭,胎死腹中?」
講到這兒,劉曄微微搖頭,他似乎覺得「胎死腹中」這個詞有些不夠切。
若然陸公子所料不差…
那…他這邊,幾乎是明著牌打的,孫策趕來,豈能不讓他留下點兒什麼?
「子揚賢弟,我就在驛館!」程昱也站起來。「除我之外,陸公子還派來了五十名龍驍營騎士,孫策圖謀廬江,我等可不會坐視不理!還子揚與劉太守不要客氣呀!」
呼…
劉曄輕呼口氣,旋即點了點頭。
「若打贏這一場,我必勸劉勛太守投誠曹司空!」
「而這廬江與即將到來的大戰,便是我等的投名狀,到時候,就有勞程司馬引薦了!」
「一定!一定!」程昱眼眸一…語氣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