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昭大軍遲遲沒有得到,任何有關上靖羽的回復。風裡花也不是傻子,如此拖延下去,自己孤軍深,戰線拉得太長,別說兵力上吃不消,遲早會糧草不濟危及自。
所以有必要給大朔軍隊一個教訓,而所謂的戰場上的教訓,自然是以鮮鑄就。
商久疾步走進中軍帳,諸位將軍都在,商久深吸一口氣道,「主帥,北昭大軍又開始攻城了。」
「嚴防死守,決不能讓北昭大軍攻破城門。」傅聲下令。
商久頷首,快速出了中軍帳。
所有人都愁眉不解,這場仗期許很久,到底還是開始了。可這仗該怎麼打呢?
有人說,直接出城迎敵,願意掛棋出征,與北昭一決高下。也有人說時機未到,應該關閉城門,坐等朝廷援軍到了再出兵。
眾說紛紜,終歸沒有一個解決方案。
畢竟現在,兵力懸殊,風裡花手頭上的軍隊不多,但怕的是風裡花背後的軍。真正要集結起來,三十萬應該綽綽有餘。
然就算加上幽州的全部兵力,傅聲手中的大軍人數,也不會超過十二萬。
「爹,北昭擾,不斷攻城,我們疲於應付,也實在不是辦法。長此下去,必定軍心搖,城中百姓惶惶不可終日。」傅鴻道。
傅聲點頭,「照此看來,北昭大軍很快會採取行。」
蕭東離端坐在棋盤之前,「早前燒了糧草,可見北昭糧草不足,所以他們才會如此的急不可耐。北昭有些地方甚至於土地貧瘠,本種不出糧食。所以北昭不怕出兵,怕的是斷糧。」
「如此,也難怪風裡花會焦急。」傅聲看一眼軍事沙盤,「幽州毗鄰乃是橫州與雲州,這兩尚算富庶,他們之所以擾幽州,莫非是將目標對準了橫州和雲州?」
「北昭缺糧,橫州和雲州自然是最好的途徑。破城取糧,以解燃眉之急。」蕭東離落子,「但我們的兵力,不足以將戰線拉得如此橫長。也是因為如此,北昭一方面進攻幽州,主力卻可以繞過幽州,分兩路直橫州和雲州。」
傅聲領著諸將立於軍事沙盤之前,在橫州和雲州的位置,上了北昭的小旗幟。指尖順著橫州和雲州的路線輕輕劃過,心中盤算著,自己的兵力能不能單線作戰。
可自己的兵力原就不多,若是分散開來,更是難以為戰,到時候如果北昭侵幽州,幽州城也會保不住。
下一刻,傅聲將視線落在了被北昭佔據,距離幽州城最近的汀城和阜城。這兩座城池在傅聲到來之前,已經被北昭佔據。聽說北昭城后,大肆屠城,如今城中的原著百姓已經寥寥無幾。
北昭奪糧、屠城,橫遍野,慘不忍睹。
「北昭若是發兵雲州和橫州,我們就直取汀城和阜城,奪回兩城,以小包圍形勢包圍兩城之間的北昭守備軍,而後直取北昭大營。」傅聲將大朔的棋子在了汀城和阜城兩個城池之上。
蕭東離淡淡的笑著,將案上的棋子漫不經心的收起。
既然是有了方案,那這奪城之事,自然要先鋒軍先沖。
「我為左先鋒,自然是先士卒。」蕭東離起,緩步走到了軍事沙盤跟前,「一左一右奪城,還請主帥讓諸位將軍準備好,等到兩城奪下,幽州城門打開,直撲北昭大營。如此才算萬無一失。」
傅聲頷首,蹙眉看一眼邊的傅鴻。
「我為右先鋒,定是當仁不讓。」傅鴻迎上傅聲的眸。
他以實際行告訴自己的父親,無論如何,他都不會退。外人看著是忠君報國,而他心裡清楚,只不過是衝冠一怒為紅罷了。
可那又怎樣?
他覺得值得,那便是值得。
就算死在沙場,也不枉真心一場,而無怨。
「好。」傅聲幾乎是猶豫了良久,才算點了頭,「劉將軍、杜將軍,你們二位隨我駐守幽州。胡將軍,白將軍,調兵遣將,隨時直撲北昭大營。只要北昭敢雲州和橫州,我們就可當機立斷,奪回汀城和阜城。明白嗎?」
「是!」諸軍一聲應,士氣軒昂。
援軍不到,大軍閉門不出,軍士的士氣早已損,正好也藉此機會鼓舞士氣。若是能奪回兩城,也許能讓皇帝看到戰勝的希,也許就能調撥軍隊馳援。
長此坐以待斃下去,等到風裡花完全準備妥當,幽州必亡,大朔危矣。
出其不意,兵不厭詐。
古往今來,不外如是。
果不其然,北昭大軍只是佯攻幽州,過了一會就退兵散去。而雲州和橫州卻傳來急報,說是大批的北昭大軍開始向兩州靠攏,形勢洶洶,不容樂觀。
蕭東離褪去一襲白,換上了金戰甲,如緞墨發被盤束在頭盔裡頭。束袖,束腰,長戟,踩靴,一切都準備妥當。
策馬軍前,黑的夜空下,全然沒有翩然之氣,剩下的是一肅殺蕭冷。
風吹著幽州城頭的大朔棋子呼啦呼啦的響,城中軍士踩著整齊的腳步,奔跑時甲胄發出清晰的撞之音,一切的一切讓氛圍霎時變得格外張。
傅鴻亦是一青銅的戰甲,手握長刀。
今日染而去,明日榮耀而歸。
不為一己名利,只為天下太平。
傅聲著盔甲,看一眼自己的兒子,而後看著陳兵列陣的軍士們,終於一聲令下,「為我大朔,勇殺敵。天下太平日,我軍還歸時!出發!」
城中響起震徹蒼穹的喊聲,發自肺腑,出自腔。
馬革裹何須怕,一腔熱染黃沙。
城門打開,傅鴻和蕭東離兵分兩路,一個直奔汀城,一個直奔阜城。
青墨刻意挑選了最好的羽山莊護衛,隨行保護傅鴻,而自己則跟著蕭東離,直奔阜城。
相比阜城,汀城的北昭人馬,了很多,傅鴻更容易得手。
快馬馳騁,戰事刻不容緩。
那一夜,風蕭蕭兮戰甲寒,傅鴻算是第一次見識到了真正的戰場,真正的殺戮。而不是上次襲那般的輕鬆,而是攻城,奪城,最後巷戰。
鮮浸染了袍子,噴濺而出的滴子,模糊了雙眼。
到了最後,連握刀的手都已經酸麻得抬不起來,更不知道自己殺了多人。殺到最後紅了眼睛,蒙了心,只知道一定要活著。什麼念頭都沒有,腦子裡一片空白,唯有殺人。
上了戰場,不是你死就是我死。
就連父子,兄弟,都可以拋諸腦後。
沙場無六親,刀下無活口。
這就是現實,殘忍得讓你麻木。
天未亮的時候,傅鴻已經奪下了汀城,而蕭東離也已經搶下了阜城。
風裡花得知之時,已經為時已晚,兵力部署都已經分散出去,只能趕讓長淵發信號,讓進宮雲州和橫州的大軍,立刻撤退回營。
但傅鴻與蕭東離已經拿下了兩城,幽州城門大開,兩位將軍領著大軍直奔圍困在兩城之間,來不及撤離的北昭殘部。
傅鴻與蕭東離及時出兵,以三路合圍之勢,清剿了北昭留在兩城之間的殘部。
事後,兩位將軍領著大軍直撲北昭大營。
而傅鴻和蕭東離立刻撤離汀城和阜城,以截道之勢,斬斷北昭兩路大軍的回營之路。斬斷了回援的北昭大軍,北昭大營就於孤立無援的狀態。
不管傅鴻和蕭東離能拖多久,北昭大營創嚴重,已然是不爭的事實。
風裡花當機立斷,大營後撤三百里,駐紮在大朔邊境。
所幸大朔的軍隊也不敢輕易的孤軍深,畢竟大朔與北昭的軍力懸殊,只可智取不可力敵。適可而止,才是保全自的萬全之策。
蕭東離駐軍阜城,而傅鴻駐軍汀城,兩城相,如同幽州城的門神,立於幽州城之前,能在第一時間觀北昭的行進消息。
二人分別派人駐守城池,各自回到了幽州城復命。
天亮之後,大局已定。
北昭損失慘重,痛失汀城和阜城,本想以大包圍形式包圍幽州,沒想到最後卻被大朔軍隊,以圍魏救趙的計謀,以小包圍突破大包圍的策略,打得潰不軍。
這,也多賴了傅聲的一直關門不出。
讓北昭的軍士都掉以輕心,以為大朔軍隊不敢迎敵,以為大朔軍隊不堪一擊。結果鬆懈了戒備,以至於這一次兵敗如山。
而大朔的軍隊北昭大軍擾無數次,這一次總算能報仇雪恨,所以一個個都如狼似虎,恨不能將這些犯境之賊,食寢皮。
所謂士氣,當如是。
大朔軍隊已經全部撤回,清點死傷人數,也折損了不。
清點下來,最多不過八萬人馬,其中還包括了一些傷重士兵。所幸北昭也折損過半,甚至於比大朔損失更慘重。
風裡花怒了:一個圍魏救趙,一個半道打劫,就讓你們了手腳,折損了這麼多兵馬,簡直該死!
然則事已定局,臨陣殺將,委實不是明智之舉。
風裡花也只能啞吃黃連,打落牙齒肚裡吞。大朔軍隊雖然人數不佔優勢,可是勝在出其不意,打風裡花一個措手不及。
征鼓歇,魂難安,誰家妻兒院門前,倚門坐待曉月明。
指尖錯,曲難,誰家子月下殤,宮商絕角徵羽。
出身書香門第之家,有著京城第一才女之名,最後卻落了一個被賣商人妾,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悲慘境地。 重生歸來,連月瑤發誓,這輩子再不讓人操控她的命運。她要走一條全新的路,哪怕佈滿荊棘也要堅持下去。只是世事無常,命運的齒輪早已轉向,一切都偏離了她的預定。
什麼?白狼送女? 老鄭家添了龍鳳胎? 雞蛋一堆一堆的下,魚往身上跳? 鄭家這是開始走運了啊。 她本是觀音菩薩蓮花池裏的一條小錦鯉,因咬斷一株蓮花被罰輪回,剛出生就被賊人偷盜扔在了大山裏,錦鯉本就集大運所在,又經常聽觀音頌佛,所以自帶福氣運氣為一身,被山裏成了道行的白狼所救,叼到山下即將生產的農人收養。 龍延村有一戶鄭家,家境十分貧困,小子生了一個又一個,就是沒有小閨女。於是盼著老大媳婦肚子裏能生出個女娃,結果卻盼來了白狼送女,福運集一身的小錦鯉,成了家裏唯一的女娃娃,從此以後好運不斷,喜事連連。
傅羨好出生名門望族,十一歲那年被作爲人質送到皇后身邊,成了皇后的貼身女官。 自那以後,她的一言一行受衆人矚目,腳下的每一步如履薄冰,一朝行差踏錯受累的不僅僅是她,而是整個傅家。 按傅家和皇后的約定,十八歲一到,她就可以出宮。 傅羨好日復一日地數着日子,十八歲那年,她告別了臥病在榻的皇后,收拾行囊離開這座困住她多年的牢籠。 才踏出皇后宮門,就遇見迎面而來的太子殿下,蕭瑾承。 朝臣口中光風霽月的他指節微擡,命人卸下她的行囊,將她帶去了東宮,拘在偏殿之中。 他捏着傅羨好下頜的指腹慢條斯理地摩挲着,眼眸中閃過淺薄的笑意,說出口的話卻讓她渾身一顫,頃刻之間便墜入萬丈深淵。 “孤準你走了嗎?” - 傅羨好深夜敲開宮門的那日起, 蕭瑾承就不打算放她離開。 - 踏上蕭瑾承這條船伊始, 傅羨好就沒想過自己會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