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陳嶼只能說不愧是縱橫娛樂圈和商圈的大老闆,這也太會說話了,連想要收購別人的公司都說的這麼友好和諧。
小王總適時話道:「陳總,你好好考慮一下,畢竟這是合則兩利的事。」
大王總滿臉都是笑:「只要我們聯合起來,立刻就能為華夏第一家市值千億的電影公司。」
這是王氏兄弟的夢想,也是華宜早早就喊出來的口號。只是,之前的夢想早已淪為空談,被人拿來嘲笑。
如今,卻不一樣了。
如果真的吞併了瀚海娛樂,絕對可以極大的提振華宜的價。要是之後有了瀚海娛樂的製作能力,達到千億市值也不是夢了。
陳嶼從這兩人的話可以聽出來,華宜是真的對瀚海娛樂了心思,並不只是說說而已。
「大王總。」陳嶼還是那句話:「華宜真的打算收購瀚海娛樂?」
接著,他自言自語道:「華宜收購馮鋼炮的空殼公司,花了10.5億元。那麼,收購擁有多部款電影版權,以及多部正在籌備以及拍攝的項目的電影公司,華宜又準備出多錢?」
他看向王氏兄弟,略帶嘲諷的問道:「20億,還是30億,亦或者更多?」
大王總微不可查的皺了下眉,有些意外陳嶼表現出來的態度。
「這不是簡單的收購,我和中雷已經達一致意見。」大王總看向自己的弟弟,等小王總點頭之後,又說道:「我們的意思是,以華宜的份換購你手中瀚海娛樂的份。」
大王總沒有小看陳嶼,別說對方在電影行業的績。他可是知道的,對方除了電影公司,還有遊戲公司以及社平臺。
尤其是遊戲公司,產生的利潤連他都要嫉妒。
如此出,又有能力的人,想要打他,肯定要付出代價的。
所以,大王總說道:「份換購之後,你會為華宜的東,甚至為華宜的決策者……之一。」
坦白地講,這份誠意很足,不是簡單的收購,而是用華宜的份換購。
陳嶼也沒有客氣,而是直接詢問道:「瀚海娛樂可以換購多華宜的份?」
如果通過換購可以掌握華宜,他肯定會同意這筆易。
但陳嶼知道這是幻想,因為華宜的權結構。
華宜的王氏兄弟擁有華宜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權,加上管理層以及明星擁有的權,不超過百分之三十。
而剩下百分之七十都是流通。
目前,華宜的價是每12.03元,市值283億。
和線不同,華宜的權太分散了。做華宜的老大,不值得。
大王總笑著說道:「如果你有意向合作,我們可以委託第三方機構為瀚海娛樂估值,來決定換購比例。」
小王總也說道:「我們可以請雙方都信得過的第三方。」
陳嶼的手指輕輕叩擊著沙發扶手,華宜現在價值如何?
2014年,華宜提出來了「去電影化」的口號。為了這一目標,華宜重組部組織架構,建立了影視娛樂、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互聯網娛樂三大事業群。並明確未來的願景,轉型為迪士尼一樣的世界級娛樂公司。
在「去電影化」這一目標的指引下,華宜開始大力佈局實景娛樂,切電影小鎮、電影文化城等,提出要將「實景娛樂」作為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
當時計劃是在3年,在全國範圍打造20個電影小鎮項目,預計每年帶來超過15億的凈利潤。
但在2014-2016年,該業務板塊三年營收總計僅為5.47億元,遠不及其期收益。
在「實景娛樂」未能為公司支柱產業的況下,華宜只能選擇重振主業。但當時簽約藝人為自己打工的道路早已過時。於是,華宜採取了當時流行的「資本捆綁」模式。
2015年,華宜以7.56億元的高價收購了東浩瀚70%權,當時該公司註冊資金只有1000萬,而且立僅有一天。讓華宜願意投幾十倍資金收購的原因是,李辰、大寶貝、馮峰、杜純等明星是這家公司的東。
同年,華宜又以10.5億元的價格收購了馮鋼炮的公司東拉。然而這家公司當時的資產總額僅有1.36萬元,負債則為1.91萬元,而賬面凈資產為-0.55萬元。
「重舊業」的華宜重回依賴流量明星的老路上。但高溢價併購卻為公司埋下了天量「商譽雷」。
這樣的公司,真的有前途可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