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簪花少年郎 第六百二十七章 雅南的念想

《簪花少年郎》 第六百二十七章 雅南的念想

到桂花里時天已經全黑了。

喬修遠知道南南大概什麼時候會到,早早就在村口等著,這一見不但沈懷信同行,另外還多了個和尚,心里的疑又加深了些,這老夫人到底什麼來頭?

沈懷信下馬上前:“大哥。”

喬修遠讓自己不去多想,看南南從馬車里探出頭來忙道:“這個時候已經開課了。”

“那我們直接過去。”喬雅南又問了句:“和大伯爺說過了嗎?”

“說過了,他和大家伙都說了說,你們放心去就是。”

馬車一直到了不能走的地方,幾人才下去步行。

村學只有一間亮,朝著走,喬雅南心里莫名覺得神圣起來。其他人不知道這件事有多偉大,但知道。這個幾千年封建史的國度,這一步若能邁得早些,他們的歷史上說不定本不會有那些苦難和屈辱,就算朝代更迭,也能始終強盛。

落后要挨打,這是的教訓。有幸做了這只蝴蝶,想竭盡全力的扇一扇翅膀。

走得近了,漸漸能聽到人聲。仔細一聽,是有人在背九九表,磕磕絆絆,重重復復,還能聽到有更小的聲音在提醒,千辛萬苦之下終于背了出來。

一行人來到門外,看著程禮鼓勵了幾句,又點了一個人來背。這一個沒背得下來,不要說他了,就是他邊的人語調中都滿是憾。程禮并未責罵,說著罰他再抄三遍,臉上卻是帶著笑的。

Advertisement

和白天相比,晚上顯然非常的沒有規矩統,但氛圍輕松,且認真熱烈。

這些人有男有,年紀大的頭發半白,年紀小的剛剛從孩子變大人,每張桌子上都有一小瓶墨,每個人手里都拿著一支羽往那瓶墨里蘸,然后在泛黃的紙上小心的寫著,一個字挨著一個字,生怕浪費了一點點空隙,懊惱著互相抱怨字又寫大了,今天一張紙會不夠用。

可就算如此,他們臉上也是帶著笑意的,每寫出一個字都著驕傲和滿足,就好像,他們自己都不敢相信,如今竟也了曾經仰而不可及的人。

喬雅南突然就淚流滿面。

也曾覺得自己有病,不過區區一個渺小如塵埃的人,卻費心去做這吃力不一定討好的事。如果有人問圖什麼,甚至都不敢把真正的想法說出來。

要如何說,只是習慣生活在一個文明的環境里,習慣了邊的每一個人都識字,至看本小說不問題,每個人也都會算,加減乘除無人不通。不需要去弄懂從何來,要往何去,但是知道自己的名字是什麼意思,包含著父母怎樣的期。不需要學會賞析名書名畫,但和人文字流也是順手拈來。

這是生來就擁有的一切,和吃飯喝水一樣自然的融的生活之中。可突然有一天,一覺睡到了另一個世界,擁有的一切在這里全是稀罕的,能和正常流的人屈指可數。這樣的日子短時間過一過還能忍,可數年,數十年都得如此,覺得自己的神世界會垮。

是,有另一個選擇,甚至這樣的日子已經唾手可得,可是和脈相連的族人還在泥潭里掙扎著,怎麼能心安理得的去過自己的富貴日子。

的教育讓無法對眼前的困苦視而不見,可這里沒有扶貧的土壤,只能在授人以漁的同時扶智。人開了智才會去想,去想了,才有辦法從泥潭中爬出來。

從文明的世界來,無比想回到文明的世界里去,如果回不去自己曾經的那個世界,那就努力讓自己的邊變得文明起來。

也曾覺得自己異想天開,也想過會失敗,可現在知道了,這件事不存在失敗,哪怕只是讓眼前這些人開了智,功了。

太后輕輕拍了拍的頭,牽著離開這個不起眼,但是印在了心里的地方。

“阿彌陀佛。”了因宣了聲佛號,拍拍義子的肩膀轉離開,他知道太后為什麼而來了。

沈懷信最后看了一眼屋里氣氛熱烈的場景才跟上去,他們不知道誰來過,不知道他們的表現對來人有多大影響,不知道雅南為他們費了多心思,他們只是這麼力的向上奔著,卻活了百姓最該有的模樣。

馬車上,太后拉著喬雅南在自己前坐下,解開散了些許的辮子,以指當梳輕的給梳理,手指靈活勾勒出一縷一縷,給梳京城那些姑娘家喜的發髻。

好一會后,喬雅南甕聲甕氣的開口:“我掃太后您的興了。”

“哪里就掃興了,看到這一幕我這一趟就沒白來。”太后笑著,聲音和態度都和藹極了:“若非親眼所見,我無法想像百姓可以這麼有活力,他們的臉上全是對生活的熱切希,他們的眼神那麼明亮,我當時就想,他們該多快活啊!就算生活仍不寬裕,就算住的房子可能雨,可他們心里充實了,有奔頭了,再苦的日子都是甜的。”

喬雅南拼命點頭,太后輕敲腦袋一下,把松散了的頭發重又攏

喬雅南便豎起耳朵等著太后繼續往下說,可等啊等啊等,太后竟然就把話頭斷在了這!

他們有活力,他們有奔頭,然后呢?

喬雅南覺得這是個機會,要把這個話題接下去。

抬起頭,正想著從哪里接合適,眼神一轉對上呂先生的視線,看著眼中明明白白的阻止,喬雅南愣了愣,那往上涌的勁慢慢的泄了,連肩膀都塌了下去。試圖讓自己想明白呂先生為什麼阻止,腦子里卻像有有團霧攔著,覺得自己應該明白的,卻怎麼都想不到那個點。

“好了。”太后最后再調整了一下,拉著人面向自己左瞧右瞧,滿意的點頭:“不錯,適合你。”

喬雅南在轉過來時就迅速調整好了表,從包里掏出小銅鏡瞧了瞧,沒認出來這是個什麼發髻,但確實好看,而且不費多功夫。

“多謝太后,回去就我就香苗學。”

太后向后輕倚靠墊,看著笑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