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善終 第二百九十七章 蜜煎

《善終》 第二百九十七章 蜜煎

手了啊……”錦蕊困頓,初聽這話還未醒過神來,嘀咕了兩句,待反應過來,的瞌睡頓時散了一大半,“可瞧清楚了?怎麼手的?”

錦嵐低聲道:“不曉得們說了些什麼,不過,說是手吧,應當也沒過分,馬媽媽后來瞧見蒼了,臉上干干凈凈的,不像是玉竹打了。”

錦蕊翻了個,笑了:“玉竹又不是個愣頭青,就算打人也不會打臉。臉上留下些印子,回頭夫人看到了問起來,玉竹自己都不好,總不能跟夫人說‘背后算計我我就手了’這樣的實誠話吧?”

“那這事兒,我們要告訴夫人嗎?”錦嵐有些猶豫。

“我會跟夫人提一句的,”錦蕊琢磨著了一番,“不過,先不用管們,玉竹做事有分寸的。”

錦蕊這兒拿定了主意,隔日里就悄悄稟了杜云蘿。

杜云蘿靠著引枕,瞇著眼道:“為了那日點心的事?”

錦蕊點頭,復又搖了搖頭:“奴婢只知道那一樁,但蒼既然能在奴婢跟前踩玉竹一腳,奴婢想,可能也在別的時候搬弄過是非,不過,這都是奴婢的猜測了。”

杜云蘿微微頷首,指尖在榻子上有一下沒一下地點著,半晌道:“生事兒的可是閑不住的,我看玉竹也是個明白人,隨去。”

Advertisement

依杜云蘿的本心,像蒼這種背后生事搬是非的人,是不喜歡的。

才嫁進來一個多月,蒼犯的也不是人一刻也容不得的大錯,杜云蘿這時候就換人手,多顯得有點沒事找事。

杜云蘿不想給吳老太君和周氏留下這樣的印象。

便是要把蒼換了,好歹也再等上些時間。

錦嵐從外頭進來,后跟著個柏節堂里的張婆子。

“媽媽怎麼來了,有什麼事兒,打發個小丫鬟過來就好。”杜云蘿笑了。

“夫人可折煞奴婢了,奴婢可不是什麼金貴人,能跑個在夫人跟前個臉,是奴婢的福氣。”張婆子道。

一句話說得幾人都笑了。

“前些日子,老太君腌了一壇子煎,今日得了,曉得夫人吃甜口的,就讓奴婢請您過去嘗嘗。”

杜云蘿笑盈盈道:“一說我就饞了,媽媽回去稟祖母,我這就過去了。”

張婆子領了賞錢回去復命,杜云蘿略收綴了一番,也就往柏節堂去。

柏節堂里,丫鬟婆子們忙著問安,張婆子迎上來,道:“夫人,二太太在屋里跟老太君說話,您……”

杜云蘿會意了,練氏和吳老太君在談的容并不適合聽,雖好奇,但也不會蠢到去聽墻角,便道:“我來時瞧見園子里的杏樹開花了,我去折兩支來給祖母瓶。”

“還是夫人有心,”張婆子腆著臉道,“夫人稍待,奴婢去取剪子籃子來。”

錦蕊接過了籃子。

杜云蘿往回走到園子里的杏樹下。

說是折枝,但杏樹的枝葉豈是杜云蘿更剪得到的,只管選,自有司花的婆子拿著剪子上去剪。

錦蕊和連翹幫著一塊挑選枝條。

杜云蘿淡淡睨了連翹一眼。

連翹是從柏節堂里出來的,若要打聽吳老太君和練氏說了些什麼,是最合適的人選。

只是,連翹對吳老太君格外忠心,杜云蘿一時吃不準會不會幫忙去打聽。

連翹是個明白人,只這一眼就明白了杜云蘿的意思,低聲道:“奴婢一會兒問一問芭蕉吧。”

杜云蘿深深看了一眼,點頭說了一聲“好”。

再回到柏節堂里時,練氏已經走了。

杜云蘿提著籃子進去,笑著對吳老太君道:“我瞧園子里的花開得好,就借花獻佛來了。”

吳老太君哈哈笑了,看著瓶,夸贊了幾句,讓單嬤嬤取了煎來。

杜云蘿一看,吳老太君做的是糖佛手。

“我就好這一口,偏偏那一個兩個的都不喜歡,這些年都是我一人嘗,”吳老太君笑著道,“如今添了一個你,我也就不私藏了。”

吳老太君煎,每年都會依著時令備上各種。

“等夏去南方采買些楊梅,糖漬楊梅也是味。”吳老太君瞇著眼道。

杜云蘿笑了:“跟著您,我是有口福了。”

既然是下午時來了柏節堂,吳老太君便吩咐夜里加兩道菜,又讓人去門房傳一聲,讓穆連瀟回府后就直接過來。

飯桌上,周氏見吳老太君心好,不由道:“多幾個人就熱鬧,往后讓連瀟兩口子也來陪您吧。”

吳老太君搖頭,笑道:“老婆子上年紀了,夜里吃多了不克化,他們一來,我就管不住了,你看,我今兒個又多用了半碗,還是算了。”

周氏忍俊不,倒是沒有再勸。

吳老太君看向穆連瀟,問道:“圣上的意思,是讓你五月走,對嗎?”

穆連瀟恭謹答道:“大約是五月初五,最遲也就到五月半。”

吳老太君思索了一番,道:“既如此,等過了清明,要是還得空,你陪你媳婦去桐城,前回怪失禮的。”

杜云蘿聞言一怔,上次吳老太君提及,只當老太君就是隨口一說,哪知竟是放在心上了。

穆連瀟自是沒有意見,應下了。

吳老太君吩咐周氏:“連誠媳婦的外祖家離得太遠了,沒有走過,這一回就別從公中出銀子了,長房自己備禮,輕重都好掌握。”

周氏眉梢微微一,垂眸應下。

等回到韶熙園,趁著穆連瀟在凈室梳洗的時候,連翹來稟了話。

“老太君和二太太在說鄉君和四爺的事。”連翹附耳低聲道。

穆連喻已經十四了,練氏就琢磨著該給他相看起來,若有合適的人家,就此定下來,也好多做準備。

吳老太君對此倒是沒什麼意見,可一旦說到婚事,就繞不開穆連慧。

穆連慧的年紀不小了,又是姑娘家,吳老太君一說起來就搖頭。

練氏也拿穆連慧沒辦法,自家姑娘如今的心思,是半點兒弄不明白,母之間也不似幾年前一般親近。

在普陀山待了三年,穆連慧似乎連母都給磨得淡了。

“老太君說了,‘父母之命妁之言’,不管鄉君怎麼想的,二太太這個當娘的總要拿出個主意來,而且這主意也只有二太太來拿,老太君把關,不再經過旁人的手了,免得再鬧得跟姑太太和大太太似的。”連翹著聲兒道。

(未完待續。)(..)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