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簪花少年郎 第六百一十七章 尊貴母子

《簪花少年郎》 第六百一十七章 尊貴母子

三人和來時一樣悄悄離宮。

皇上起從屏風后將太后扶了出來,了因等閑不進宮,他擔心是大事,在接到通傳后就將母后請了來。

太后招呼過來囑咐了幾句,之后才坐下:“皇兒怎麼想?”

皇上陪坐在旁側,從手上接了參湯放到母后面前:“兒臣覺得孔必虎被人陷害了。”

“他要是有了反心,沈散培不會做這多余的事。”太后端起參湯輕抿一口:“孔必虎這人是一員勇將,無論是當開路的先鋒還是斷后的死士都竭盡全力,遇險時拼著自己命不要也護著你父皇,是有實實在在的功勞在,便是子孫不爭氣,靠著這些福蔭也能護三代無憂。他重傷過幾回,看他瘦這樣就知一日不如一日,沒必要多此一舉。這些年他從未替兒子討封,只打算讓兒子降一級繼承伯爵府,足可見他對兒子什麼料子心里有數。哀家也不信他有謀反之心,此事你給沈散培就是,他怕是恨不得把那人筋了。”

皇上笑了:“爹也曾說過這樣的話。”

“他啊,是純臣,也可以是賢臣良臣權臣,就是讓他做個佞臣也不難。但究其本,他是個忠臣,能臣。”太后語重心長的提點兒子:“皇兒,母親知你不喜用老臣,但步子不可邁得太快,尤其得把沈散培放到合適的位置,有他鎮著其他人翻不了天。多相信他,他會是最忠于你的人,比你啟用的任何人都可信。”

Advertisement

“兒臣知道。”

“那便借此事將他罷黜一級吧。”

皇上一愣,剛不還說要多信任他,好好用他?

太后笑了笑:“不到五十已是從二品簽書樞院事,太快了,需給將來留給余地,你父皇的設想中,他得兩三年后才能升至從二品。不用擔心他不甘,這方面他是最聰明的人,知道慢慢走才能走得穩,位至高位被架起來就什麼都做不了了。”

“是,兒臣明白了。”

太后嘆了口氣,輕輕拍了拍兒子的手背道:“歷來二代皇帝最是難做,你們要面對有從龍之功的一眾功臣,要平衡新舊朝臣之爭,做得好不一定有人夸,做得不好肯定要被罵不如先皇,皇兒你卻有面對這些刁難,并非朝臣對你心,而是沈散培替你擋了多數。”

看兒子驚訝的神,太后就知道這些事該說與他知曉:“你父皇臨終前擔心你鎮不住功臣,托散培照應你著些,別讓你吃太多苦頭。你仔細想想,這兩年,是不是他事事頂在前頭?一直到這次你主持削減軍中人馬,他才轉明為暗。他知道此事于恒朝百利無一害,將來論你之功過的時候,后世子孫會知曉,你這位先祖是個有魄力有本事的好皇帝。皇兒,母親要不說,你可知曉?”

皇上默然,他全然不知,更是從未往這個方向想過。

太后從他的沉默中得到了答案,笑了笑,道:“散培就是這樣的人,他不會事事到你面前表功,更不會因為你給他升了恩戴德,但他之行事一定是考慮周全,于你有利。這是他對你父皇的承諾,他就一定會做到。”

皇帝又想起了父皇那番話,若只將沈散培當臣子,真是無法理解他所求為何,可現在,他好像有點明白了。

“士為知己者死。”

“皇兒總算懂他了。”太后很是欣曾經最擔心的就是待百年之后,皇兒容不下過于驕傲,一切藏在暗里的散培,和先皇也是經過多年時間才確定那真是個再忠心不過的人。

“散培不貪權位,待他家那小子了朝,他多半就要提出致仕了,父子同朝于他人來說是事,于他來說卻是累贅。皇兒,沈懷信才是將來要助你在史書上留下重重一筆的人。他于你,就如沈散培于先皇。沈散培和圣哲將他教得極好,狀元及第卻不在京城富貴權勢,而是去往地方,眼睛看到的是百姓,心里裝的也是百姓,這才是你該重的臣子。明君賢臣,千古留芳,不就近在眼前嗎?”

在開國皇帝的盛威之下,二代帝王想要做什麼就來,難。皇上自登基至今,左沖右突都未能做事,所以軍隊這事才憋著一口氣想

“母后很看重沈懷信?”

“我看重的是沈懷信和喬雅南。”正好回來了,太后從手中接過厚厚一摞紙張放到兒子面前:“建國難,守國更難。皇兒,當前邊有人在做你的先鋒軍的時候,你該立起你的中軍賬,給你的先鋒軍調撥糧草和援軍,看他們能給你打出來怎樣一番天地。你給了他們底氣,他們才敢勇往直前,信任、忠誠都是在這個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你和散培沒有這個機會了,可你和沈懷信有。若你能得到沈懷信的信任,以后他就是你最忠心的臣子,一如你的先皇和沈散培。”

皇上聽得熱沸騰,他雖不懂父皇待沈大人的信任,可他是羨慕的,尤其是登基這兩年下來越發知道這有多難得,若有機會擁有,他自是萬般期待。

翻閱那一摞紙,本以為是沈懷信送來的,可看著看著就覺得不對了。他親筆朱批沈懷信做的狀元,知道他的字極好,可眼下這些字橫不平豎不直,缺胳膊的像只寫了半邊,哪可能是沈懷信的字!

“這是喬雅南寫的,我看了數遍,每看一遍就更深,皇兒,你好好看。”太后收到這些東西有些時日了,一直想找個合適的機會送到皇上面前,沒想到這機會是沈散培送來的,這一家子,確實該進一家門。

太后把剩下的參湯一飲而盡,輕拭角,道:“沈懷信快定親了,我打算添點東西,皇上也可表示表示。”

“母后提醒得是。”

太后站起來:“哀家最近有些乏,想閉門將養些時日,近期便不必來請安了。”

皇上嚇了一跳,忙攙著母后仔細打量:“母后哪里不舒服?兒臣這就醫……”

“不必了,就是乏。”太后拍拍兒子的手:“年紀大了就有這些病,歇歇就好,也讓你后宮中的妃嬪不必來了,哀家誰都不見。”

“是,兒臣這就吩咐下去。”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