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閑妻不閑 第246章 變成疑鄰盜斧了

《閑妻不閑》 第246章 變成疑鄰盜斧了

歸閑靜見到那個藥商也是一抱拳說道:“真是巧了,我這會出門一趟。”

那藥商側讓開位置,“請便請便。”

歸閑靜牽著楊默走了。

大的州府地市也沒什麼好逛的,也就是看看當地的飲食當地的土特產。

而他對于這些從來不會多買,買了累贅。

帶上柳枝也是讓嘗嘗每個地方的飲食。

中原地帶的飲食主要是面為主,各種餅面,還有家百年羊燴面,味道不錯。

半下午回客棧的時候,歸閑靜坐下喂了楊默喝水,自己也喝了一杯。

李四夫妻出去轉悠了一會,過來說那位確實是做藥材生意的,送了一些藥材去了一家藥店,聽說是從祁州運過來的。

歸閑靜知道祁州,國最大的藥材市場,本來那會也想去的,但是剛出來很多事沒安排好,所以就沒去。

以后回京城要去那兒看看,不管做不做藥材生意,也要了解一下,買些貴重藥材回去給娘家人。

對于那個藥商就沒在意,這一路遇到的做生意的商人很多,要說可疑那個都可疑,自從楊默在邊,快變疑鄰盜斧了。

晚飯的時候那個藥商親自來敲門,說在當地最大的酒樓定了個包間,謝他們路上相助。

歸閑靜想著收了別人的禮,又讓別人請客,不好意思。又是藥商,沒準以后有合作的地方。

Advertisement

拿了兩瓶姜油,這種姜油專門用于送禮,包裝,盒子比姜油還貴。

帶著楊默黑妞去的,有黑妞在,一般有歹心的人能對付。

坐下之后,那藥商親自給歸閑靜倒茶,又說一遍謝的話,并自我介紹。

歸閑靜詫異了下,沒想到和的假名一個姓,楊方,藥方的方,是贛州下面一個縣城的藥商,這一次是從祁州過來。

歸閑靜奇怪,又開始懷疑了,姓楊在這里是假楊,對方是巧合還是……

如果真姓楊,那就是假楊遇到真楊,五百年前是一家,不是,是五百年后是一家。

歸閑靜報了自己假名:楊旭,又介紹兒子楊默。

楊方也是驚訝了下,笑道:“緣分呀,是一家人呢。”

他拿出一個小木盒送給楊默,說是一家子就當是自己的外甥。

給小孩子的禮歸閑靜也沒客氣,替楊默收了。

菜上了,滿滿當當,楊方又要了酒,沒像北方爺們那樣使勁灌人酒,不把人灌醉了就像沒招待好。

楊方自己端杯先敬了一杯,后面都是說隨意隨意。

歸閑靜也隨意問了問藥材方面的事,楊方回答得專業,看來確實是個藥商。

第二天天剛亮歸閑靜先走了,免得和這個五百年后的一家人打照面。

在路上,柳枝男人和盧大勇兩人騎著馬過來,說老太太病了要找個大夫。

歸閑靜問人在哪呢,柳枝男人說在路上還沒到驛站,說老太太之前一直不太舒服,出了許多許州沒多久病倒了。

歸閑靜一下想到那個楊方,藥商一般都會看病的,黑妞見過楊方,歸閑靜急忙讓黑妞帶著他們幾個人去看看路上有沒有。

過了半個時辰黑妞帶著楊方騎馬先過來,楊方下了馬說道:“在下不才,懂點醫,要是頭痛腦熱的還能看看。”

歸閑靜讓柳州的男人帶路趕去了二老爺他們那里。

泰際泰磊和大房的兩個堂哥在馬路邊上等著,看到人過來,急忙往前跑。

歸閑靜下了馬車問道:“你祖母怎麼樣?”

泰際回答道:“昨晚發熱,現在有點渾發燙。”

楊方也下了馬,歸閑靜給兒子介紹道:“這是楊大夫,你趕帶著楊大夫去看你祖母。”

把馬韁繩遞給黑妞,把楊默也,孩子小別傳染了。

走到一輛馬車跟前,看到二老爺下來歸閑靜問道:“怎麼樣?”

二老爺神不太好,眼里有,一看就是一夜沒睡。

說道:“娘前一陣子就不舒服,我說找個大夫看看,娘說不用,說是之前累著了。昨兒開始發熱,這會渾發燙。”

歸閑靜看向馬車,問道:“誰在馬車里呢?”

“大嫂帶著大侄媳。”

歸閑靜松口氣,大嫂知道好歹,沒讓泰際泰磊媳婦照顧病人,兩個都在孩子要是染了病那才糟糕呢。

也沒上馬車,和二老爺一起等著,二老爺也沒說話,眉頭皺。

歸閑靜沒見著大老爺,估計是去找大夫了。

一會看見一輛馬車過來,王差和門意忠下了馬車,隨后是個背著藥箱的大夫。

門意遠說了車上已經有大夫,那個大夫聽了就給王差拱拱手。

大夫最忌諱的是兩人同看一個病人,門意忠給了那個大夫一錠銀子,王差讓另一個差送大夫回城。

過了一會楊老大下了馬車說道:“往前走走,我的車隊里有藥材。抓抓藥方就地熬藥先喝一副。”

看到門意忠兄弟倆面焦急,他又說道:“你們也別急,年齡大了天熱趕路,心事又重,突然發出來還好,這要不發積在心里,到了南方病倒了,那就不好說了。”

門意忠門意遠一起抱拳道:“有勞大夫。”

歸閑靜上了馬,跟著楊方,后面是王差門意遠一輛馬車,車里是病倒的唐老太太,和伺候的單氏。

快快騎馬,歸閑靜見楊方騎不錯,常年在外行醫,會騎馬是基本。

想到這,想起總覺得哪里不對,一個商隊,怎麼沒有會修馬車的?

就像現代那些騎行族,不能說通修車,但小病總會自己修理。

要留意這個楊方的商隊。

大概半個時辰,老遠看到路上靠邊停了一溜馬車,人都在路邊坐著,見到他們個個站起來。

楊方跳下馬車,對著其中一人說了幾個藥名和分量,有一個人去馬車上抓藥,一人去了馬路旁撿了幾塊石頭,另外兩人去不遠拾柴火。

還有個人拿出一個藥罐,添了水進去,這是現場熬藥。

歸閑靜見他們配合默契,沒等楊方吩咐,各忙各的,行迅速,看來路上沒做這些事。

那麼多心了?

人家就是個藥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