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簪花少年郎 第五百九十九章 幸好有你

《簪花少年郎》 第五百九十九章 幸好有你

老大夫最后也沒留下來用飯,喬雅南沒有強留。

自相識以來他們的關系一直就是如此,沒有親近到當親朋走的地步,但對方有事時總會幫一把,頗有點君子之淡如水的覺,很舒服。

“雅南!”

喬雅南聽著聲音臉上就有了笑意,托著腮看向門口,等著那人進視線,看到他臉上的笑容揚聲道:“有好事兒?”

“高家來信了。”沈懷信快步過來把信放手里:“高家同意了,不日將由高家大公子帶人過來和我詳談。”

喬雅南一目十行的看完信,對于家纏萬貫的沈家公子來說,一個作坊不至于讓他這麼興,他興是因為:“我們這一步邁出去了。”

“對!”沈懷信把帽取下來放書桌上,拖著椅子坐得離近些:“紅土鄉種茶和楊梅樹需要年限才能看到效益,可造紙作坊不必,算上建作坊的時間兩個月就能看到錢!這一步邁出去,也算是給了所有人一顆定心丸。”

被他這勁頭染,喬雅南也有點興了,傾從卷缸里拿出簡易地圖鋪開,拿炭筆在竹鄉上打了個大勾,然后落在紅土鄉上點了點:“這里只能算有思路了,這三五年不能干等著,還得再想個法子讓他們短期能掙點錢熬過去。”

Advertisement

沈懷信指向另外兩個被他們合并到一起的大鄉:“這兩個地方你有思路了嗎?”

“有。”喬雅南在土橋鄉那里寫上‘辣子’,沙西鄉寫上‘藥材’。

“辣子現在只有我在種植,量上遠遠不夠,僅靠桂花里那點土地也種不出多來,上一季留的種到找地才全部種完。現在才七月初,今年還能種一季,那種子就遠不是桂花里種得完的了。”

圍著辣子又畫了一個圈,喬雅南道:“辣子的銷路完全不用擔心。剁辣椒你吃過的,味道極好,呂先生都帶走了好些,這東西只要多放點鹽,再專門定制小壇子來裝能保存得更久。一個鄉來種植辣子,喬記吃得下。”

沈懷信點點頭,剁辣椒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無論什麼菜往里放一點都會更好吃,用剁辣椒拌飯他能吃下兩碗,只要嘗過的絕對會喜歡。

和辣子比起來,他對種植藥材更掛心些:“藥材商人認不認生,他們的進貨渠道都是固定的,輕易不換。”

“這就是需要英明神武的沈大人和衙門各位大人去解決的問題。”喬雅南雙手合什抵住下:“小老百姓能有什麼門路,在這件事里他們賣的是力氣,各位大人才是他們的指。”

沈懷信點出話里前后矛盾的地方:“你之前曾說,不是每個知縣后都有個沈家,可這事沒有背景又怎可能辦到?小小知縣,離開轄地沒人把你當回事。”

“所以需得先聯合本縣的商賈,貓有貓道,鼠有鼠道,他們有他們的一個圈子互通有無,不一定就幫不上忙。再則……”喬雅南抿了抿:“你可還記得我曾說過各級之間節嚴重?”

“記得。”沈懷信記得雅南說過的第一句話:“你說里與鄉,鄉與縣,縣與府衙,府衙與朝堂的關系太松散了,完全是在各干各的。”

喬雅南又問:“你認可這句話嗎?”

“以前從沒往這個方向想過,聽你說了后我才發現確實如此,當了知縣后更有種自己是在單打獨斗的覺,這種心境下,放棄理想,做個隨波逐流的人太容易了。”

“這就是問題所在。”喬雅南拿炭筆在紙上著:“知縣皇命而來,上有知府,背靠朝廷,又不像小老百姓一般求告無門,卻會讓你覺得是在單打獨斗,轄下三州十九縣的同心府在這中間起了什麼作用?”

沉默片刻,沈懷信抬頭:“你的‘再則’,是說往上找知州,找知府,尋求他們的幫助?”

“不是尋求他們的幫助,我打個比方。”喬雅南想了想怎麼說這個話:“某個縣城地勢平緩,或者依水而居,生活富足,但是平日想吃頓菌菇極為不易。而另一個縣盤山而建,窮得只能吃菌菇續命。若府衙能調節這兩地,讓菌菇賣去那個縣城,那山里的人就多了掙來的門路,而那個縣城也終于能吃到菌菇,他們互相之間損失了什麼嗎?沒有是不是?但是雙方又都得了好,并且因為有上峰在關注,雙方在面上至都會做得漂漂亮亮,若是哪一方主去談,未必能有這個結果。”

沈懷信邊聽邊點頭,一扇大門在他面前緩緩打開,讓他從固有思維里跳出來看到另一種可能,然后立刻活學活用:“種植的藥材,我可以先去找知府,看他轄下是否有藥材商人正在尋找藥材,或者借由他之口告訴他轄下的商人,常信縣有藥材。他若不,可再去找知府,看其他地方是否有這個需求。更甚者,我可以打聽清楚他們想要什麼藥材,簽下契書后由常信縣給他種植。”

喬雅南用力鼓掌,有個這樣的學生真是太有了,只要稍微點撥一句,他想的比你都周全。

“總結出來就是,衙門的各位大人不能干坐著不,得多腦子多做點事。要是往大班椅上一坐,拍拍驚堂木就能做大人,那誰不能做?”

沈懷信把手上的炭筆拿走,地圖上已經被出好多黑點了:“你想好要種植什麼藥材了嗎?”

“想著暫時先種喬記用得上的那些過度一年,他們也得練練手,一年后你肯定已經想到辦法了。”喬雅南說完又笑:“喬記都快被我薅禿了,哪里需要哪里上。”

“幸好有喬記。”頓了頓,沈懷信又道:“也幸好有你。”

哎呀,收獲一句甜言語,喬雅南伏到書桌上彎著眉眼看他:“他們多年來都是在地里找食,大字不識,雖然我這些招兒都是笨辦法,并且經不起天災人禍,但怎麼說也還是和土地打道,他們做得來,換其他的他們心里恐怕還會有抵。”

“人盡其用,再好不過。”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