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都市爽文 重生1983年 第233章 五金店賣自行車

《重生1983年》 第233章 五金店賣自行車

幾個人都到貨車上,楊石頭和潘廣春兩人因為前面駕駛室不下,索爬到后面車斗上。

到了俞督,已經是晚上七點鐘。

把潘大章進的貨卸到店,又花了一個多鐘。

期間溫小芹姐妹煮了飯菜,讓司機吃了晚飯。

“姐夫,要不要跟幾個人上去幫你卸貨?”

從俞督再到鐵珊籠礦,恐怕差不多十點鐘了。

卸貨要有幾人幫手才行。

“不用了,我幾個人卸貨就行。”

在鎮上開店一個多月了,出錢請幾人卸貨,應該是找得到人的。

潘大章也不勉強。

黎衛國和黃慶生還在岡州住一宿,來不及回來。

因為走得匆忙,也沒有時間去找他們兩個。

晚飯后,溫小芹說跟姐去長堤路擺攤賣貨。

潘大章指著店門口那三角位置說:“其實不用跑到長堤路去,就在店門口那個三角位置也可以擺攤。這地方人流量也不,那些閑步的,走來走去的都是潛在的顧客群。”

這位置恰好是一個匯口,就算是晚上,也有很多人走

溫小芹認為他說得有理。

在這店門口擺攤,搬貨方便。

他們在長堤路擺攤,潘大章買了一個可以折疊的竹涼席。

拿來搬到店門口,潘大章還買來電線燈泡,在店門口接了一盞燈。

亮晃晃的,特別顯眼。

在擺貨的過程中,就有人前來問價,買貨。

潘大章找來工,按照說明書,開始用配件組裝自行車。

難度也不算大,組裝第一輛的時候,多費了一點時間。

地方琢磨了許久,終于明白了道理。

兩人費了半個多小時,終于把第一輛自行車,組裝完

潘大章騎上新單車,騎著轉了一圈。

“完!”

Advertisement

第二輛開始就省事多了。

楊石頭有樣學樣,也很快上手了。

當天晚上,兩人組裝出了五輛自行車。

第二天早上八點,潘大章在店門口燃放了一串鞭炮,算是新店開張了。

他用紅紙寫了一張廣告,在店門口。

“新到永久牌自行車、飛鴿牌自行車,優惠價銷售。”

把組裝好的自行車擺在店門口顯眼位置。

不久就有人來問價。

潘大章標的價格跟其他兩個國營商場一樣,但是他搞了一個買自行車送電子表或的活

買一輛自行車送一個電子表或者四雙祙。

他把附贈容用一張紅紙寫好,在店門口。

瞬時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買單車還送電子表和,可惜我現在沒錢買。”

“這價格和其他電店的也是一樣。”

“但是一只電子表商場都買十二塊,這樣就等于了十二塊。一輛自行車比其他店了十多塊,劃算哦。”

開始有人掏錢購買了。

因為買自行車屬于大件貨品,買之前都已經早已去問過價了。

知道了什麼牌的自行車售價是多錢。

看了鵬展商行售賣的自行車,同樣品牌同樣的售價,又有十幾塊的電子表贈送,肯定即刻掏錢購買了。

商店很快就賣出了二輛自行車,一輛男款,一輛款。

送出了一只電子表,四雙祙。

因為購買的顧客是一對籌備婚禮的年輕人。

潘大章和楊石頭組裝的速度也越來越快了。

一個中午裝好了十幾輛。

有客人進店,他就介紹產品。

溫小蓉也在旁邊認真觀和學習潘大章如何介紹產品的。

有時間的時候就翻閱帶回來的資料。

潘大章還如何接待顧客,以及跟顧客談興趣的問題。

前世他開了二十年的店,對于跟顧客的談話有獨自的心得。

很多況下,他跟顧客簡單聊上幾句后,就基本夠清楚他是急需要買貨,還是只是來了解,或者本就不是想來買貨的。

有些人只是看見你開店,對你賺錢的方式和手法興趣。

即然你都開得,他認為他也可以試試。

首先他要從你上學些經驗去。

一個中年人進店。

“小伙子,不錯哦。咦,這自行車還是進貨回來,自己手組裝的。”

他看楊石頭年長,以為老板是他,于是走到他面前,興趣地看他組裝。

并且有一搭沒一搭跟他閑聊。

“肯定是拉配件回來組裝,你以為廠會安裝好再批發給你,那樣路上運輸會很麻煩的。”

楊石頭抱著熱接待顧客的態度,認真回答他的問題。

“也是,那麼你們這些自行車又是從哪里批發回來的?”中年人興致地問道。

楊石頭正想告訴他。

潘大章走了過來:“老叔,你是想買自行車,還是看我們開店賣自行車,也想自己去開店的?”

對于這種人,直接點穿他的目的,揭穿他,讓他自己都到尷尬,自行離開是最好的辦法。

“我,我是想買一輛自行車的,不過對其他的也興趣的。我哪有本事去開店賣貨?”中年人吱唔著說。

“大叔,我知道你意思了。想找人聊天,去外面吧,我們這里忙個不停,沒有空跟你閑聊的。”

潘大章的話直接讓他離開了。

“石頭哥,不要跟顧客聊進貨方面的事,特別是進貨渠道,進貨價格之類的話題。那些問你這些話題的人都不是真正的顧客,他們只是來試探行而已。”

中年人走后,潘大章告誡楊石頭說。

“我明白了。”楊石頭也明白了過來。

此時經溫小蓉介紹,一個村里模樣的人決定出錢買一輛自行車。

可是他說:“我是一個村里種田的,你那個我也用不上呀,還有電子表也從來沒戴過。現在就只想買輛自行車,可不可以不要贈品,減十塊錢給我?”

“你這個我做不了主,我去問問老板。”

跟潘大章說了顧客的意思。

“不是說不可以,但是要是答應他的話,就會有很多人要減錢而不要禮了,我們搞優惠的目的就達不到了。”

此時看見溫小芹從外面買了一個油瓶的花生油回來,估算有十幾斤。

他靈機一,對顧客說:“電子表和你用不著,那些花生油你肯定需要吧。這樣,我送把瓶花生油給你吧。”

市場上花生油的價格也不便宜,賣七多一斤。

看那瓶油至也有十三斤,真正去市場買的話,也值差不多十塊錢了。

這油誰家都用得上的。

種田大叔高興地說:“這個禮好,很實用。就要這個就行了。”

他高興地付了款,騎了自行車,提著一瓶油走了。

潘大章掏出五張十塊大鈔,遞到溫小芹手上。

“小芹芹,麻煩你再去買五瓶油回來。”

今日花生油才六八一斤,一瓶油并不到十塊錢。

“小蓉姐,以后再到這種顧客,都可以靈活對待,盡量做到不減錢,只送禮。”

第一天,賣了五輛自行車。

營業額也是近一千多元。

想不到第二天中午放學后,就已經賣了五輛。

放學后回到店,只見楊石頭在忙個不停地組裝自行車。

溫小蓉把四歲的小孩用背帶背在上,輕輕搖晃。

小孩已經睡著了。

溫小芹去隔壁菜市場買菜回來,讓姐把小外甥

“把小山雁給我吧,我帶他上樓上去煮飯。”

溫小蓉:“不用,我背著他就行,一個上午都在鬧,才剛剛睡著,一放他肯定又會鬧。”

潘大章恰好回到店,對說:“你們兩個去煮飯菜吧,我跟石頭哥在這里守店。”

開店就這樣,不管有沒有顧客,店里不能缺人。

“大章,今天上午賣了五輛自行車。”

溫小蓉把營業款到他的手上。

“一個上午就賣了五輛自行車,昨天一天才賣了五輛,不錯呀。”

“有兩個是聽昨天在這里買過自行車的老鄉介紹過來的。”

喲,口口相傳,廣告效益都這麼強?

潘大章考慮是否給自己的小店做做廣告。

前世很多商家都會給自己商店打廣告,報紙、廣播,甚至還有專門的廣告報紙出版。

但是此時還沒有人懂得打廣告。

那些大的國營商店本就不用打廣告。

前幾次他在五金電商場門口,單單賣自行車那幾個柜臺,買自行車排隊的人都不

酒香也怕巷子深,這個老農貿市場,居住在附近的人才會來買菜。

況且人家來買菜,也不一定就能注意這里有間賣自行車的商店。

看來還是要想辦法把小店推廣出去,才是最好的辦法。

錄像廳現在畢竟容納空間有限,現在就算不做廣告,每天也幾乎滿座。

但是五金店賣自行車應該不一樣,賣一部就可以賺五六十塊。

乘現在競爭對手,想辦法鞏固自己第一間私人五金店的生存地步,才是目前最主要的。

他認為錄像廳在門口放一個音響的做法還是非常有效的。

假如在商店門口放個音響,最其碼可以把來老農貿市場買菜的居民吸引過來。

黎衛國和黃慶生的電維修店也籌備得差不多了。

黃慶生從他師傅也是堂叔的電修理店,拉了很多廢舊的電過來。

收音機、錄音機、舊的黑白電視,舊的音響……

把店里空間都堆得滿滿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