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我在漢朝搞基建 第140章 [二更]140

《我在漢朝搞基建》 第140章 [二更]140

尋找煤炭這件事,其實是劉談臨時想出來的,原本他并沒有將尋找資源放在第一要務。

他想的是先發展經濟然后再將國都朔方城建得更加堅固一些。

至于怎麼發展經濟暫時還沒有頭緒。

但不論他有什麼方法這個時代最最重要的還是耕地。

在聽了江充的解釋之后他就知道樹木的事必須解決。

然而擺在他面前的似乎是個死局。

天氣冷就需要燒柴取暖,要有柴就得砍樹,砍了樹就加重水土流失,土地就變得貧瘠百姓更窮,這就是一個死循環。

想要跳出這個循環要麼發展經濟加大通運輸力度,讓外地運進來的煤炭能夠降低本,進一步降低售價。

只是這個辦法也并不能從本解決問題,事實上無論什麼時候都是窮人占的比例更大。

想要解決就只能尋找新的能源。

劉談記得煤這種東西其實在漢代就有記載了,但到什麼時候卻不太清楚,現在看來要麼是這個時空歷史線的改變影響了很多,要麼就是在漢武帝時期的確還沒有開始用煤。

不管是哪一種,他先讓人去找就對了。

劉談記得在后世準格爾旗附近是有煤礦的,并且那里地質構造簡單,煤埋藏淺,煤層厚,這幾個特點加起來對于開采設備的漢代來說十分合適。

唯一的缺點就是,朔方城在后世的地圖上大概是在烏拉特旗附近,距離準格爾旗還有個三百多公里。

再加上劉談也不太確定煤炭的位置,只能先讓人去找。

至于為什麼要找紫紅的巖石,也是因為劉談曾經聽過一句順口溜前有紅石嶺,后有煤炭巖。

紅石嶺說的就是那種紫紅的巖石,只不過這種經驗被證實的時候是在棗莊煤礦,那是在山東,距離北境國可太遠了,也不知道這個經驗能不能試用。

Advertisement

劉談也知道想要辨別煤炭最好的辦法是通過植化石來分辨,這樣能夠更準確一些。

可現在的問題就在于這個時候對植化石的概念不僅不深,甚至可能都無法找到當地的植化石。

最主要的是找到了也沒用,劉談只是知道這麼個道理,他又不是學地質的,怎麼可能懂得如何分辨?

現在唯一祈禱的就是準格爾旗那邊的煤礦在漢代已經距離地表很近,畢竟地殼是時刻在運的,在后世煤炭距離地表近,不代表現在也行。

劉談讓人做的莫名其妙的事多了去了,大家聽后也不是那麼奇怪,反正兵士也的確沒什麼事做,去找就找唄。

唯一不太適應的就是桑遷。

桑遷在來之前已經做好了跟匈奴作斗爭的準備,在他的想象中到了朔方之后就應該積極備戰,等到了冬天就來不及了。

可現在……他要帶著人去找石頭?

這落差也未免太大!

只不過桑遷已經發現在這個地方他基本上是孤立無援,所以也不敢開口說什麼,只是想著看看能不能多拉攏一些人過來。

要說他的素質的確不差,在劉談這個話題告一段落之后,他就開口說道“殿下,如今國中員尚且缺員不,不知殿下有何章程?”

是的,這就是桑遷的想法,劉談既然在京里就帶了這麼點人回來,那麼剩下的肯定要從本地找,如今從京中來的都抱一團把他排斥在外,那麼他就只好拉攏本地人。

劉談有些詫異地看了他一眼,轉頭看向霍“霍相怎麼看?”

桑遷臉上有些掛不住,知道劉談這是在提醒他這些事都是國相的事,他越界了。

不過沒關系,反正他都說出來了,只要等一等就好。

他作為都尉手下只有兩個校尉自然是不夠的,肯定要加人,這些人他總有話語權了吧?

看都沒看桑遷一眼,沉說道“朔方城人,識字之人只怕不多,所以前期肯定還是要大家努力承擔一下的。”

劉談手叩了叩案幾忽然正說道“我愿效仿父皇發布招賢令,不知是否可行?”

招賢令?

眾人面面相覷,以往沒有諸侯國這麼干過,但是朝廷那邊也沒說不行,劉談這麼做多有些越線的嫌疑,能不能行……就看朝廷怎麼看了?

桑遷也沒想到劉談要搞這麼大,頓時有些慌張,他本來還在思考等回頭去考察一下本地都有什麼大族,想辦法拉攏一下,可劉談這麼一搞的話,誰知道來的都是哪里的人啊!

他輕咳一聲說道“這……也太大干戈了吧?以往并沒有諸侯國如此行事。”

一旁的江充冷冷說道“以往還沒有皇子親自來守國門的呢,普通諸侯王能與殿下相提并論嗎?更何況朔方此地現在什麼況大家都看到了,能說雅言的都沒有幾位,就連郡守的雅言都有些讓人聽不懂,難道你要和一群本聽不懂他們說什麼的人共事?”

桑遷……

劉談心中暗爽,表面上認真點頭說道“這倒是了,回頭記得,招賢令上一定要寫好擅雅言者優先。”

又問道“可如何判定那些人是否有用?陛下雖下令征辟四方士人,但能面見陛下之人并不多,如今朔方的況恐怕不能做到將不合格的人篩除。”

簡單來說就是人手不夠,沒有人能夠幫劉談將不合格的人剔除。

但是讓那些人直接見到劉談也不合適,好歹也是國王啊,那是普通人相見就能見的嗎?

可若是怠慢了他們,那些士人的也很毒,看看始皇帝如今的風評,作為一個知歷史的人,霍很明白始皇帝的優點肯定多于缺點,可現在百姓們提起他就是□□,真讓那些人覺得不被重視,出去傳播謠言,他們殿下的名聲就毀了。

劉談聽后說道“也不難,考試啊。”

“啊?”

這一次大家的反應都很一致,別說他們沒經過考試,甚至連這兩個字沒聽過啊!

劉談興致說道“依靠個人去篩選本不夠公平公正,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傾向,說不定一個很有能力的人就是因為說話不討喜或者別的什麼沒讓人滿意就被刷下去,那豈不是很冤?干脆統一考核,只要滿足條件,那就可以進下一,直到最后剩下合格的人數不就行了嗎?”

腦子轉的最快,一瞬間就明白了劉談的意思,但他還有些不安“這樣聽起來倒是可行,可如何考核?要考核什麼?”

劉談一挽袖子說道“這還不簡單嗎?最先一的考核是最基礎的比如說識字多,是否能默寫《春秋》等書,能過這一關才算有了當的基礎,然后再進行分門別類的考核,唔,一時半會,也說不太清楚,回頭我去寫一份條陳,大家商議著來吧。”

這樣陌生的事,一時之間大家也說不出什麼提議只能將信將疑地先同意。

劉談說道“那行,現在最重要的就是這兩件,大家還有沒有什麼想說的?”

有些哭笑不得的說道“殿下,現在最主要的是修建王宮啊。”

劉談恍然“哦,對,這個也要提上日程。”

說實話,在斗事業的時候,人的會被無限降低。

之前劉談剛看到朔方城的況的時候,他也發愁這種地方要怎麼住下去?

等到了郡府逛了一圈之后,又覺得還好了,現在有了準確的目標和力,這個地方也不是不能忍。

但是他能忍沒用,王宮還是要建的,王宮代表諸侯王的臉面,劉談不在意,也要在意下面的人,回頭說出去就是北境王連同國屬一個比一個不行,連座王宮都建不起來那也太對不起霍等人了。

看到劉談同意著實松了口氣,連忙說道“殿下,這兩地方是我選出來的,殿下可以選一作為王宮,剩下一若是喜歡也可作為行宮。”

劉談低頭一看,這兩地方基本都在東邊,或者說是一個東邊一個在東南方向。

他劃拉了一下問道“這麼遠合適嗎?”

好歹朔方城也是國都,他把王宮建在很遠的地方久而久之那里就很容易形新的王城。

這次不等霍說話,江充便勸道“殿下,這幾個地方國相選的很好,不說別的,就如今朔方城的況……騎著馬半天可以打個來回還不如您在長安的莊園大,這樣的大小作為國都實在不合適,是以早晚都要擴建,而朔方城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很難往北擴建,而西方南方都鄰沙漠,所以這兩是最合適的地方。”

劉談在聽到江充說朔方城不能往北發展的時候,他心里下意識的說了句那可不一定。

不過目前看來這是真的,所以劉談看了一眼輿圖思索了半晌,忽然在輿圖上點了一個地方說道“這里吧。”

江充一看頓時覺得自己剛剛說的話都白說了,他的北境王殿下真的是一點都沒聽進去,這位殿下點的地方正好在河套沙漠上!,請牢記:,.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