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明之拉著崇禎南遷 第321章 淮河防線

《大明之拉著崇禎南遷》 第321章 淮河防線

“殿下,不用擔心,李自就是得了左良玉又如何?他有再多的兵,只要咱們大明的前親軍,悉數軍,有個二十萬前親軍在手,天下何,我們去不得?”

朱純臣十分自信地說道。

“那倒是!”

朱慈烺點了點頭。

二十萬裝備了大口徑火繩槍,還有三磅陸軍炮的陸軍,橫掃天下或許不夠,收復兩京十三省的故地,卻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不過,問題在于,朱慈烺現在手上,可沒有二十萬大軍啊。

一想到這,朱慈烺不由得微微皺眉。

他喃喃道。

“看來武昌方面,得做持久戰之準備了,不過,武昌城我們手上,也算是一個好事,有武昌在手,再把黃州府收復了,我大明在東南的局面,也就穩定了……”

與歷史上南朝,以西南作為最后的據之地不同。

朱慈烺是要把東南,作為自己的據之地的,所以,對于他而言,只要保住東南三省,外加兩廣,朱慈烺就知足了,有這幾省的人力,財力,力,朱慈烺也足夠北伐中原,驅逐韃虜了。

朱慈烺正如此想著呢。

淮河防線,周遇吉正在視察著大明的淮河防線。

淮河防線是朱慈烺在上次明清戰過后,敗退到淮北之后,著重要求鞏固的一道防線,這道防線的核心就是,沿淮河修建了大小墩臺,然后,又招募了大明北逃的青壯難民,及淮南的百姓,重新的整理了一下淮南道路。

Advertisement

這是在繼太祖朱元璋之后,大明朝有的筑路工程,自漢唐之后,之后的朝代員能力都在變差。

除了朱元璋建立的明初之外,皆無法征兆太多的勞役進行大工,所以,民間的道路建設,是很落后的,以至于,某地的路比較好了,一問便知道,這原來是承自于古時的“古董路”。

不過,南遷后大明朝,得益于“忠臣”太多,再加上,明末的人口也多的,卷也是嚴重的,不愁招不到人,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只有肯出銀子,朱慈烺就能興起大工。

于是乎,在崇禎十七年底,到崇禎十八年三月這段時間。

整個淮南就是一個大工地。

都是在夯實道路,拓寬道路。

而河流水網,也都進行,清淤,截彎取直。

整個淮河防系里面,水陸通是朱慈烺看重的重中之重,因為明軍要防的是六七百里地的淮河防線,而明軍的守軍又太,分散在這麼長的防線上,兵力攤的太薄了,這些系,悉數都是為了軍事做準備的。

當然,也有另外一個用——一旦防線有失,也可以讓軍隊快速轉移,撤退到長江,重建江防防線。

除在淮南建立的水陸通網絡外,眼下,沿淮河沿線,適合渡河,以及,適合搭建浮橋的地方,也都建了總共十九個炮臺,還有配套的防系。

再算是沿河筑起的小型堡壘。

可以說,整個淮河沿線,就是一個完備到極點的防工事。

工事,悉數采用的都是土木結構——青磚,石砌太貴。

至于穿越老是喜歡點的水泥科技樹,也沒有派的上用場。

朱慈烺倒不是不會——他肯定會了,這又不是太復雜的技,這玩意可比造銃造炮簡單的多了。

不過朱慈烺卻也沒用這種技——就土法水泥那產量,那效率,還真不如用夯土來得快。

夯土這種防工事,已經了此時,明清雙方在戰場上修筑工事的主流了。

因為相比于固的青磚,砌石結構而言,夯土建筑在面對著炮彈,以及火銃彈丸的攻擊下,往往顯得更加有用。

此時,巡視著淮河防線的周遇吉,是正頻頻點頭,他慨著道。

“有這樣的防線,韃子不管從哪里來攻,都得撞個頭破流,何況江而上,洪澤湖里面的水師,也不是吃素的,真要是他們來了,能過得了淮河,就算他們厲害的了……”

“周將軍,雖然防線固,都快趕得上我大明的九邊長城了,但還是要小心慎重……”

隨周遇吉一塊巡查防線的路振飛道。

“路大人您就放好了,沿河是堡壘,而且,我軍也可以迅速機,驅援任何一點,就是韃子人馬,突破河防,也可以憑借后方的堡壘村莊,節節抵抗,然后再通過水陸要道,快速運兵過來,到時候,照樣能把韃子驅逐出去!”

一旁的朱七聞言,笑呵呵地道。

不是他們自信,因為這道防線,修得確實固的。

因為,整個淮河防線,并不僅僅只有沿河的那些個堡壘工事在。

他在后方,二三十里地,依托村莊,城鎮,還有通要道,都個修筑了大小的工事,這些工事,如今還有以極快的速度進行著修建,雖然絕大多數的工事質量很差。

但應付個幾個月,是沒什麼問題的,用來對付清軍南侵,也綽綽有余的。

而且,滿洲韃子的水師也不怎麼樣,微山湖里面的清軍水師,被沈廷揚親自坐鎮指揮的淮河水師給打的連淮河都不敢進。

而沿江的清軍炮臺,也本就立不起來——炮臺還沒來及修呢,只有清軍敢靠近,明軍的淮河水師就是一陣炮轟。

而且,炮轟的還不僅僅是實心鑄鐵炮彈,還有開花彈。

明朝喜歡鼓搗火,開花彈這玩意,早就誕生出來了,不過效果不太好,因為明朝沒有點出來彈托,還有木管引信的科技樹。

這兩樣東西實際上非常簡單,簡直就是看一眼就會的東西。

所以,朱慈烺穿越過來后大明水師,也玩起了這玩意。

不過這玩意的產量不高,也只有淮河防線這種要的地方,才裝備了開花炮彈。

所以,在此時堅守著淮河防線的絕大多數明軍將領來看。

淮河防線,就是清軍不可逾越的防線。

當然,事實也就是如此。

如果讓此時,大清國潛伏在南京城的狗特務,范文寀有機會來看一眼淮河防線那縱深近三十里地的防線工事的話,他準保得趕的跑回北京城,勸多爾袞放棄南下。

當然,范文寀是來不了的。

因為淮河防線的保程度也很高,這里也在嚴查清軍細作,哪里范文寀能夠蒙混過來的?

就是他能夠蒙混過來,他想要將報傳遞回去也很難。

現在的大明朝可不是之前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