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這邊,正忙活著南下去取陵呢。
遼東半島,旅順口。
此時,駐扎在此地的幾十個清軍倒霉蛋——運氣好的都到關福了,留在關外的當然都是倒霉蛋,正十分警惕地手握著長槍,盯著海面上的那些個明軍艦船!
原來,在奪取了濟州島后,鄭功并沒有急促地去炮轟漢城——炮轟漢城也就是喊喊口號。
在大明朝委派的養馬,攜帶著挑細選出來的幾百匹母馬到濟州島上,發展養馬時候的時候。
鄭功就帶船來到了遼東半島邊上溜達。
當然了,只是溜達一下,而且,還是正大明的溜達,但登陸是不會的。
不過,饒是如此,但還是讓這海邊堅守著的幾十個韃子警惕極了。
而實際上,類似這種時常出現在大清國沿海的大明艦隊,也是比較多的。
而且,還是沒有任何風險地出大清沿海——當然沒有風險了,大清國水師,充其量也就是在微山湖里面對付一下微山湖里面的“抗清義軍”(實際上就是水匪,不過大清國來了后,他們就了抗清義軍了)。
而如此多的明朝艦隊,出現在大清國的沿海,還能夠時常的出渤海灣,給大沽棱堡里面換兵員,輸送給養。
這件事,可把咱大清國給氣壞了啊。
這不是,如今正在籌措著大清國二次南征之役的多爾袞,正怒不可遏地呵斥道。
“特娘的,南朝這是欺我大清有海無防啊!”
“攝政王,南朝故意派船只,來我海邊,這是想伺機登陸,然后,以海侵我大清啊……”
聞言,武英殿里面洪承疇說道。
“而且,如果南朝派兵,浮海而來,其兵勢絕對不會小了,估著,兩三萬大軍,不問題!”
“怎會如此之多?”
多爾袞鎖著眉頭說。
兩三萬前親軍,可是一支不容小瞧的軍事力量,如果他這次南征之役正打著,一支如此規模的明軍,出現在了他背后,那他這場二次南征之役,說不定就要打個大敗虧輸了。
洪承疇唯有苦笑著解釋。
“攝政王,若是擱在早年間,那自然不會如此多,可如今,鄭芝龍,還有沈廷揚,這兩個大海商,都了他朱慈烺的泰山,自然會竭力支持南朝了……”
“他二人麾下的船只,休說是載個兩三萬人了,就是十萬大軍,也夠用了,只不過是南朝,如今沒有那麼多兵馬,所以,才遲遲未能,浮海而來罷了……”
洪承疇說的這可不是危言聳聽。
歷史上,鄭功二次北伐之時,就是走水陸北上,浩浩,十萬大軍。
當然了,北伐南京,跟北伐遼東,距離上肯定是比不了,運輸力也肯定要大的。
但問題在于,歷史上的鄭功麾下所掌握著的力量,本就沒法跟鄭家全盛時對比。
所以,朱慈烺如果走近海航海(反正大清是有海無防,哪怕著海岸線走,清軍也無可奈何),而且,如果能夠在沿海的小島上面,找幾個合適的地方,作為前沿基地。
那麼,出師十萬,從運輸上來說,問題是不大。
不過,運輸上的問題不大,但實際作起來上,卻有一個天大的問題——朱慈烺空有船,沒有人!
前親軍的擴張速度太慢了,跟其他穿越者,輒就是百萬大軍,幾十萬大軍比起來,差得遠了。
如今前親軍加一塊,軍獲得正式番號的話,也不過是十幾個而已。
加一塊,也不夠十萬大軍。
而這一點,洪承疇也是知道的,他是稟報說道。
“實際上,南朝莫說是兩三萬了,依我看,南朝浮海而來的兵力,充其量也就是他們兩個鎮,也就是一萬多人而已……”
“南朝的兵就這麼多,還有那麼多防線要守,怎會把兵力悉數投到海上?所以,臣以為,我大清只消在沿海各地,留兵個幾萬人,便可以固守海防了……”
“這麼一來,南征的兵馬,豈不是要了許多?”
多爾袞皺眉,大清國海防沿線本來就留有許多兵馬,如今,再分兵些,那南征的兵就又要了……
“我朝的兵,可南朝的兵更啊!”
洪承疇呵呵一笑道。
“南朝的前親軍,總共才多?而且,奴才有一計,可以給南朝,再添上一把火……”
“到時候,就可以緩解我大清南征之力了!”
“哦?”
多爾袞看向了洪承疇。
而洪承疇,則一拱手解釋道。
“奴才的意思是,聯寇征明!”
“上一回李自趁著我大清南下,奪了四川,湖廣的江北,這一回,我大清國再與他聯合,他取湖廣,兩廣,而我大清,則取江西,浙江,南京……”
“兩家分明!”
“到時候,南朝必敗!”
洪承疇這可是真毒啊。
他竟然要勾結李自,一塊對大明朝下手。
原先雖然李自要南征,但看著大清國打得厲害,他估計可能會收手,而且,說不定,李自的南征,就止步于某個地方了。
可現在,洪承疇勾結李自南征。
那質就不一樣了,那是兩家聯合作戰,預備就分好了戰利品,要齊心齊力,一口氣瓜分掉大明。,
這是真的是鐵了心,要亡了大明的社稷了。
而多爾袞卻是擔憂。
“流寇若是得了湖廣,兩廣,還不得坐大?”
“王爺,流寇得不了湖廣,兩廣!”
聞言,洪承疇冷笑一聲,他朝多爾袞拱手解釋。
“若是取了江南,我大清國,有了江南之財,就不用對天下人這麼的苛刻了,就能修仁政,到時候,只要我大清國還保著那些士紳的田土,保著他們的私財,那麼,他們就準保會降我大清,反觀流寇,一地,則拷掠士紳,這天下士紳,地主,豈會愿意?到時候,還不是群起而抵抗?屆時,流寇哪里爭得過我大清?”
洪承疇真的是已經琢磨好了。
他提出來的這個計劃,就是歷史上清朝所實施的政策,那就是,在明朝無力保全士紳利益的況下,新興的大順政權,又對士紳們,采取了嚴苛的拷餉政策,這個時候,大清國橫空出世,在順清雙方這個選擇題面前,地主階級的階級立場,戰勝了民族立場。
士紳,地主紛紛投靠大清,當了大清的奴才。
而這個時空的大清國,如果能夠在戰場上擊敗大明,那麼,在順清雙方這個選擇項里面,只要大清肯保證地主的利益,那麼,這些地主,絕對會投靠大清的。
可以說,洪承疇已經將這些士紳們給看了。
知道他們是一群,為了利益,什麼都能賣的玩意。
也正是基于此,洪承疇才敢向多爾袞提議,聯寇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