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逍遙駙馬爺 第246章 兒媳的推波助瀾

《逍遙駙馬爺》 第246章 兒媳的推波助瀾

「本駙馬要賺的還正是寒門子弟的銀兩!」秦風一派恬不知恥的模樣:「若是事了,他們還得謝本駙馬。」

謝?荊無命的,目掃過一邊對他虎視眈眈的龍七,收斂了些,心想若是富家出的考生,賺也就賺了吧,那些出貧賽者,怕是進城的路費都是湊來的,怎能落忍?

秦風也不想和荊無命解釋太多,這事與不還未定,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再高的思想力沒有行力支撐,就是沒有地基的高樓大廈!

行吧,這話是他現編的,就來自於他秦風,只是想到那位黃棠黃大人,他眉頭皺起。

馮寶興沖沖地給趙乾坤送了銀票,剛回到安定府又被秦風指派了新任務,腳底還在發熱的馮寶只好罐了半壺茶水后又興沖沖地出門去了。

看馮寶一副不知疲倦的樣子,荊無命不納悶,這小廝哪來這麼大的勁,天為秦風奔來跑去還樂呵呵的樣子。

事後馮寶與荊無命喝酒才告訴他,托他家公子的福,他已經在隋城有了一大宅子,手上還有一大筆存銀,他鄉下的老娘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至於他,從一個目不識丁的鄉下窮小子、太傅府里倍欺凌的小奴才了駙馬爺的小廝不說,在駙馬爺得聖旨出府自立的那天,駙馬爺就撕了他的賣契。

Advertisement

現在的馮寶已經不是奴籍,就這些,馮寶覺得這輩子都能跟著秦風打混,其實秦風還提過讓他去家商號做個二掌柜,練下手,以後給他弄個商號玩著,可馮寶拒了。

荊無命品了品,覺得駙馬爺為人不賴,可這麼個不賴的駙馬爺,怎麼還要打寒門考生的主意呢,可惜駙馬爺的,沒事前半個字也不

秦風有了新思路,當天晚上回到公主府時腳步都輕快許多,剛邁進他和蕭令瑤居住的院子里,就看到曹景的影子,只是輕輕一躍,便從公主府的院牆上翻出去,轉瞬即逝。

傷好了,曹景又找回了八品高手的尊嚴,秦風這麼想著,轉個彎邁進了小廚房,自從有了小廚房,蕭令瑤幾乎都在這裡用膳,秦風進去時的,白淺正蹲在小爐子邊上扇著火。

他一看,那小爐子上熬的是牛,滷水香噴噴的,蕭令瑤站在邊上的模樣就像等糖吃的乖寶兒,要不是是公主,秦風真想掐掐的臉。

見秦風進來,蕭令瑤讓荊無命和龍七在外面守著,這才取出一張紙來:「駙馬瞧瞧?」

秦風在安定府時半點沒去心朝堂上的事,就知道定會守信息,就算他晚趕一拍也能知曉發生什麼事,這張紙上寫的正是高旗的書,字字句句與當朝念出的分厘不差。

字字句句地讀完,秦風卻沒有半點同心,只是看到最後那句為家人求的話語才有些容:「這要真是高旗本人所書,此人倒有幾分良心,起碼想保住家人命。」

蕭令瑤的手微頓,這駙馬爺又說到重點了:「這是據他人口述所抄寫,字字不差。」

書原件當是落在大理寺,不知殿下發現了什麼?」秦風知道蕭令瑤不會無緣無故地拿出這封書說道:「書可是作偽?」

蕭令瑤接過這封謄抄的書,給白淺扔進火爐中焚了,這才說道:「今日方知本宮那位皇嫂了皇寺,在昨夜面見過父皇之後東宮都未回,直接一頂小轎抬去皇寺。」

初聽到皇嫂二字,秦風還未回過神來,突然恍然過來:「太子妃,程吾老先生的孫。」

「本名程岑,也是聞名的大才,」蕭令瑤的眉眼中有一分看破玄機的得:「此等關口,說是要替太子贖罪,為太子妃卻是要坐定太子罪名。」

初看似乎不覺得太子妃的做法有何不對,但若細品,其中可是大有問題。

「東宮遇刺雖已放置朝堂,三司均已介,但未核準定罪,今日在朝堂之上,父皇令三司核議,並未當堂給出結果,可本宮這位皇嫂卻在昨日夜間去皇寺贖罪,提前給太子定了罪。」

蕭令瑤的眼神里滿是玩味:「此舉還是在見過父皇之後,不得不令本宮上心,今日去打聽了一番,原來這位皇嫂也是才華橫溢之人,還在閨中時就寫得一手好書法。」

秦風看向火爐,方才投擲進去的「書」已不見蹤影,火中的火燒得更旺了些,他心念一轉,說道:「高旗從未行事過,那書是栽贓,可能是太子妃手筆?」

蕭令瑤不語,雖是猜測,卻無實證,但約覺得應是這位皇嫂與父皇之間達易。

究竟是何,恐怕要等這案子塵埃落定後方能知曉。

但昨夜這事肯定不是空來風,倒也從另一個層面證明此事是父皇一手導之,撒了網,如今也到了要捕魚上岸的時候,既是如此,作壁上觀便好。

書中還引了承王,這是要激化承王與東宮的矛盾,」秦風的記憶力也過人,信雖已燒毀,其中細節還在腦中:「承王剿匪立下大功,此時將他捲其中正好。」

「駙馬所言不錯,父皇年富力強,膝下皇子們卻蠢蠢,這是犯了父皇的大忌。」蕭令瑤說道:「這次要網的是太子殿下,也要敲打幾位皇子,尤其是承王殿下。」

秦風想到承王剿匪歸來城時百姓歡呼的況,彼時承王有多軒昂,此時便有多膽罷。

就算承王邊果真有浮生閣高人指點,如今元帝這一手,也要令他好好思量思量。

「此次還有一位重要的人證蘇寶林,這位如今被保護起來,本宮的暗衛傳來消息,蘇寶林的嫡親弟弟在宮外惹了事,這時機也是巧,蘇寶林當天又出現在現場,證詞於太子不利。」

「殿下看來已有定論,這是蘇寶林為護親人之舉。」秦風說道:「臣倒是同意殿下所言,此番與我們無關,作壁上觀便好。」

兩人達默契,立馬就將此事扔到一邊,心中也料定與元帝同謀者不過左平道、太子妃程岑與蘇寶林,料想皇后也未想到,此番是兩位兒媳推波助瀾!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