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逍遙駙馬爺 第214章 仕族寒門之爭

《逍遙駙馬爺》 第214章 仕族寒門之爭

秦風沒作聲,取出一方帕子替拭眼角的淚水:「臣不會讓殿下莫哭,人有七六慾,悲傷喜悅皆可流淚,倘若哭一場能讓自己痛快些,未嘗不可。」

蕭令瑤雙膝蜷下,接過他手裡的帕子:「哪有像你這樣勸人的?」

「臣的話還沒有說完,哭且是發泄緒的渠道,像殿下這樣的人,哭也是示弱,也是一種武,既是這樣,臣也不會攔著殿下掉眼淚。」

蕭令瑤垂下頭,這番話倒是新奇,時時提醒自己勿要弱,只是今日之事依舊攻破了肋,令淚灑當場:「今日茶樓前伏的那位……原是故人。」

秦風眼底晃過一片紅,那人從茶樓狂奔出來,恰停在他們馬車前,左平道下手極快,那利刃從後背心窩穿而過,當場斃命。

從他們耳邊飛濺而過,那人伏之時,他們連他的臉都沒有看清。

左平道出手狠辣,暗含震懾他之心,秦風自是不怵,可此刻聽說是蕭令瑤故人,他心中也頗不是滋味,這種後知後覺的緒只會滋生出無限的懊惱與悔恨。

故人在前並未認出,反而眼睜睜地看著他喪命。

「那人是前水師船械三副袁道。」蕭令瑤似要將這名字刻在心上:「左平道如此大張旗鼓,我心下存疑,著暗衛前去調查,方知此事。」

Advertisement

終是下了決心:「我曾在水師呆過一年有餘,水師常督軍曾我母親之託照顧我一年。」

元氏與朝夕相一年,只是以前年,元氏的變化也翻天覆地,兩人第一次見面並沒有認出彼此,若不是秦啟制出的那艘樓船,仍是故人見面不相識。

「常督軍治軍嚴厲,手下人稍有不正之風都會被他嚴懲,船械三副袁道曾下船進了青樓,被常督軍知曉后,綁在桅桿上施以鞭刑。」

「我與元兒姐姐藏在暗觀刑卻被他發現,你可知他一邊著鞭刑,一邊大著讓人將我們弄走,說是別嚇壞我們,他下船總會弄些玩意上哄我和元兒姐姐。」

蕭令瑤的眼淚溢出,袁道叔叔,今日就在眼前倒下。

不知他有沒有認出,只是想到那穿他心臟的利刃,該是比他鞭刑時痛得多!

「臣早猜到殿下與常家應是舊相識,只是前水師被打叛逆之罪,此案當年細節大多掩去,外界知曉的僅有常督軍與敵國互通書信,以及有人見過他與敵國之人往來。」

「殿下可還記得臣說過,那人可能並非敵國探,而是間人,只是這前提是前水師並未背叛東越,與敵國勾連。」秦風說道:「當年實如何,殿下可知?」t.

蕭令瑤宮多年,早將前因後果弄得清清楚楚,並未直言,反問道:「紅羽樓消息靈通,你可知如今掌管水師的是何人?」

「何擁,現任水師督軍,出仕族大家,何家世代為,歷經三朝。」

「那你可知前水師督軍是何出?」

「常督軍雙親畢是農戶,平谷桃鄉人,參加武舉步步仕,當年曾是寒門典範。」

東越國並重文武,是以有文考,也有武考。

武舉分三級,解試、省試、殿試,主要考的是武藝,、騎、刀、劍等等,但因為要朝為仕,其中也包括些許文試,只是較文考不同,重在考兵書謀略。

殿試之時更是要由皇帝親自策問,考驗其應變力,就算是秦風,也覺得這種文武並重的舉措十分合理,常督軍當年殿試時在策問環節極為出彩,后被聖上親指為狀元。

寒門出,一朝為狀元,這在當年激勵了無數寒門子弟,他的家鄉桃鄉更是為其燃放鞭炮三日以示慶賀,當年誰也沒有想到,常督軍能帶出威風赫赫的水師,也沒想到他會叛。

如今桃鄉已不敢提及他的姓名,寒門子弟早立了他人作為標桿。

自常督軍外,寒門再未出過狀元,不論文,亦是武。

秦風心中若有所,一個大膽的念頭油然而起:「仕族與寒門之爭?」

「仕族大家都是幾代為,豈能坐視寒門子弟起東風。」蕭令瑤的語氣似是平常:「以唐太師為首,仕族大家們合謀製造了前水師謀逆案,讓常家滅門,前水師淪為罪師。」

「自那以後,寒門子弟出頭者寥寥,常督軍在時,曾大力提攜寒門子弟,此舉被仕族視為眼中釘,終為他招來大禍,你可曾想過,你嫡長兄緣何這個年紀就從四品?」

這個道理秦風早就看了,無非是因為秦雲有做太師的外祖父,做太傅的父親,那後門開得溜溜的,秦雲本人資質一般,場中人卻因為前太師、現唐相給足他面子。

聽多了恭維話,假的也真的,秦雲便以為自己天資過人,還能在場上再進一步。

可惜他並非宋清明那般真正有才幹之人,從四品前便是天塹,如今唐相不復從前,太子足,秦佐懷且是水深火熱,正想法子幫太子解並復寵,秦雲憑自個難以升遷。

可嘆的是場中像秦雲這般的仕族子弟一批接著一批,把寒門子弟得喪氣,早不復還有常督軍在時的氣勢,鯉魚躍龍門,竟是為傳說。

秦風眉頭皺起,這種事其實平常,哪有生來的平等,有些人註定贏在起跑線上。

但當朝仕族佔據了各大要職,這些仕族大家還左右了文、武科考,每年提拔上來的人才無不是仕族出,僅有寥寥幾名寒門,且職低微,又被塞到無關要的位置。

到底是寒門無才子還是仕族從小就走英路線所以才傑輩出,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想到常督軍一案竟是仕族與寒門之爭,又是仕族碾寒門的前例,秦風搖頭嘆息,蕭令瑤見到他這副模樣,反問道:「你也是仕族子弟,如今嘆息是為誰?」

「英雄莫問出,才賢何需看出,唯才唯智唯賢,這才是臣之所願,」秦風指了指天:「可惜臣不是那位,臣所想無關要。」

蕭令瑤被他這番所言徹了心扉,埋下頭,那腥紅的似還映在的眸孔里,方才還能點撥秦風看清前事,現在的則頹然不已:「秦風,他們沒有反,沒有勾連敵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