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大明之拉著崇禎南遷 第286章 御前龍騎

《大明之拉著崇禎南遷》 第286章 御前龍騎

崇禎十八年,二月初十的孝陵衛馬場。

朱慈烺正在看著騎兵練。

只見到,在平整的泥地上面(草還沒長好),一個營的騎兵正在按照之前商定好的新戰進行演練。

只見到預設的戰場上面。

一個營五百騎兵,正奔馬行走在戰場上面,所有騎兵都是小個頭——大塊頭太重了,馬兒的負擔不起,所有騎兵都穿著一甲片都經過火烤后的黑札甲,頭上戴著明軍最常見的飛碟盔,臉上罩著一個鐵面

之所以裝備這玩意,純粹是因為,戰場上的清軍,給朱慈烺留下了深刻之印象,所以,明軍現在除了盔甲,也在大量采購可以防箭矢的鐵面

畢竟,讓死已經夠丟人了,還是讓死,這未免也太丟大明天兵的臉了。

所以,一定要戴上個面,防止邪惡的清虜

而這些騎兵的裝備也跟以前有了些不同,首先,拋棄掉了弓箭,桿槍之類的零碎,所有騎兵的馬背的左側,都用帆布了掛,上面掛著一枝帶有阻設計的線槍。

線槍尾部還邊著一麻繩,方便在使用過后回收。

除了線槍之外,還有一枝魯銃!

而位于戰馬的左側則掛著一柄,輕刀快馬雁翎刀。

不過這玩意的用不大——對付有甲的敵人,哪怕是憑借馬力,也休想用雁翎刀殺傷敵人。

一個營的騎兵,除了量派散出去在四周的偵察的斥候,絕大多數騎兵,都是牽馬而行。

Advertisement

而在一路向前行進了約莫有一里多地后,隨著戰場上的哨聲響起,朱慈烺指定了敵人出現的位置后,馬場上的一營騎兵,迅速的行起來,陸續上馬。

上馬后的騎兵,轉瞬間分了十個小方陣。

每個小方陣只有兩列縱深,十個方陣,前后各五個。

了整隊后的騎兵,并沒有急匆匆的迎敵,而是麻溜地取下那桿魯銃,然后,將早已經裝填好的魯銃上面的火繩給引燃,隨即,右手舉銃,左手控馬,魯銃駕在馬背上,緩緩地走馬向前。

在行走了百余步兵,當空氣里鼓點大作之后,最前面的五個小小方陣里面的明軍騎兵,迅速的兩列變一隊,陸續地朝面前,那看不見的清虜騎兵,舉銃,瞄準,扳了魯銃的扳機!

而當他們在完擊之后,便重新地將魯銃給重新掛在馬背上,順手抄起了線槍,策馬繞離了戰場,繞到了后面的五個明軍方陣的背后。

按照典規定,他們在繞到那五個明軍方陣的背后時,要迅速地整隊,然后重新裝填子彈!

不過他們離開戰場,繞后的時間耗費得有些長,一直拖延了好一會,才會后方的五個小方陣,兩百五十騎明軍騎兵,讓出來了界!

他們才剛剛讓出界,位于他們后面的那兩百五十個明軍騎兵。

也陸續地打出來了一,而打完了一過后,這兩百五十個騎兵,右手平端著線槍,伏低了子,然后,雙馬腹,向看不見的清虜,發起了騎槍沖鋒。(傳統的東方騎兵當然會單手使用騎槍沖鋒了,清代朗世寧的《阿玉錫持矛寇圖》里面所描繪的,就是典型的單手持槍)

不過他們這種沖鋒,很類似于所謂的“墻式沖鋒”,不過,他們并不是真正的歐式墻式騎兵——這玩意歐洲也沒多人會啊,也就波蘭人玩得溜,而且這個時代,重甲的槍騎兵已經被逐漸地淘汰掉了。

因為板甲這玩意太固了。

歐洲的重騎士們,如果拿長槍互捅的話,本捅不死對方,甚至還有人評論——如果有(指穿著板甲的騎兵)人在戰場上被騎槍殺死,那簡直是個奇跡。

這會的歐洲騎兵對沖起來,一般是不捅人的,都是捅馬。

也就是拿破侖那會,隨著步兵的輕裝化,騎槍在面對布裝的敵軍時,那簡直就是筷子捅豆腐,一扎就,所以便又重新的流行了起來。

當下的歐洲騎兵是玩手槍騎兵的。

就是給騎兵弄一個手槍,不過這個路數也不太好玩,因為這年頭的手槍可不是西部牛仔手上的左,而是大口徑的簧手槍。

雖然能在十五米遠穿板甲,但這玩意一是貴,二是準頭差。

而且明代也不備量產這玩意的技

一個又一個小的方陣,進行集群沖鋒的明軍,只沖了百余步,便停了下來,開始打馬向左右后撤,而位于他們后面的那已經裝填好了子彈的另一部分騎兵,則是迅速的上前,又打出來了一,然后就是沖陣。

至此,整個演兵結束。

在演兵結束之后,

武狀元出的潘云騰站在朱慈烺側,慨萬千道。

“殿下,咱們這個龍騎,看來是不能大規模作戰啊……”

至于龍騎,則是眼下的明軍騎兵的名字。

把龍騎兵的兵字,給省略掉了!

營級建制出前親軍龍騎們,在演練的過程當路,暴出來了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一個營所拉出來的正面,至在一里寬度,而一里寬度的正面,本不可能讓騎兵,能夠在擊過后,迅速地從兩翼向后撤,為后方未能夠擊過的士兵,讓開界。

而如果不能夠及時地讓開界,對面的敵騎就已經沖到他們面前了,因為龍騎的典規定,遇敵是要在一百步距離擊——再近就不行了,再近的話,打完了火銃,也沒辦法提起馬速沖鋒!

“大規模運用龍騎的戰,只能夠是打完就跑,或者,打完就騎槍沖鋒,不能夠設多層陣列,這種連續兩波次,乃至多波次的擊,只能夠應用在小騎兵上,規模不應當超過百人,超過百人正面就太寬了,無法迅速繞后……”

“這個不是問題,咱們的龍騎總共才多了?現在加一塊,我軍騎兵也才五六千人,正面對抗哪的著他們?真要是打起來,主力還得是步卒,龍騎采用小,打掉敵人的探馬,斥候,不至于讓我軍變聾子瞎子,就已經是燒高香的了!”

朱慈烺張口說道,騎兵他本就拼不過清軍,多爾袞發了狠,能從蒙古草原上拉過來二三十萬的蒙古牧民當炮灰,(這年頭蒙古草原有近兩百萬丁口,連林丹汗都能拉出來十萬蒙古牧民,多爾袞怎麼著也不會虎墩兔憨差吧?)朱慈烺跟他可拼不起,朱慈烺做為南軍,就得有騎兵于劣勢的思想覺悟,他才不會跟清軍拼騎兵的。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