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玉謀不軌 第557章 這擔子太痛

《玉謀不軌》 第557章 這擔子太痛

紹無極能把老鎮國公的冠帶回來,就說明他們是過面的。

可到了最后,邸報上只有一句:老鎮國公于落日關陣亡。

君澤悲痛不已,呼吸都在抖。

英雄從不懼怕死亡,可是死在自己誓死保護的人手里,實在過于殘忍。

殺老鎮國公之人,是紹無極。

下令殺老鎮國公之人,是圣上,他的親舅舅。

謎團解開,顧玉種種奇怪的行為也就有了原因。

為什麼圣上重用顧玉,顧玉卻要對圣上下毒。

為什麼紹無極曾帶老鎮國公的冠回京,顧玉卻對紹無極憎恨不已。

為什麼明明與他愫暗生,顧玉卻要裝作冷心冷的樣子,拒他于千里之外。

為什麼顧玉始終不肯對他坦白,直到他決定站在二叔這邊對付圣上,才勉強松了口。

寒冬臘月,他被推冰冷刺骨的神湖中,痛不生的豈止他一人。

關言曾查過,顧玉襲爵那天,在顧家祠堂枯守了一整夜。

分明是志得意滿,前途無量的年歲,卻要承擔如此沉重的家族仇恨。

數萬顧家軍的冤屈,全都在了顧玉一個人肩頭。

默默背起這座大山,在渾濁的世道中踽踽獨行。

也該是鮮怒馬,恣意放歌的年郎,卻只能跪在仇人面前奴骨,強歡笑。

Advertisement

君澤知道,顧玉向來能忍。

可這擔子太痛。

他呢?

本該站在顧玉邊一起承擔,卻一次又一次在顧玉傷痕累累的心上再扎刀子。

顧玉夾在和仇恨之間,哀毀骨立。

他冷眼旁觀,怪咎由自取。

他就是個混賬。

君澤覺得眼前一陣陣發黑,傷未愈的子,在極大的悔恨下搖搖墜,眼中帶了意。

關言連忙扶住他,張道:“王爺!”

君澤臉蒼白,用力抓住關言的胳膊,道:“去查,當年八萬顧家銳都死在了落日關,但其他地方還有戍守的顧家軍,你去把曾經顧家軍都查出來,看看在伍的還有多。”

老鎮國公顧鈞益死后,顧家只剩滿門婦孺,未隨顧鈞益前往落日關的顧家軍群龍無首,被重新收編到各個武手下。

落到紹無極手下的顧家軍最多,不過上次顧玉從獄中出來,京都的五千余顧家軍都回到了顧家。

可外面還有無數。

他要把這些顧家軍還給顧家。

關言道:“二十,多年了。”

君澤閉上眼睛,他何嘗不知道二十多年了,在伍的顧家軍只怕寥寥無幾,就是有,也都了老兵。

可顧家軍曾經多麼威名赫赫,顧家軍的軍旗飄揚之,敵人無不喪膽。

顧家軍不該就這麼黯淡落幕。

哪怕所剩無幾,哪怕不堪重用,也要想辦法讓他們回家。

讓他們在有生之年,目睹顧玉如何重振顧家軍。

顧玉不是顧鈞益的兒子,而是顧鈞益的兒,憑借單薄的軀,從未墮了老鎮國公的威名。

君澤堅定道:“那也要查。”

關言道:“是。”

君澤將關言剛剛寫的紙張放爐火中銷毀。

紙張瞬間灰飛煙滅,可那些沉重的過往,卻不會隨時間的消失而被人淡忘。

君澤站起來,他要去見顧玉。

他心中翻涌著波濤般的緒,迫不及待要去見顧玉。

關言又將他攔了下來,道:“還有,一事,很,很重要。”

君澤道:“什麼事?”

關言再次提筆。

“我一路向北到達落日關,發現各地將士疏于練武,懶散戍守,軍戶爭相改農戶,甚至在軍營開墾荒田種地。此況在北地屢見不鮮。”

君澤不由大駭,道:“荒唐!雖然西戎二十多年未曾叩邊,但江南叛不過三年,他們為何疏于練武,懶散戍守?而且軍戶有軍餉,地位頗高,為何爭相改為農戶?”

關言眉頭皺,繼續寫下:

“各地軍餉虧空,已大患,軍餉到軍戶手里,十不存一,軍戶唯有在軍營開荒種田,艱難度日。北地安定已久,各地縣令鼓軍戶改農戶,前三年免除賦稅,退伍之人繁多。”

“此況越往西北偏遠地區,越是惡劣,軍戶減兵不作為,城外土匪猖獗,城惡霸遍地。”

君澤不由張起來。

京都是天下最繁華的地方,他又是皇親貴胄。

正如顧玉所說,他站得太高了,高到看不到底層的苦難。

若非君澤想讓關言去落日關調查,他也不會知道北地的況竟然惡劣至此。

朝中軍餉的確年年虧空,尤其是經歷了江南叛,前兩年的旱之后。

就連世家養兵馬,亦要靠本家來補給,這也是世家瘋狂兼并圈地的原因之一。

君家亦是如此。

君澤沒想到,北地的況已經嚴峻到這種地步。

據他所知,雖然軍餉虧空,但戶部年年都會撥下來。

哪怕不夠分量,也足以讓軍戶維持最基礎的生活,萬萬不該到軍戶變農戶來度日的地步。

君澤道:“長此以往,若西戎再起戰事,大禹朝危矣。”

西戎俯首稱臣太久了,久到大家都忘了曾經的西戎人有多兇殘,忘了他們在邊關是怎樣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落日關一役讓西戎元氣大傷,但是他們休養生息二十多年,絕不是表面上那般順從。

可西戎人蓄勢待發,大禹人卻安于現狀。

若等到西戎人卷土重來那一天,再去發現,原來大禹朝的軍戶都悄無聲息地變了農戶,軍營里戍守的將士,都忙著種地自給,就為時已晚了。

軍餉虧空到這種地步,水面之下,又牽連到了多利益。

君澤出了一冷汗,幸好關言跑了這麼一遭。

君澤將手放在關言肩膀上,由衷道:“你辛苦了,此事還要再查,往深了查。”

戶部撥下的軍餉是如何被一層層盤剝,以至于到軍戶手里十不存一。

各地縣衙為何鼓軍戶變農戶,該發給軍戶的軍餉都去了哪里。

軍餉的問題若不解決,大禹朝遲早會被蛀空了。

關言一臉凝重點點頭。

兩件大事,讓君澤心里難以平靜。

關言離開后,君澤便一路前往鎮國公府。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