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鴻訓的質疑是有道理的。
在劉鴻訓看來,大明這些年的最大問題,就在于黨爭!大臣們結黨營私,相互為援,沒有對錯之分。
而如今,同學會的發展極為迅猛,這種勢頭,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初東林和閹黨的勢頭。
而且與閹黨和東林不同的是,同學會的部更為,聽聞隔三差五,就要堂而皇之的舉行會議,甚至部還有流通傳閱的各種綱領和文件。
當地的委員權力極大,甚至可以以會紀的名義,置部的人員。
這已和從前的閹黨和東林黨已經完全不同了。
劉鴻訓對此深為擔憂。
因為朝廷各部以及各省,似乎都已開始出現了大量的同學會的會員,其他人倒也罷了,如今這同學會,直接蔓延至了閣,想想看,將來這大明……會是誰之天下?
面對劉鴻訓的質疑,李起元倒是顯得很淡定,一臉坦然地道:“劉公所言的確有其事,老夫認可同學會的章程,對其綱領亦是推崇,因而會,這有何不可?”
劉鴻訓自是立馬反駁道:“李公乃是閣臣,難道不擔心有人說李公乃是結黨營私嗎?”
李起元看了劉鴻訓一眼,道:“那麼劉公呢,劉公自認為自己是圣人門下是不是?”
“是。。”
“你自認自己是圣人門下,乃是士人,莫非也是結黨?”
劉鴻訓皺了皺眉,連忙道:“這……不一樣。”
“如何不一樣,倘若這樣是結黨,那麼老夫確實算是結黨,不過營私二字,卻顯得荒謬了,同學會的章程,本就是為公,何來的營私?”
劉鴻訓不顯得痛心疾首,他知道自己是辯論不過的, 因為殿中的許多大臣,似乎也在蠢蠢, 為李起元辯護, 很明顯,李起元的同黨不在數。
劉鴻訓便看向天啟皇帝, 道:“陛下,臣所擔心的……并非是李公的守,而是……害怕這同學會蔓延,以至天下人心浮啊, 歷來結黨者,勢必搖宮中, 長此以往, 則尾大難掉, 最終……禍天下, 可能當初同學會初建時, 是好的, 可一旦尾大難掉時……則國家綱紀然無存,黨同伐異……這樣的教訓還不夠嗎?”
劉鴻訓認為自己的這番話, 勢必會引起天啟皇帝的警覺。
天啟皇帝卻是一笑,居然不以為然地道:“哈哈, 沒想到這都被劉卿發現了, 同學會……唔……不錯, 李卿確實是同學會的人,這事……朕知道。”
“可是陛下……”
劉鴻訓本還想乘機好好勸說天啟皇帝對這件事的重視。
天啟皇帝卻是打斷道:“好了, 劉卿就不要杞人憂天了,此事……朕自有計較, 諸卿還有什麼事嗎?”
劉鴻訓沒想到天啟皇帝完全是一副油鹽不進的樣子。
這讓劉鴻訓一時竟是無言以對,心頭越加憂心了。
陛下的, 已經沒心沒肺到這樣的地步了嗎?
但凡天子,哪怕再昏聵,怕也一定會擔心臣下們結黨的。
不管這結黨的目的是好是壞, 這顯然都不免搖皇權的基礎。
可陛下……對此竟是不聞不問……這便……有些匪夷所思了。
劉鴻訓還想再勸。
可天啟皇帝這時道:“好了,諸卿既然無事,那麼便都退下吧,噢,同學會的人留下開生活會。”
劉鴻訓:“……”
卻見李起元等人笑地看著劉鴻訓。
劉鴻訓腦子發懵。
不大臣留下來。
只有劉鴻訓悻悻然地退了下去。
還沒來得及去實現整日無事生非、溜狗養鳥、調戲年輕婦女的舉人老爺夢想,林縛就因迷戀禍國傾城的江寧名妓蘇湄給捲入一場由當今名士、地方豪強、朝中權宦、割據梟雄、東海兇盜等諸多勢力參與的爭奪逐色的旋渦中去。 不甘心做太平犬,也不甘淪落爲離亂人,且看兩世爲人的林縛如何從權力金字塔的最底層開始翻雲覆雨,在“哪識羅裙裡、銷魂別有香”的香豔生涯中,完成從“治世之能臣”到“亂世之s梟雄”的華麗轉變。
大明初年風雲激蕩,注定要身敗名裂、被活活燒死的王,必須要走上叛天之路。恩怨愛恨,功過成敗,一切將會如何重演?
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這纔是男人該有的生活!趙洞庭穿越成皇,為這個小目標不斷奮鬥。
我們接受了祖先的遺產,這讓中華輝煌了數千年,我們是如此的心安理得,從未想過要回歸那個在刀耕火種中苦苦尋找出路的時代。反哺我們苦難的祖先,并從中找到故鄉的真正意義,將是本書要講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