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抗戰之重整河山 第180章 白毛女初現(六千五)

《抗戰之重整河山》 第180章 白毛女初現(六千五)

「小陳啊,你怎麼會想著大老遠的把匪首帶回來?」獵人中隊回到晉城之後江東饒有興趣的問道。

陳正月不知道旅長問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難道是怪他沒有將南霸天等人現場誅殺嗎,他撓了撓腦袋如實說道:

「我聽說旅長之前在山東給小鬼子開過審判大會,那次大會結束之後招到了很多新兵。」

「抓到南霸天的時候我就在想,我們也可以給土匪開一個審判大會啊,讓周圍的百姓們看到獨立旅正在實打實的做事,這樣也算是給獨立旅做了一次宣傳。」

「咳咳,在軍培訓班的時候旅長講過這方面的容,只是不知道我的理解對不對。」

陳正月說完臉上現出了一些不好意思的神態來。

江東越聽越覺得稀奇,越覺得有趣,

「對,我講的容中包含有這方面的意思,看來你是一個認真聽課的好學生,很不錯!」

對軍和政、工幹部的培訓已經進行了快一個月,這是江龍第一次見到手下軍將課上的容與戰場實際結合起來。

這很不錯,至證明了對軍的培訓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他們的思維慣和行事作風。

不怕慢就怕站,只要軍們學會自己腦子去思考,終有一天能夠將江東課上的講授容與戰爭形式融會貫通。

得到江東的誇獎后,陳正月出了略帶的笑容,

「都是旅長教的好,我還有很多地方不理解。」

江東拍了拍陳正月的肩膀,

「不著急,慢慢來。青龍寨的事獵人中隊做得很好,你先帶弟兄們去休息吧,匪首我會給政、治部,由他們組織審判大會。」

「是!」陳正月十分乾脆地敬禮離開。

陳正月離開之後江東看著他的背影喃喃自語,

Advertisement

「不錯,不錯,能打仗的人都不是傻子,看來這個軍培訓班得一直開下去……」

陳正月原本只是山中一名獵戶,每天除了上山打獵外對外界的事知之甚,更別提軍事與政、治方面的問題了。

獨立旅之後,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戰略中增長了戰爭經驗,為了一名合格的戰士和指揮

現在他又接了軍事理論的教育,並且正在將理論與戰場經驗結合起來,照此發展下去,陳正月將逐漸長為一名優秀的現代化軍事指揮

以後獨立旅的軍們將會有兩個老師,一個是腥殘酷的戰場,一個是有著富現代軍事理論的江東。

「對四個匪首仔細審訊,一定要將他們所犯過的罪行一樁樁、一件件地列舉出來。小嘍羅們和往常一樣讓他們相互揭發,只要上背有無辜者的命,那就讓他們和匪首一起接公審。」

江東找到王良對他說道,

「政、治部先拿出一份公審大會的正式流程來,以後的大會皆照流程辦事,將之打造獨立旅特有的一項政、治活。」

王良自從擔任政、治部主任之後無論走到哪裏都會帶著一個小本子,他會將發現的問題及時記錄下來,回到政、治部后他會將這些問題歸類並想出解決的策略。

獨立旅的每一個軍都在你追我趕地進步著。

他將江東代的事一一記下,看了看本子對江東說道:

「旅長,這次審判大會我打算將它放在城裏,不在軍營里開。青龍寨為惡一方,晉城的百姓肯定也有人遭其毒手。將南霸天等人在群眾的面前進行公審,可以提升我獨立旅的形象,讓老百姓真真切切地信任我們。」

「好,就按你說的辦!」江東讚許地點點頭,眼神之中還充斥著鼓勵和信任。

「請旅長放心,政、治部一定將這件事辦得漂漂亮亮的。」

提議得到江東的同意之後王良很是高興。

政、治部立以來還沒有做出一件拿得出手的績,這段時間王良一直在努力提升政、治部的存在。現在機會上門了,他自然會將之牢牢把握住。

離開政、治部后江東又趕往文藝工作隊,白第一幕已經可以登臺演出了。

最近文藝工作隊的演員們一直在張的排練著,因為江東一直在催促他們。

江東剛走進文藝工作隊的駐地就聽到嘹亮的民歌聲,其後是一句句他心編寫出來的臺詞。

江東和小豆子站在排練場外靜靜的看著臺上的表演,以他這個21世紀人的眼來看,白的第1幕已經臻近完了。

因為是第一次在平民百姓之中推出歌劇的表現形式,江東力求將之做到最好,爭取一炮而紅,在民眾中引起轟

「啪啪啪………」

第一幕只有不到半個小時的時長,演員們排練結束后江東和臺下的人們都不約而同的鼓起了掌。

「旅長,您覺得怎麼樣?」

黃慧文穿一件紅的樸素布,漆黑的秀髮上扎著一紅頭繩,一神一態皆是歌劇中喜兒的形象。

江東看著黃慧文和他後的演員們,

「很好,很好,我現在幾乎挑不出任何的病了。」

「耶……」

「好啊……」

演員們高興的鼓掌擁抱,因為江東此前對他們很是嚴厲,每次來幾乎都會挑出一大堆的問題。

「準備一下,今天晚上正式開始第一場表演!」等演員們安靜下來之後江東說道。

聞言眾人的臉上既有期待又有張,黃慧文口后問江東:

「旅長,第一場是給咱們獨立旅自己的戰士表演吧?」

江東搖頭,

「第一場是最新鮮和最新奇的,除獨立旅遊的戰士外,我準備讓城中的百姓一起來觀看。位置就在大校場上,我已經讓警衛營在那裏搭起了一個足夠高的舞臺。略估計,第一場觀看的人數應該會有個兩三萬。」

「嘶……」

聽了江東的話后眾人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

兩三萬人,他們中間有的人還沒見過兩三萬人聚集在一起的樣子,更別說在這麼多人面前表演了。

「不要有心理力,正常發揮就好,以後你的舞臺會越來越大!」

留下一眾演員們張的討論,江東讓警衛營派一個連的戰士去城裏通知老百姓們來看歌劇。

「鐺鐺鐺……」

為了吸引足夠的注意力,警衛營的戰士們提著個破鑼敲得鐺鐺響。

「下午四點,獨立旅將在大校場上演出歌劇白,老爺們都帶著家人來看一看,瞧一瞧啊!」

「四點,歌劇白,很好看哦!」

「走過路過別錯過啊!」

……

因為是第一次演出,如果不這樣宣傳一波,老百姓們很可能不會有興趣。

只要讓百姓們迷上歌劇,以後就不用這般大費周章的通知了,需要在大門口張紙告知一下時間和地點,就會有無數的人慕名而來。

就如後世看連載小說一般,一日不得看,那是抓心又撓肝。

要是作者君斷更一天,讀者大大恨不得食其,飲其

以後晉城的老百姓也會會到這般抓心撓肝的覺,江東都能想像得齣劇迷們看不到演出時那種渾不得勁的樣子。

「娘,街上的兵哥哥說晚上有大戲看欸,我們去看戲好不好?」一個小孩嘰嘰喳喳的衝進屋子。

婦人正在忙碌,聞言頭也不抬的說道:

「晚上我還要給你爹做飯呢,都是一群當兵的,有什麼好看的!」

「不要嘛娘……」小孩揪著婦人的袖子左右晃,「不是兵哥哥,是白呀!我要去看嘛,我要去看嘛……」

「白?」婦人出了若有所思的樣子。

「娘,什麼是白呀?」小姑娘好奇地問。

「我小的時候聽我娘講過太行山裏有一個白仙姑,難道白就是白仙姑?」婦人也來了興趣。

「那我們去看好不好呀?」小姑娘說道。

「額……」婦人仍然有些猶豫,看到閨那好奇可的樣子后說道:

「行,娘帶你去。你爹爹也是給江長做事,聽說那個活不累,讓他回家一會兒也沒事,咱們看完戲再給他做飯。」

「好呀,好呀!」

婦人又補充了一句,

「要是你爹爹惱了,你就說是你拽著娘去的,懂不懂?」

小姑娘清澈純潔的眼眸中閃過一次狡黠,

「嗯嗯!」

因為警衛營的弟兄們喊得賣力,以至於晉城中絕大多數的人家都聽到了今天演出歌劇白的消息。

老百姓面對什麼是歌劇,什麼是白很是好奇。

在一番熱烈的討論之後,絕大多數的人家都打算去看一看,瞧一瞧。

時間很快接近四點,各家各戶的人們走出房門、走出巷子,走上街道,星星點點的人群慢慢匯聚洶湧的人流,人流如移的河水般走向大校場的位置。

在校場里,警衛營的戰士已經整整齊齊的坐在了中央。

有訴仇大會和英雄讚歌運在前,弟兄們對這樣的機會已經習以為常了。

警衛營協助文藝工作隊的人組織會場,將到來的百姓們有序的安置在校場的各個位置。

這次獨立旅的作很大,晉城中各勢力的代表也都混在人群中來到校場。

其中有軍統、有紅黨,有衛立煌的人,有閻錫山的人,還有有日本間諜,所有的人都抱著一探究竟的目的而來。

獨立旅日新月異的變化讓各方勢力大為震驚。紅黨算是發展得快的勢力了吧,但是比之獨立旅聲勢和氣勢卻要弱上了許多。

各方震驚的同時也想搞清楚江東究竟有何良醫妙藥,因而獨立旅和江東的一舉一他們都不會放過。

除心懷叵測的勢力外,晉城中的商人、普通百姓以及吃飽了飯沒事幹的地主也都來了,可算是各個階級齊聚。

下午四點,演出正式開始。

江東對歌劇白有足夠的自信,因此開場沒有任何的渲染髮言,直奔主題。

「太行山呀嗨

高呀高呀嗨

山清水秀哈哈嘿

好地方呀嘿

太行山呀嗨

好地方喲嘿

山清水秀哈哈嘿

…………」

隨著一聲悉的旋律在臺上響起,校場里的數萬人齊齊抬頭,那一致好似之前排練過一般。

民歌聲悠揚婉轉,帶著太行山特有的韻味。

隨著歌聲臨近,一個人影慢慢出現在了舞臺上。

那是一個包著頭布,形略微勾樓的老農,他一邊走一邊扯著嗓子唱山歌。

在老農的面前,綠油油的麥浪在微風之中翻湧。

山歌嘹亮,老農臉帶笑意,他用滄桑的手過一片片麥苗,那溫覺好像是在自己的兒孫。

震驚!

臺下的人無論士兵還是百姓全都呆住了。

他們此生從未見過如栩栩如生的藝表現形式。

所有人好像石化了,一般一地盯著臺上的演員。

江東站在遠見此景覺得有些好笑,老農的形象和臺上的藝佈置都是在他的指導下完的,以一個21世紀人的眼來看覺得十分虛假。

但,

這個時代的老百姓是第一次看到模擬的舞枱佈置,所有人大氣不敢,眼睛也不敢眨一下,生怕錯過任何一個妙的細節。

臺上的表演在繼續,

「爹爹……」

先是清亮歡快的聲從舞臺後面傳出,然後一個著樸素、面容活力的姑娘出現在了眾人眼前。

「喜兒,快來看咱家的麥苗,長得是那個好喲,今年定是一個大收。」

「爹爹,我曉得,我曉得,我都聽到你唱歌了喔……」

簡短的幾句對話將兩個極為傳神的人形象烙印在了臺下眾人的心中。

觀眾們真切地到了喜兒的活潑,到了父二人對好生活的憧憬。

「喜兒,今年有餘糧給你和大慶辦婚禮了!」

「爹爹~」喜兒地扭過臉去。

那因害而泛紅的臉龐看了臺下的戰士們心神一盪,有人如癡如醉,有人則想到了他自己的喜兒。

接下來良善地主沈德功及惡人黃世仁登場,通過兩人的對比,讓觀眾們直白的認識到了何為善何為惡。

憨厚的郭大慶一出場就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因為這樣的形象實在是太常見了,戰士們參軍之前是這般樣子,大多數婦人的丈夫在結婚之前也是這樣。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