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行作為日軍報單位的臨時匿點,其中定然有一些有價值的報,這一點江東在部隊進攻之前就已經考慮到了。
雖然在攻陷洋行之時日軍報人員極力焚毀各種資料,但奈何他們的太多,一時半會無法將之全部銷毀,留存下來的文件此刻全都擺在了江東的案頭。
離棗莊最近的滕縣和嶧縣日軍只有量兵馬,並且已經了解到此次進攻棗莊的國軍兵力和戰鬥力都遠超他們,因而上兩地的小鬼子並沒有在第一時間馳援棗莊,而是在等待主力部隊的到達。
南北方向的日軍主力趕到棗莊至也需要24小時,因此獨立旅在這一天中基本沒什麼力,江東也獲得了檢閱日軍報的時間。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日軍特高課間諜收集的報包括方方面面,大到一個會戰的軍事計劃,小到一個鄉鎮保長的生活點滴。
江東一頁一頁的翻看,上面的容目驚心。除了軍事和民生報之外,江東從手裏的資料上還解讀出一些日軍的計劃。
其中包括以棗莊為中心的日軍間諜網絡,在這些資料上,日軍分佈在各階層、各戰線的間諜皆以代號稱呼,沒有標明職位和外貌特徵,除代號外就只有簡單的接頭和聯絡方式。
「姥姥的,小鬼子為這場戰爭不知道準備了多久,間諜工作都有了如此完整的一套行事方案,其餘事可想而知。」
江東把他解讀出的報一一向謝瑞說明,後者聽后十分憤然。
江東一邊翻閱資料一邊說道:
「明治維新之後,倭國的國力和軍力都大增,也許從那個時候起,富足的中原大地就已經被他們盯上了。從甲午戰爭開始,到現在也快半個世紀了。以有心算無心,又經歷了幾十年的準備,你此刻見到的一切都不要覺得稀奇。」
「人心不足蛇吞象,他們想著,除非我中國男人都死絕,不然休想讓他們污染我們的土地。」謝瑞惡狠狠地道:
「要是有機會,老子一定衝到東京去,當著所有小鬼子的面,讓他們的天皇著子跳舞!」
謝瑞的牢話江東呵呵一笑就帶過了,「只要咱們一直以這個勢頭髮展下去,馬踏東京將不再是幻想。」
「哼!」
謝瑞發泄完后就江東討論日軍資料上的容,將有用的和要的歸類整理出來。
「咦……」江東皺眉,「這裏有一份關於咱們獨立旅的報,你猜小鬼子起的標題是什麼?」
「是什麼?」謝瑞停下了手裏的作。
「鼴鼠計劃!」
「什麼?」他騰地一下站起來,「你說小鬼子有關於咱們獨立旅的鼴鼠計劃?」
江東點點頭。
謝瑞唰的一下把資料搶過去,但上面全是麻麻的日文,他雖能從中讀出幾個字,卻無法弄明白整篇文字的意思,「快說說,日軍安排在我們隊伍里的間諜是誰?」
江東面沉重地搖頭,「和之前的一些報一樣,日軍的這份鼴鼠計劃里也只有代號,沒有的人名。並且從報上看,咱們隊伍里的鼴鼠可不止一個啊!」
「怎麼說?」
「這份報的很多地方都提到了鼴鼠,但是每個鼴鼠被策反的時間前後不一,所要執行的任務也不盡相同。」江東在腦海里把獨立旅有分量的人都想了一遍,「所以我懷疑所謂的鼴鼠只是一個代號,他指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
謝瑞焦急地踱起了步子,「我有一個問題,既然咱們的隊伍里有鼴鼠,為什麼咱們能順利的截下軍列和攻打棗莊?」
江東眉頭鎖,「沒準這一切都是為了引咱們上鈎,好一網打盡呢?」
「不太可能吧!」謝瑞掰著手指頭說道,
「1000個人是真的吧,火車站裏堆積如山的資是真的吧,還有那一堆黃金,我用牙齒咬過,絕對不可能是假的。要是這麼多東西都是魚餌的話,那麼小鬼子付出的代價也太大了,咱們獨立旅值那麼多?」
謝瑞說的也都是事實,但是無法解釋為什麼鼴鼠沒有採取行。
「我記得攻打洋行的時候抓到了幾個俘虜,咱們一時也想不出頭緒,不如去看看能不能從俘虜裏問出些東西。」江東說罷就拿著鼴鼠計劃起,
「我之前教過王老虎一次審問技巧,不知道他有沒有長進。」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江東的名字便已經在特高課掛了號,他手下的部隊也自然而然的遭到了多次滲。
鼴鼠計劃,江東和謝瑞都十分重視,獨立旅時常與鬼子戰,有這麼一個患存在,在危及全旅弟兄生命的同時,也讓江東在以後的作戰中畏手畏腳。
必須把鼴鼠揪出來!
這是他兩人在看到鼴鼠計劃時的第一想法。
金剛手段,菩薩心腸。航海時代,冷眼向洋。現代十八線編劇小鄭,穿越到明朝萬歷末年,從第一條人脈、第一件繡品、第一桶金起步群號:575098000
崇禎十七年春,闖軍圍困北京城, 延續兩百七十餘年的大明王朝風雨飄搖, 當是時, 北有滿清多爾袞,南有黃虎張獻忠, 西有闖王李自成,東有海盜鄭芝龍, 值此危難之際, 醫科大學的大三學生劉鴻漸魂穿到一個破落的士族家庭, 靠著一百把AKM, 拳打內賊東林黨, 腳踢北蠻多爾袞,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怀揣著中興大明的夢想, 且看劉鴻漸如何上演一番波瀾壯闊的大明風流
建安十二年,郭嘉病重,生命即將走到盡頭。臨死前,郭嘉拉著曹操的手,說出了一個秘密:吾弟郭泰,才能勝吾十倍,可助主公成就霸業!曹操悲痛之餘,三次到訪,請郭泰出山,開局便是赤壁之戰前夕。面對諸葛亮草船借箭,郭泰直接送他十萬隻火箭!周瑜:諸葛軍師,這就是你的十萬支箭?劉備:軍師,你不是自稱臥龍,怎麼從來沒有成功過?司馬懿:丞相為何要滅我滿門?曹操:吾有文政,猶魚之有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