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又逢君 第三百六十三章 后事(一)

《又逢君》 第三百六十三章 后事(一)

 “太子,”隆安帝第一個了太子的名諱:“朕歸天后,喪事不必過于鋪張。”

 太子目中水,更咽不已:“父皇壽元綿長,定能逢兇化吉,長命百歲。”

 隆安帝扯了扯角:“大齊建朝這麼多年,壽元最長的也就五十多歲。朕活過了六十,已是知足了。”

 “什麼百歲萬歲,天子也是人,總有閉眼的那一刻。朕坐四十年龍椅,自問對得住先祖,對得起黎明百姓。朕為大齊挑了最好的儲君,就是立刻合眼,朕也能直了腰桿去地下見列祖列宗了。”

 咳了幾聲,又道:“太子,朕下葬后,你就登基。好好治理江山,讓百姓們安居樂業。朕在地下也能安心了。”

 太子長跪不起,泣不聲。

 隆安帝又看向秦王:“秦王,你過來。”

 秦王紅著眼,跪在龍榻邊:“父皇,兒臣在。”

 四十多歲的秦王,早已沒了昔日的英姿發,頭上有了些白發,腰背佝僂,仿佛被了筋骨,看著蒼老了許多。

 隆安帝長嘆了一聲:“你做過的那些事,朕心中有數,也不再說你了。這幾年,朕一直冷淡你,你心里是不是怨恨朕?”

 秦王重重磕了三個頭,哭著說道:“是兒臣不孝,總惹父皇生氣。父皇責罰兒臣,是應該的。”

Advertisement

 隆安帝目復雜,聲音還算平靜:“朕走了之后,你們幾個不必在京城守孝,各自去就藩。”

 秦王一驚,連帶著趙王和漢王也被驚住了。紛紛跪了下來:“父皇!大齊最重孝道,為父守孝三年理所應該。我們兄弟怎麼能一走了之!”

 “是啊,我們要留在京城。”

 漢王最是誅心,直接就對太子說道:“二哥若信不過我,日后我住進皇陵,為父皇守孝三年。”

 這是直指太子忌憚一眾皇子,想早早將他們攆出京城。

 太子還沒張口,隆安帝已沉了臉,怒斥道:“混賬!朕還沒死,朕說的話,你們就敢不聽了?”

 “讓你們早日就藩,是朕的主意,和太子無關。”

 “朕待會兒就召福親王袁將軍和幾位閣老進宮,立下旨。等朕歸天安葬了,你們立刻離開京城。”

 秦王趙王漢王既氣悶又憋屈。

 隆安帝這是怕皇權不安,所以要將他們早早攆出京城,讓太子徹底掌控朝堂。

 什麼偏心偏,都是假的。這一顆心,分明都偏到了太子上。

 奈何隆安帝主意已定,任幾個兒子如何哭泣懇求,也不會改。

 隆安帝看著床榻邊兒子們一雙雙忿忿不平的眼,疲憊地暗暗嘆息。自己的兒子什麼脾氣德,隆安帝很清楚。

 秦王爭儲失敗,滿腹怨氣。這幾年里忍氣吞聲,暗地里定有些謀劃。漢王有曹家和福親王相助,是太子順利繼位的一大障礙。

 還有趙王,看著不吭不哈,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有他在,兄弟幾個還勉強維持兄友弟恭。他一閉眼,只怕就有

 他讓秦王趙王漢王早些就藩,不僅是為了太子順利繼位,也是為了保全幾個兒子。論城府論手段,他們幾個其實比太子差遠了。老老實實地就藩,低頭做人,還有一世的平安富貴。否則,就是河啊!

 奈何這一片慈父心腸,兒子們都沒懂。心里都在怨他啊!

 隆安帝無聲長嘆,閉上龍目。

 ……

 不管秦王趙王漢王如何不甘不愿,隆安帝下定決心要做的事,誰也攔不住。

 隔日,三位閣老六部尚書和福親王被召進太和殿。隆安帝當著心腹重臣的面,立下旨。這一道旨,被封存起來。等到隆安帝歸天的那一刻,會由福親王當眾宣讀。

 福親王也是五十多歲的人了,跪在龍榻邊哭得不樣子,眼淚鼻涕沾滿了胡須。

 隆安帝對嫡親的胞弟著實不錯。這幾十年來,福親王執掌宗人府,手握實權,在朝中外都很風

 “朕走后,你代朕盡孝,時常進宮陪一陪母后。”隆安帝又咳了一回,面如白紙,說話斷斷續續。

 福親王滿面淚痕。

 隆安帝平復紊的呼吸,半晌又低聲道:“漢王空長了一張明臉孔,實則才干平庸,做不了太子。朕最喜歡子,不過,從沒想過將江山給他。”

 “朕知道,曹貴妃和漢王一直竭力拉攏你。朕也知道,漢王爭儲失利后,你和漢王母子疏遠了不。”

 “你這麼做,就對了。沒什麼比江山社稷要。朕選燕王做太子,就是因為燕王是最優秀最合適的那一個。朕走后,你好好輔佐新帝。太子不會薄待你。”

 福親王痛哭流涕著應了。

 將這些安排妥當后,隆安帝又命人宣召曹貴妃和田淑妃。

 曹貴妃和田淑妃在龍榻邊哭得直不起

 隆安帝緩緩問了一句:“朕駕崩之日,你們誰愿殉葬?”

 什麼?

 殉葬?

 曹貴妃和田淑妃哭聲驟停,目中各自閃過驚恐。

 別說田淑妃,就是曹貴妃,也絕不愿殉葬。好好活著多好,說不定,們也能像曹太后那樣,八十多還活的好好的。

 們當然不愿意殉葬!

 可對著面慘白呼吸急促似乎下一刻就會閉眼的隆安帝,不敢張這個口。

 田淑妃慌低頭。

 曹貴妃也下意識地避開了隆安帝的目

 隆安帝心里失不失,不得而知,面還算鎮定:“也罷。你們不愿殉葬,就好好活著,不用留在宮里,各自隨趙王漢王去藩地養老。”

 田淑妃見逃過死劫,心花怒放,連連磕頭謝恩。

 曹貴妃比田淑妃有見識多了,心里倏忽沉了下去。

 隆安帝這是以退為進,順理章地將們一同攆出京城,為東宮肅清后宮!田家勢弱,可曹家勢大深,還有曹太后撐著。將來未必沒有翻盤的一日……

 隨漢王去就藩,苦心經營多年的宮中勢力,很快就會被連拔除。

 隆安帝真是“用心良苦”!

 曹貴妃恨得心里滴,和田淑妃一并磕頭:“臣妾遵旨。”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