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齊睿考慮得很長遠,他并不滿足于只在廣告圈兒里發展,他還想進娛樂圈兒里溜達溜達。
在座的諸位,可以說見證了中國電視劇事業的發展,也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批人才是中國電視劇發展的奠基人。
跟他們好了,將來齊睿想投拍個電視劇伍兒的,那是一點問題都木有。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話題就延到《紅樓夢》上了。
李沐幾個對中央臺有投拍劇版《紅樓夢》的計劃顯然了解得非常清楚,他問戴臨風道:“戴老,上面對投拍的審批下來了沒?”
戴臨風搖頭嘆氣說道:“還沒有。”
李沐又問:“為什麼呀?”
戴臨風解釋道:“主要是還有不爭議的聲音存在,尤其是一些所謂的‘紅學家’,說什麼拍攝時機不,國演員的水平不夠,勉強拍了會影響到原著在廣大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分量。你們說說這人話嗎?
中國的電視劇事業發展本來就落后,我們作為文藝工作者,應該到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更要爭口氣把中國的名著拍好才行,這是我們肩負的責任!雖說現在技是落伍了一些,但是我們也要索著前行,干事業,哪有一蹴而就的?不去探索,不去實踐,中國的電視劇事業永遠發展不起來!”
說著,老頭兒有點激了,拍著桌子臉漲紅。
齊睿立馬說道:“您老別激,別激。您老就當他們狗放屁了,完全沒必要跟那幫子偽專家們置氣。再者說,每個人對紅樓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魯迅先生不也說過麼,所謂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我想,就是這麼個道理吧?”
聽了齊睿的話,戴臨風樂了,端起茶杯喝口茶,放下茶杯后就起酒盅,笑瞇瞇對齊睿說道:“爺們兒,咱倆喝一個,喝完后你跟我說說,你從《紅樓夢》中看出了啥?”
齊睿也把酒盅子了起來,起恭敬地遞到戴老面前,在他酒盅下沿了一下,一口喝干。
“老爺子,先說好,我說了您可別笑話我啊。”齊睿樂呵呵說道。
“各抒己見嘛,老頭子沒那麼封建,直說就是了。”玩味地看了眼齊睿,戴臨風倒是很想聽聽他的高見。
大家也都把目集中到這貨臉上,顯然對這話題很興趣的樣子。
齊睿嘿嘿一笑,說道:“我看到的可就多了去了,像什麼灰啊,小叔子啊,寶玉初試云雨的二樣兒啊之類的。除此之外,我還看到了前世今生,過去未來,還有參演紅樓演員們的命運!”
眾人震驚!
王扶林咳嗽了一聲,低聲說道:“睿子,你這牛吹得有點大了。”
齊睿一個戰后仰,似真似假地說道:“信不信由你們,這話過三十年再看,你們就知道我所言不虛了。”
大家皆撇不已。
戴臨風倒是笑容滿面的,老頭兒的談興也被勾了起來,再次問齊睿:“看來你小子是認真讀過《紅樓夢》原著的,跟老頭子說說,最喜歡書里的哪個人啊?”
齊睿沖口而出:“那還用問嗎?當然是黛玉了。”
戴臨風笑瞇瞇問道:“那你為什麼喜歡黛玉啊?”
齊睿琢磨琢磨,說道:“我覺得林黛玉有一種天生的詩人氣質,浪漫多,我喜歡的詩,看書的時候還專門把它們抄在筆記本上。怎麼說呢,在我心目中,就像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不勝涼風的,也不會為誰等待,只為自己而活。”
明笛:“切!”
大家都笑了。
戴臨風問明笛:“姑娘不喜歡黛玉嗎?”
“一個自私鬼而已,看不上。”明笛擲地有聲。
這理解倒也不能說錯誤,就像齊睿說的,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不同的《紅樓夢》。
李沐搭咯了一句,笑著問道:“那小明是喜歡寶玉嘍?”
明笛又一撇,說:“更看不上了,賈寶玉自私、涼薄、狼心狗肺,格上的缺陷非常明顯,所以我很難喜歡他。既然戴老和李主任問到了,小子就大言不慚,剖析一下賈寶玉此人吧,說的不對的地方,請戴老及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饒有興趣地著明笛,戴臨風笑道:“但說無妨。”
明笛點點頭,思索一下,開口說道:“賈家是開國功臣之后,靠祖上萌蔭,看著輝煌,實則外強中干。全族沒有一個中用的男丁,賈赦職不明,爵位只是個一等將軍,賈政則是個工部員外郎,賈珍賈璉就更不需要多說了,那就是倆廢點心,所以賈家急需一個在科舉上有建樹,能真正在朝堂站穩腳跟的七尺男兒。
原本賈珠是最佳人選,可惜早亡,那麼,這份責任自然而然就落在寶玉頭上了。但寶玉不僅不明事理,還常常譏諷那些混賬書、混賬話,可謂毫無擔當,缺乏遠見,也沒有責任和上進心。
他總是好高騖遠,希大觀園里的姐妹們一輩子無憂無慮,卻從來不想想,自己哪來的這份底氣和資格。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賈寶玉是個徹底的理想主義者,理想主義者就代表著不切實際,所以,我討厭不切實際的人。
順便說一句,他這格,某些方面跟廢太子胤礽似的,甚至有人說,賈寶玉的原型就是胤礽。曹雪芹此人并不存在,曹雪芹就是胤礽的筆名,不信,各位老師品品曹雪芹這個名字的諧音就知道我所言不虛了。”
大家被明笛這番現在聽起來荒唐頂的話震得五雷轟頂了,還從來沒有誰在這個方面研究出果來。
齊睿卻一點都不到驚訝,其一、明笛好讀書,尤喜研究名著,這是眾所周知的事,關于紅樓,無論是脂硯齋還是庚辰本,都認真閱讀過,并對其有深刻的理解。
第二、這觀點在后世也不是件稀罕事兒了,已經有專家解讀了出來,但是一直未被紅學界所承認罷了。
戴臨風聽得直搖頭,苦笑著說道:“不可思議啊,老頭子我還真是第一次聽人從這個角度上去解讀紅樓。諸位怎麼看?”
李沐想了想,說道:“既然聊到這個話題了,今兒晚上又適逢其會,多謝小齊組織了這麼個局,我提議哈,干脆咱幾位就討論一下,先說好啊,咱們也不論對錯,就當個小話題來說。
我起個頭兒,先說說我的理解,我覺得小明的解讀說不通,《紅樓夢》所寫乃民間生活,書中有名有姓的人就多達四百余位,有宦,有平民,有主子,更有數不清的奴才婢,更別說社會生活中的豺狼虎豹、販夫走卒了,書中更是不勝枚舉。
如果作者沒有這種社會閱歷、生活悟,憑空想象是無法寫出這麼一部巨著來的,所以說,原著作者怎麼可能是長期囿閉深宮的廢太子胤礽呢?有點不切實際了。”
大家聽了連連點頭,都對李沐這個說法非常信服的樣子。
戴老意味深長著明笛,笑著說道:“小姑娘,你還有什麼證據證明原著作者是胤礽的嗎?說來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