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又逢君 第二百一十二章 消息

《又逢君》 第二百一十二章 消息

 燕王在秦王府里安了兩個眼線。

 這兩個人,無法靠近書房。平日幫著傳遞消息。

 馮君去便房繞了一圈,然后出了院子。走了一段路,到了一涼亭。涼亭邊有一株高大的梨樹。此時正是梨花開放的時節,滿樹的梨花,撲鼻的清香。

 馮君迅速環顧一圈,蹲在涼亭的第二柱子下。索了片刻,第五塊青磚被挪開。這塊青磚比普通青磚薄了一半。

 馮君將袖中的小巧竹筒放進去,再將青磚挪好。

 此時天剛蒙蒙亮,正是侍衛換班的時候,難得有片刻的松懈。馮君溜出去不到一炷香時間,沒引來任何人的注意。

 無人知曉,消息已經傳到另一個應手中,半日之后就能到楊公公手中。

 馮君傳遞消息后,神如常地在書房外做些活。

 侍眾多,且每日都打掃,本來也干凈得很。很多侍看著忙忙碌碌,實則就是磨工夫罷了。

 其中,從不懶,卻也不是最勤快的那一個。這也是做探的至高境界。悄然泯與眾人,半點不惹眼。

 中午有兩菜一湯,吃完了還能回屋子午睡。

 只要秦王不發怒不打人板子,這日子倒也不難捱。

 小祿跟著后,進了屋子,隨口笑道:“殿下平日時常發脾氣,大家伙兒都提心吊膽的。今日殿下的心倒是好得很。”

Advertisement

 那是當然。

 薛攀昨晚代薛家來表忠心,秦王心可不很好麼?

 馮君照例不吭聲。

 果然,小祿也不必搭話茬,繼續絮叨起了府中八卦瑣事:“對了,有件事你聽說沒有?世子妃昨日宣太醫診脈,據說是喜脈。世子妃娘家不爭氣,肚子倒是爭氣得很。”

 吳家垮了臺,秦王被天子嚴懲,仔細計較起來,源都在吳家。吳氏這半年多來的日子,著實難熬。

 好在吳氏又診出了孕。子嗣要,秦王妃也不便再刁難刻薄兒媳了。

 小祿八卦了一,還想再閑話,馮君打了個呵欠。小祿只得閉了,回自己的屋子去了。

 耳總算清靜了。

 馮君和躺在床榻上,腦海放空,很快睡著了。

 不知做了什麼夢,午睡醒來,有些熱,臉孔有些紅。馮君努力平心靜氣,默數到一百,里的躁才慢慢散去。

 果然是春天來了。

 ……

 一晃天已黑了。

 燕王在太和殿里看了半日奏折,挑出三分之一左右,令人送去行宮給天子過目做決定。

 楊公公隨伺一旁,世子朱昀被召進殿里伺候筆墨。

 燕王在燕王妃面前如繞指,對著兒子卻是十足的嚴父模樣。

 朱昀在燕王面前,不敢有毫懈怠。直至燕王忙完正事,才敢張口:“父王,皇祖母打發人來傳口信,讓父王和我去慈寧宮一同用晚膳。”

 曹太后對幾個皇孫都不錯。趙王漢王伴駕去了行宮,燕王被留下監國理政。曹太后時常打發人請燕王去慈寧宮用膳。

 對燕王來說,和曹太后保持良好的祖孫關系,也十分重要。

 別看曹太后一把年紀話都說不利索,實則人老心亮,半點都不糊涂。隆安帝對曹太后十分孝順,曹太后說一句,抵得上別人十句百句。

 皇孫們爭儲,曹太后從不摻和。直至這半年多,燕王強勢崛起,曹太后也對燕王格外親善起來。

 燕王略一點頭:“現在便去吧!”

 要做太子,不能有忤逆惡名,去慈寧宮盡孝道也是應該的。

 朱昀應了一聲,隨燕王一同去了慈寧宮。

 沈祐是燕王親衛,自然一并隨行。

 “見過皇祖母。”

 “見過皇曾祖母!”

 燕王父子兩個一同拱手行禮。曹太后樂呵呵地笑道:“都免禮。”

 待燕王起,曹太后打量燕王一眼,頗有些心疼:“你這些日子來回奔波忙碌,可別累著自己。”

 在外威風凜凜不茍言笑的燕王殿下,在親祖母面前,也得彩娛親,笑著應道:“皇祖母放心,孫兒都這麼大的人了,知道照顧自己。皇祖母請寬心,別總惦記孫兒。”

 曹太后笑道:“做祖母的,哪有不惦記孫子的道理。”

 然后,嘆了口氣:“你呀,什麼都好,就是太過死心眼了。生在皇家,子嗣興旺何等要。你喜歡袁氏,要娶做正妃,沒人攔著你。可袁氏就生了昀兒一個。”

 “瞧瞧秦王府,嫡子庶子五六個,趙王漢王也都一堆兒。唯有你,就昀兒這麼一獨苗。”

 “袁氏不能再生了。你還是納兩個側妃進府,再生兩個兒子才好。”

 朱昀心里一,明知燕王不會應,還是下意識地抬頭看了燕王一眼。

 曹太后的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要做太子,應該再有幾個子嗣。至,不能只有一個獨苗。說句不中聽的,萬一朱昀有個好歹,燕王就后繼無人了。

 天子立儲,要考慮方方面面,子嗣是繞不過去的一個關口。

 燕王從容應道:“皇祖母一心為孫兒考慮,孫兒激不盡。不過,孫兒當年去袁家迎娶王妃時,曾對著岳父和幾位舅兄立誓,此生只娶王妃一人,不染二。”

 “再者,孫兒平日掌管刑部,忙著審案公務,實在無暇顧及宅。”

 “昀兒已經十七,再有兩個月便要大婚。傳承子嗣開枝散葉一事,就都給他了。”

 朱昀:“……”

 燕王目瞥了過來,朱昀只得著頭皮頂下這口鍋,對曹太后笑道:“曾祖母放心,我一定努力。”

 曹太后也就不再多言了。

 燕王又不是不解事的年,事事需要人提醒指點。這個做皇祖母的,提醒一回,也就罷了。說得多了,豈不白白討嫌?

 晚膳過后,燕王父子坐馬車回了燕王府。

 楊公公一進府,就有侍悄然湊上前,將竹筒給了楊公公。楊公公不地將竹筒收袖中。

 待看到竹筒里的消息后,楊公公眉頭微微一跳,不敢遲疑,立刻低聲向燕王稟報:“殿下,奴才有要事回稟。”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