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霸宋:我,梁山寨主,匡扶華夏! 第924章 真的是兩線作戰1

《霸宋:我,梁山寨主,匡扶華夏!》 第924章 真的是兩線作戰1

王鐵手拿一,在沙盤上劃著。

由河套平原一路指向西夏的北方邊境。

張俊出西軍,王稟堅守太原,這麼久一直協助朱武防守云中防線。

是時候給他們機會,讓他們立下大功,以便將來為獨擋一方的大將。

“明白”

一眾北方軍高聲應答,高高興興地上前領了將令。

“李彥仙,種師中,呼延灼,曲端,王彥(創立八字軍那一位),吳氏兄弟……“

“屬下在”

點到名字的人紛紛站出來,至于沒有來的人,則由李彥仙代為傳達命令。

“曲端坐鎮延安府,種師中帶領本部人馬由銀州向興慶府攻擊。“

“呼延灼帶領本部人馬由洪州向興慶府攻擊。“

“吳氏兄弟帶領本部人馬由卓啰和南軍司向興慶府攻擊。“

“李彥仙,王彥,帶著本部人馬由韋州向興慶府攻擊“

“所有在西夏作戰的部隊,都由李彥仙節制,不聽從命令和調者,李彥仙有臨陣決斷之權。“

“是……“

被燕王點到名的人無不大聲回答道。“

“還有,鑒于西夏國有一定數量的水軍,本王將黃河水師和渤海水師這兩支人馬調由李彥仙指揮,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你們三人可要好好表現,不能丟了本王親衛水師的面子。“

Advertisement

“我等遵命“

阮氏三雄上前領令,這可是參與消滅西夏的大事,說不激那是假的。

“謝謝燕王”

李彥仙一陣

由他主導對西夏的作戰,王鐵這是對他無條件的信任啊。

“莫急,還有呢,本王的中央第二軍,孫安,張清,董平,瓊英和他們的部下都歸于你指揮。”

王鐵知道,西夏雖小,但是可不好打。

歷史上的吉思汗都是分了幾次才將西夏滅國,因此才如此重視這第二次對西夏的作戰,不僅讓名將李彥仙統一指揮,還調撥那麼多軍隊由他使用。

“記住,這次是滅國之戰一定要打得兇,該殺的殺,該滅的滅,絕對不能手,拿下興慶府之后,向西橫掃,本王要將甘州(張掖),西涼府(武威),肅州(酒泉),瓜州,沙州(敦煌)……這一片的土地都納中原。”

“明白”

眾人極為振,如果這次軍事行功,就意味著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大片大片的土地就會重新到漢人的手中。

“李綱”

布置好武將的事,王鐵才慢慢轉向李綱。

“臣下在“

李綱慌忙出列。

“西夏未必就會一戰盡滅,因此這次作戰我們要用持久的打算,軍隊的糧草,冬天的寒之,士兵的餉銀,傷兵的救治工作,軍隊的宣傳工作,俘虜偶的安置,百姓的安置……這些都是重中之中,關系到戰事的順利,李大人你可以要肩負起來。“

王鐵知道,李綱雖然軍事上有缺陷,但是他在政治宣傳上和后勤的管理上,絕對是一把好手。

“臣定當竭盡所能,完燕王的命令,讓前線將士安心打仗。”

李綱上前領命。

大宋虛弱的時候,西夏趁火打劫,燕王現在要滅掉西夏,自然是所有人都樂意看到的。

“來人……”

王鐵沖外面喊了一聲。

兩個百夫長走了進來。

“李大人,鑒于事復雜繁多,就調撥二百親衛給你,他們既是你的護衛兵,也是你的執法兵,凡是有對前線事宜攜帶的地方員,你有先斬后奏的權力。”

“老臣領命”

李綱恭敬的退了下去。

武將打仗,文搞后勤,看似顛覆太祖皇帝的重文輕武那一套,但是卻是專業的事讓專業的人來做。

李綱可謂是心服口服。

靖康元年的時候,在種師中和姚古救援太原失敗,李綱被宋欽宗任命為第三次救援太原主帥。

當時還沒有改名的李彥仙曾經上折子彈劾李綱,說他不知兵事。

后來李彥仙因為這事被人反彈劾,趙桓派人來拿他,李彥仙只能連夜逃走。

沒想到這才幾年時間,李彥仙就了第二次征討西夏的三軍主帥,而李綱則了為大軍提供支援的后方主帥。

掌控前線戰士的餉銀發放和糧草供應工作。

不得不說,這事多多有些戲劇

當然,王鐵并不是有意為之的。

那些常年跟西夏人打道將領,在場的有種師中,韓世忠,曲端,李彥仙這些人。

可是種師中年紀太大,力跟不上,韓世忠的威不夠,曲端軍事能力不如李彥仙。

想來想去,只有李彥仙最合適。

李綱的組織能力那是毋庸置疑的。

他在第一次東京保衛戰中就已經證明自己。

當時的皇帝宋欽宗是個搖擺一派,在求和和主戰中左右跳橫。

放眼滿朝文武,只有李綱一人孤抗敵。

這樣的功績擺在那里,用他來做大軍后勤的工作是再合適不過了。

對李綱的任命完,就代表著布置征討西夏的事結束。

眾人紛紛離開府衙,出,前往各自的駐地,開始準備進攻西夏的事宜。

……

待眾人離開,剩下的一眾將領都圍攏過來。

這些人中,有關勝,林沖,花榮,秦明,呂方,郭盛,武松,李逵,鮑旭,焦,岳飛,王貴,張顯,湯懷,史文恭,楊再興,張所,馬擴,薛永,歐鵬,李助,時遷,郭藥師,龐萬春,鄧元覺,魯智深,史進,韓世忠,梁紅玉,耶律余睹……

一大票武將沒有派出去呢。

謀士有宗澤,蕭嘉穗,權邦彥,孔彥威,張伯,張所,公孫勝,婁敏中……這些人也沒有派到征討西夏的戰爭中去。

獅子搏兔是燕王一貫的行事作風。

放做大量的人才不用,除非王鐵的腦袋進水了。

因此他們知道燕王將他們帶到來,一定有他的用意,肯定不會無的放矢。

“相信已經有人猜到本王的用意了,在與西夏國進行大戰的同時,我們要在東北,金國的老巢開辟第二戰場。”

“在金國的老巢開辟第二戰場?”

眾人大為驚訝,原來燕王真的有兩線作戰的打算。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