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帝凰女毒天下 第七百六十三章 年幼離家

《帝凰女毒天下》 第七百六十三章 年幼離家

(續上章)陳鬧立時不鬧了,“生妹妹的藥?”

白雯很是認真地道:“待你娘吃了,就能給你生一個可又好玩的妹妹。你不尋藥給你娘吃,你怎會有妹妹?”

陳鬧想了片刻,收住了淚,著門前的莫氏,“祖母,我去給娘尋生妹妹的聖藥,待我尋到就回來。”

有一個可糯的妹妹,一直是陳鬧最大的願

小小的孩子依稀聽家裡的下人們說,他娘是因為因傷不能生妹妹,只要尋到藥,他就能有妹妹。

白雯抱住陳鬧,“尋聖藥可是很辛苦的,待你娘吃了你尋的藥,別說一個妹妹,就是兩個妹妹都能生。以後你有妹妹了,是當兄長的人,得有個做兄長的樣兒。”

陳闖牽著莫氏的手,在他後來的記憶,他永遠都記得,在那個初春的早上,天剛蒙蒙亮時,他的孿生弟弟帶著要給娘尋生妹妹的聖藥離開了,這一別,就是十三年。

十三年後,明明是長得一模一樣的兄弟二人,卻有了天然之別,以前家裡總說分不清,可後來陳鬧歸來,他們的氣度完全不同,僅從背影、神態就能分清,甚至連容貌都有了截然不同的差別。

陳闖掙開了莫氏的手,邁著小追著,裡喊著:“弟弟!弟弟……”

Advertisement

陳鬧沖著他擺手,“我去給娘尋聖藥,我要妹妹……”

陳闖追了一段,看著陳鬧被醫族的人抱上了馬背,陳鬧最喜歡騎馬,一有馬騎就樂,這會子更是興地大,“我要騎大馬,一直騎,一直騎。”

周通笑道:“那師叔就載著你,可好?”

“四叔?”

“不對,是師叔,那個長得最好看的是你師尊,銀發的是你師祖,我們都是你的師叔。”

陳闖正失落時,只聽一個聲音道:“闖兒,今兒起這麼早啊?”

卻是悟緣笑微微地立在不遠,他的後站著幾個出來采買的僧人,挑著擔兒,裡頭全是鹽。

陳闖指著不遠,“弟弟……他跟醫族人走了。”

“他有他的本事要學,你有你的路要走,要是家裡悶了,跟師父去寺裡住一段時間。”

陳闖回頭著莫氏,僧裡有幾個小沙彌,小的五六歲,很是有趣,他能與他們玩到一,可以一起習武,還能一起學經。

莫氏與莫松大娘出了府門,“大師起得真早。”

“寺裡的鹽沒了,又要添買香油、蠟燭,出來采買些。”他寵溺地將陳闖抱在懷裡,“聚散離合都是緣,你弟弟今日離開,他日還會回來,離開時你不高興,但他歸來時你定會喜悅。闖兒,這些都是人之常。”

莫氏覺得這悟緣大師真有趣,給一個不到五歲的孩子講這些,陳闖能聽得明白。

很擔心悟緣大師將好好的孫兒給教了一個小僧人,到時候還不得哭死。

悟緣大師道:“陳老夫人,闖兒我就先接寺裡去了,你若不放心,讓他的侍從跟著?”

莫松大娘當即令人去喚了兩個侍從來。

悟緣大師抱著陳闖回寺裡了。

走在大街上,經過菜市時,正看到幾個大戶人家的僕婦在那兒閑聊。

“莫九夫人的母族這一脈有疾,生了三個孩子都是病兒。”

“真的假的,不是說莫五公子健康聰明。”

“哪是生的,那是莫縣丞的玉姨娘生的,當年生了一個病兒,是個不男不的怪,出生就死了。莫縣丞顧面子,將鄉下莊子玉姨娘生的孩子抱回來。”

永樂邑就不會有,而這等大事,一傳十、十傳百,用不了幾天就能傳得人盡皆知。

只是,這已不是陳蘅能過問的事了。

讓世人不再近親結親,這就是造福萬民。

這也是昨日沒有阻止長子的原因。

子能看出莫五公子不是莫九夫人所出,難不子占過卦,還是從面相上看出來的。

莫五公子一個七八歲的小孩子,單從面相還真瞧不出長得像誰,再大些才能瞧分明。

陳蘅上了車輦。

白染叮囑長子留下繼續給陳葳瞧,又留了兩個醫族弟子給他打下手。

子會繼續住在元宅。

白染低聲道:“木龍角對我族極為重要,你有時間,可再去道走走,再尋尋,看是不是有我們尋的地方。”

子揖手道:“弟子定全力以赴再尋木龍角。”

白染道:“保住子,為師在家等你。”

“恭送師尊。”

白染乘的馬車,他又尋了一大箱子的書為伴,一路回去,這些書就夠了。

陳蘅的馬車裡除了書還有琴棋。

元蕓道:“夫人若是困了,且再睡會兒。”

不遠,傳來一個婦人的聲音:“郡主,民婦風鈴拜見郡主!”

陳蘅挑起車簾,不遠,立著一個裹著藍底白碎花的婦人,後立著一個憨厚的差捕。

風鈴懷抱著一只包袱,“郡主,這是民婦給張郎做的鞋,煩請郡主帶給張郎。四下行走,最是費鞋,以前總說外頭買的鞋不結實,穿著不舒服,這些都是民婦給做的。”

張萍臨離開時,特意將那一進的宅子過籍給了風鈴,上頭寫的是風鈴的名字,又給風鈴在城外置了二十畝中等田,這些田地是賃給兩戶人家的,每年能收四租子,足夠風鈴一家四口吃用。

對張萍給風鈴家業的事,張夫人頗有微詞,張家夫人更是挑唆張夫人和張萍鬧,先是讓張萍把司法一職讓給其長兄,後又挑灘張夫人給張萍尋婆家。

張萍子驕傲,不願嫁給非心中所想的男子為婦,索再度離開永樂邑,跟馮娥去了北燕。

陳蘅實在不明白,張家為什麼一再要為難張萍這個子。

子在外行事,付出的努力遠比男子更多。

張萍擁有的一切,都是努力得來的。

可張家只看到了鮮,毫沒想的付出,就想從手裡摘取勝利的果實。

陳蘅令白雯接過包袱,“風鈴,張郎在北國過得很好,你不必為擔心,你們一家能過得平安喜樂。”

子要強,也太優秀,天下的郎君都配不上。”

張萍曾心過的人是王灼,王灼選擇了馮娥。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