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帝凰女毒天下 第二百三十九章 咫尺傳話人

《帝凰女毒天下》 第二百三十九章 咫尺傳話人

祭司只有醫族才有,他出生之後,失了生母,北燕皇帝封醫族大祭司為國師。

陳蘅跳完玄門法的祈禱舞,低聲道:“要配以咒語才有用,可惜咒語不能輕易使用,若是有機會試試就好了。”

又打了一遍凰影拳,作比以前更為純

漸明,僕婦、侍們開始忙碌,揮掃帚的、打水的、取晨食的……

陳蘅又打了一遍,收住招式,往珠蕊閣方向奔去。

慕容慬已先一步回去,讓杜鵑在小廚房裡提了兩桶熱水上閨閣,依舊在水裡加了藥

杜鵑道:“郡主,香湯已預備好,聽說郡主一早去梅林習武了?”

不過與往常不同,五更後又練了一陣,算起來,昨晚可是習了近兩個時辰。

慕容慬出手,掌心是幾枚藥丸,示意服下。

陳蘅接過藥丸含在裡,和著一口清水吞咽。

他不想與說話,也不想與他說。

陳蘅轉上了樓梯。

慕容慬言又止,“杜鵑。”

“朱雀,你有事。”

\膏已經做好了,大司馬府送來的藥材只值兩瓶\膏,讓你家郡主瞧著辦。”他拿出一瓶\膏,“這是給你家郡主的,不稀罕用,不喜歡繼續藏到盒匣裡好了。”

他是男人,居然這般小心眼,真不與說話了?

Advertisement

陳蘅嘟了嘟,給藥丸,給\膏,就是不與說話。

杜鵑捧著\膏,笑道:“朱雀,能送我一點不?我不要太多,就半瓶,不,小半瓶就知足了。”

“可以給你小半瓶,用過晨食來我屋裡取。”

“謝謝朱雀。”

陳蘅坐在浴桶裡閉目養神,這浴湯很舒服,泡著時讓人覺得溫暖,闔上雙眸就睡了,睡得正香,聽見一個鬼\魅般的聲音在院子裡吼:“郡主該起來了!”

陳蘅起時,猶豫中還是選擇了抹\膏,別人用\膏抹臉,用來抹全,照這樣用下去,恐怕三五天就得用一瓶。

“杜鵑,告訴朱雀,我試用了\膏,很好使,可惜一瓶太,只夠用我幾日的,多討幾瓶來。”

一瓶只夠用幾日?

的臉有這麼大?

慕容慬看著過來討\膏的杜鵑,“是怎麼用的?”

杜鵑很認真地道:“郡主說臉就不必抹了,得保養全。”陪著笑臉,“一瓶亦用不了幾日。”

這是抹臉的,是抹臉的好不好?

用來抹全

真真是暴殄天

就是故意和他作對。

“讓等著吧,想抹全的,我重新調制,得過幾日才有。”

杜鵑跑回閨閣傳話。

陳蘅道:“你告訴他,在他制出來前,得供足我用的\膏。”

杜鵑進了東廂房,小心地將陳蘅的意思說了。

“告訴郡主,我兩個月只供一瓶,要多的,二十金一瓶。”

慕容慬繼續搗鼓自己的藥材。

杜鵑再回閨閣。

一早上,莫春娘、黃鸝就瞧見杜鵑樓上到東廂,從東廂到樓上來回的跑。

兩個人的眸追著杜鵑轉,杜鵑累得氣籲籲。

斷斷續續地道:“朱雀,郡主說,你不用再給遞話,歇下了。”

慕容慬低應一聲,拿出兩只小瓷瓶。

杜鵑接過。

黃鸝打開自己的,一臉錯愕:“為什麼我是半瓶,是一瓶?”

慕容慬道:“杜鵑幫我們遞話辛苦,多出的半瓶是本公子賞的。”

早前還覺得杜鵑可憐,被郡主和朱雀指使得來回傳話,如果跑上一個時辰能得半瓶\膏,也樂意。

這一次,陳蘅睡到巳正醒轉,渾舒坦,與前幾日的痛楚相比,輕如燕,神清氣爽。

莫春娘道:“瑞華堂遞話來,夫人說,如果郡主大好了,就去瑞華堂與宜二夫人見禮,箏三郎、籮七郎都在。”

“我一會兒就去。”

陳蘅前世並不曾見過穎川湘老太爺的孫兒孫

陳箏是湘老太爺嫡長子陳守的嫡次,這次接到陳安寫的信,知陳安想提攜族人,特意讓陳箏隨陳宜一家來都城,想讓宜二夫人與莫氏在都城給覓一門良緣。

陳籮是陳宜的嫡,陳寶有三個嫡出子,這次同來的還是陳寶的兩房侍妾與二人育有兩個庶出子

陳蘅到時,正瞧見花廳左上首坐著一個華婦人,穿戴得,舉止大方,後怯生生地立著兩個貌婦人,兩人側又立了一對年男,皆是十二三歲的模樣的。

在婦人的下手方向,坐著兩個眉眼如花的,一個長著容長臉蛋、柳葉眉,另一個是標準的滿月臉,與華婦人有幾分酷似。

陳蘅福了福,“給阿娘請安。”

宜二夫人笑道:“這是永樂侄兒吧,嘖嘖,真是天仙般的人,我活了大半輩子還是第一次瞧到這麼標致的人。”

陳蘅垂眸,實在扮不出害,但這模樣落在莫氏與宜二夫人眼裡,就是害

宜二夫人迭聲道:“瞧我,郎怕,倒說得不好意思了。”

莫氏道:“宜二弟妹是不知,皮起來,能讓人頭痛。”手拉住陳蘅的手,笑著道:“那是你守伯父家的嫡次——阿箏,比你要長幾個月。”

陳蘅行了半禮。“見過箏姐姐。”

“那個一笑有酒窩,瞧著很喜慶的是你寶叔父家的籮妹妹,翻年十四。”

陳籮起,規規矩矩地行了個禮。

陳蘅道:“母親,明兒是王氏書畫會開社的日子,我引薦箏姐姐、籮妹妹會。”

宜二夫人凝了一下,若有所思。

陳箏、陳籮喜出外,早在穎川時就聽人說過都城貴們的事。

莫氏道:“這孩子上回參加書畫會的秋季鬥技,與王家三郎君同得了第一,贏了引薦名額。前幾日,西府想讓阿蘅引薦了去,初五一大早,西府的幾個郎就堵在府門前,想纏著引薦會。”

一邊是堂姐妹,一邊是族中姐妹,照著道理,自是堂姐妹更親些,宜二夫人與兩個郎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兒。

他們在穎川時,就聽說過都城的王氏書畫會、謝氏詩文會、崔氏琴音會,這都是都城郎君、貴們的好去,能進這些會社,他日就能爭取到一門好親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