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古代言情 帝凰女毒天下 第二百三十一章 穿越女馮娥

《帝凰女毒天下》 第二百三十一章 穿越女馮娥

(續上章)並將他們帶回不同的家,於他們來說,一切又得重新開始。

陳蘅倒是聽說,清河大長公主生前給自己的三個兒都弄了一份不錯的家業,長子燕赤峰早在十二年前就開始打理公主府的產業,田莊、店鋪上的事沒,此人他日就算不仕,做個富家翁綽綽有餘。

次子袁天寶,是真真被養廢了,上有長兄,下有妹,與公主府的面/首有些相似,不思進取,一心想尋個份尊崇的公主或貴婦,為面首,有貴婦養著他就好。

莫春娘繼續道:“馮郎頗耐心,在前院花廳吃茶,茶換了三回,依舊不急不燥,不慌不。晌午時,備了桌席面招待,也算不得多好的,只是照了府裡的規矩預備的八菜一湯,也用了……”

一個人的席面,莫春娘只是作為珠蕊閣的管事僕婦出面,替馮娥盛了飯,布了兩回菜,之後就由小丫頭們代勞了。

陳蘅過窗戶向東廂房,門窗半闔,瞧不見人影。

莫春娘道:“正晌時,朱雀出過房門,用過晌午又回屋了。”

對慕容慬,珠蕊閣上下都是寬容的,他除了制藥、配藥,就沒其他的事。

前世時,清河大長公主是在明年的五月殯天,死法與今生一般。

馮娥後來怎麼了?

Advertisement

陳蘅努力地想,卻怎麼也想不起

只知道,燕赤峰隨生父燕赤白離開了都城,後來曾有傳言,他去了燕赤家的祖籍,在那裡做了一個富家翁,娶妻生子。

袁天寶不被袁家上下所接,袁大司馬只得將他安置在別苑之中,又挑了婆子、侍、侍從服侍,可袁天寶不知幾時與六公主德馨相識,了六公主養在府中的面/首之一。

馮娥……

對於此的事,知曉得不多。

莫春娘道:“郡主若不想見,可拒絕。”

不見?外頭不得又要議論一番。

清河大長公主沒了,但答應過的事,依舊會去做。

馮娥等了幾個時辰,還不見,頗有不近人

陳蘅也想知道,馮娥到底是個怎樣的子?

是要引薦此書畫會的,不希馮娥太過招謠,也不想惹出大麻煩,若是出了大事,或是做出丟臉的事,連也會被人笑話。

朝廷引薦仕,引薦之人犯了大錯,舉薦人也會到連累。

此理同然,雖然昔日清河大公主是迫於,但想對馮娥多一些了解。

“杜鵑,替我梳洗一番,一會兒請馮郎到院花廳。”

“是。”

白鷺、燕兒領著馮娥主僕四人進院。

珠蕊閣院是個井字庭院,東、西各有廂房,又一座二層樓高的三間正房。院中種有花木,用薔薇、月季搭建了一個不大的花廊,雖是深冬,月季的綠葉長得鬱鬱蔥蔥,院中小徑兩側又種有蘭草,在西南角,植有一棵梨樹,瞧著有些年頭了。

花廳上,陳蘅半倚在暖榻上,一兒家的憨之態,中間隔了一道屏風。

馮娥難掩激,來不及打量屋中的擺設,連連福行禮:“小馮娥拜見郡主娘娘!”

莫春娘面錯愕,今日觀察了幾個時辰,覺得這郎知禮節,怎麼一出口就說錯話了。

陳蘅沉道:“郡主娘娘……”從未聽過這樣的稱呼,“是馮商賈家鄉的稱呼?”

馮娥愣怔,因中央隔著屏風,瞧不清陳蘅的面容,心裡默哀:今兒等了幾個時辰,就為了得見這位名垂青史的傳奇子,現在見著了,怎麼張口就說錯話。

娘娘?

現在是三國鼎立的燕、晉、魏之時,還沒有這個稱呼,這可是大朝時期才有的尊稱,最初“娘娘”是稱太宗皇帝的皇後,後來到了高宗皇帝時期,這稱呼就了後宮二品嬪、一品妃與皇後的尊稱。

一激,就給弄錯了。

馮娥忙垂首,恭敬地道:“郡主恕罪,這……這是我父親家鄉的鄉下村民對宮中貴人、公主、郡主們的敬稱。”

“皇後殿下母儀天下,乃天下萬千百姓之母。娘娘,這稱呼倒也切……”

馮娥傻傻地看著屏風後頭的人,瞧不真切,但可以肯定,是一個長得極子。

陳蘅向莫春娘:你不是說,最是個好兒,又有耐心的,可我怎瞧著,就是一個好奇的郎。

莫春娘有些慚愧地垂首。

陳蘅道:“馮郎,請座,今日讓你久等了。”

“沒!沒,小今天也沒等多久,小在家裡閑著也是閑著,能等郡主,是小的榮幸。”

馮娥小心翼翼地坐在右側椅上。

陳蘅道:“雖說清河大長公主不在了,可昔日我應之事就不會失信……”

是馮氏郎,自要替家中思量一二。

唉……

誰讓占了人家的子,又喚馮多金一聲“阿耶”,總不能什麼也不做。

如果馮多金不能盡快尋到新的靠山,馮家將來如何還真不好說。

馮娥生怕誤會,忙道:“小登門是擔心郡主的子,馮家鋪上正好有些合用的藥材,小就給送來了,只盼郡主早日康複。”

陳蘅心下很奇怪,這子雖沒有諂結之意,可字字句句間卻又有恭謹、示好之心。“你費心了。”

“能為郡主效力,是我馮家的榮幸,今日小登門,還有一件要事,想請郡主示下。”

陳蘅道:“你且說來聽聽。”

“郡主知道馮家是生意人,早前與清河大長公主、便是我的義母合作經商,每年分一份利錢給清河公主府,我們馮家願與郡主合作,也不要郡主心,只需我馮家生意遇到麻煩時,請郡主派人幫扶一二……”

莫春娘輕喝一聲:“大膽,我家郡主乃是金枝玉葉,怎會去做生意?”

陳蘅抬手,打住了莫春娘的話。

如果是前世的陳蘅,肯定不會答應。

活了一世,自是明白這裡頭的彎彎繞,這可是一本萬利的生意,不需要投錢,也不需要投人,只需要給馮家一些庇護,每年就能分得一筆銀錢帳。

這些生意人,自不會真的出事,他們換了靠山,自己就會說出去,也免同行排、他人算計,真出大麻煩的不多。

馮娥壯著膽子道:“我們馮家每年願奉上三,不,四盈利,不知郡主可願意?”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