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我要做太孫 第506章 意外驚喜

《我要做太孫》 第506章 意外驚喜

 謹殿里,鐵鉉正在稟報。

 道:“啟稟陛下,之前對方派人跟著微臣來到京城,微臣到了曹國公的府上,才把對方擺,可見對方也是一個非常謹慎之人……

 “王義傳來消息,那位與他進行貿易的高公子,攜帶著貨去了寧波府,之后就一直按兵不,沒有任何作……

 陛下,微臣近日準備前往寧波府,一探究竟。”

 朱允熥坐在椅子上搖了搖頭,“你都說了對方謹慎,還去干什麼?

 對方既然暫且下貨不出手,就是想要等風聲過之后再做打算,這要等多久?難道你還能一直在寧波府等著他們不。”

 “可是,陛下,對方既然已經上鉤了,若是不能夠清他們的底細,將他們繩之于法……”

 朱允熥想了一下道:“現在對方既然知道你和王義的關系,如果被他們察覺到你前去,那就了馬腳,

 況且商貿司今年還有許多事要做,你也離不開人,

 這樣吧,馬和忙完了市舶司的事,現在也是閑著,這件事就給他,讓他和王義看著辦吧。”

 “是,微臣遵命。”

 鐵鉉領命,并沒有堅持,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職責,陛下新君繼位用錢的地方肯定很多,

 如果說戶部是大明的錢袋子,那麼商貿司就是陛下的庫房!

 要是陛下無錢可用,那自己的罪過可就大了!

 鐵鉉將一個小盒子打開,放在朱允熥面前的桌案上,稟報說道:“陛下,這是王義在和對方易的時候,對方付給他的假幣……”

 生怕朱允熥誤會,又解釋道:“這些假幣只有一兩萬貫,而且品相還算不錯,王義想著拿來給陛下看一看,也就沒有過多追究。”

 朱允熥眉頭一皺,拿起桌子上的從前打量了一番,這里面的錢幾乎都是大錢,折二折五居多。

Advertisement

 與大明住到得銅錢相比,這些錢的含銅量明顯不足,雜質多了些。

 是風在一旁的王忠見狀,心又揪了起來。

 自己的這個弟弟,還真是……

 “鐵鉉,你在商貿司,與商賈來往較多,手上經過的錢也多,你收到過這些私鑄的錢幣嗎?”

 “回稟陛下,微臣好歹也是有,他們還沒有那麼大的膽子公然支付給朝廷假幣,這不是往槍頭上撞嗎,

 不過在民間,私鑄假錢的事并不見,微臣家中親人在購買東西的時候,就收到過……”

 說著從出兩枚銅錢,起遞給一旁的王忠,王忠便把它轉了上去。

 朱允熥看了一眼,一枚是一文的銅錢,另外一枚則是折二銅錢,面值都不算高,不過這兩枚錢就假的太多了。

 銅錢上面坑坑洼洼的,明顯非常糙,而且也不對,沒有銅錢土黃,反而有些灰暗。

 鐵鉉解釋說道:“陛下,這兩枚銅錢的含銅量并不高,能夠有五就不錯了,另外加的有鉛,還有其一些錫,

 再加上鑄造的工藝不行,質地比較脆,摔在地上恐怕就要摔兩半,所以這就是一眼假……”

 朱允熥手里著這兩枚銅錢,“既然一眼就知道是假的,為什麼還收下?”

 如果說王義收假錢是為了查案,那還可以理解。可是鐵鉉在尋常生活的時候,為什麼還收這假錢?

 鐵鉉有些窘迫,支支吾吾的不敢回答。

 朱允熥也沒有勉強他,這涉及大明的貨幣制度,涉及到朱元璋對于貨幣的政策,他不敢輕易說話也可以理解。

 “這些私鑄的銅錢還有嗎,給朕找出來百十貫,朕有用。”

 “有有有,微臣稍后送來……”

 “嗯,今后商貿司的盈利,就與朕的承運庫對接,除了要使用的錢,剩下的就送到庫房里來吧,王忠,你負責與鐵鉉對接。”

 “是,微臣(奴婢)遵命!”

 鐵鉉告退離開,王忠很有眼的把那些假幣收到一旁,讓朱允熥有地方繼續理政務。

 朱允熥真有一種覺,奏章永遠也置不完!

 理玩了一摞,還有另外一摞。

 李福端來一杯茶,遞到朱允熥面前,關切的說道,“陛下,歇一歇吧,您都勞好一會兒了……”

 朱允熥正打開一份奏章,“嗯,先放著吧,我稍后再喝……”

 突然之間,盯著奏章的眼神一凝,整個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那上面,就連方才所到的疲憊也一掃而空!

 朱允熥又把奏章拿近一點兒,仔細查瞧了又瞧,終于確定自己沒有看錯!

 因為奏章上不但有解釋的文字,還畫了圖畫,上面是一棵樹,

 “李福,宣翰林院檢討陳誠覲見!”

 朱允熥忽然吩咐道,顯然心極為高興!

 李福不敢怠慢,趕讓小太監人,生怕陛下著急怪罪。

 侍立在一旁的張輔,很想看看看看那份奏章上到底寫了什麼讓陛下這麼喜悅,可是礙于旁站著一本正經的瞿陶,不敢造次,

 看奏章,可是大罪!

 這是要責罰的,哪怕是陛下的親信也不行。

 就算陛下不與他計較,可規矩就是規矩,瞿陶可不容許有人踐踏!

 張輔忍不住問道:“陛下,奏章上寫了什麼讓陛下如此高興?”

 意識到自己這話問的不妥,又生生的給自己找理由,“陛下龍大悅,微臣也想跟著沾沾福氣,與陛下賀喜!”

 朱允熥站起來,手里面依舊拿著那份奏章,高興的說道:“如果這是真的,確實是福氣!讓你沾一沾也無妨!”

 宣旨的小太監直奔翰林院,找到了陳誠,在說明來意之后,就拉著他前去謹殿,

 明明陳誠走得已經很快了,在快就得失儀了!

 可小太監仍舊在路上更是百般催促,生怕慢了一點,這讓他郁悶不已,要不是礙于他是傳旨太監,早就頂上幾句了!

 “微臣翰林院檢討陳誠,拜見陛下,陛下萬安!”

 急匆匆的來到殿中,行禮拜見陛下。

 朱允熥讓他平之后,看著這個一臉黝黑的文,不由得笑道:“陳檢討,朕記得你也也是大戶人家出,一直飽讀詩書,面貌俊白凈,怎麼現在這副模樣?

 莫不是安南的日頭太毒,把咱的子魯先生都曬黑了!”

 陳誠三十來歲的模樣,臉上暗淡,發出黝黑的澤,不過倒也很健康,不是病態無神的那種。

 似乎也臉上的健康,他整個人顯得非常神,一雙眼睛炯炯有神,在加上他材高大魁梧,倒有幾分武將的雄姿。

 “回稟陛下,微臣奉旨出使安南,解決丘溫邊界領升土糾紛,如今已經完使命,特回朝覲見。”

 陳誠這個人可不能小看,在歷史上,在有些歷史學家眼中,他幾乎是與鄭和其名的人

 在這個時空里,他依舊是洪武二十六年的舉人,二十七年的貢士,殿試三甲賜同進士出

 但是提前被朱允熥所賞識,洪武二十七年九月,命他出使西域撤里畏兀兒(今柴達木盆地西北地區)建安定衛、曲先衛、阿端衛,保衛邊疆。

 洪武二十八年十一月,朱允熥升他為翰林院檢討,正七品,又命他奉詔出使安南,解決丘溫邊界領土糾紛。

 朱允熥贊許的說道:“嗯,瘦了,也神了,不錯,卿平,賜座!”

 “多謝陛下!”

 陳誠恭敬的坐在凳子上,首先向朱允熥匯報了自己的使命,是如何出使安南解決邊境糾紛的。

 安南雖然是明朝的藩屬國,可是它可并不老實,多次在邊境問題上與大明產生沖突,有時候甚至產生了流事件。

 不過都是小規模的沖突,最多也是死傷幾個人,這邊大明態度一強,他們又了回去,

 之后就懲治幾個人,算是給大明一個代。

 盡管不敢公然與大明為敵,可是這樣幾次三番生出事端,也讓人心生厭煩!

 陳誠在講他出使的過程,朱允熥現在靜靜的聽他訴說沒有任何的焦急,也沒有催促,似乎從剛才的喜悅當中完全走了出來。

 等陳誠說完公事,又道:“陛下,再微臣出使安南的時候,陛下曾經囑咐微臣要尋找一種會留白水的樹,

 微臣在安南走訪了很多地方,也向許多人打聽,終于不負使命找到了,只不過是不是如陛下所說的,微臣不敢肯定……”

 朱允熥坐在椅子上揚了揚手中的奏章,道:“你說的是這個嗎?”

 奏章正好顯示陳誠所畫的那張圖。

 “回稟陛下,正是此樹,不知道……”

 朱允熥位置可否,詢問說道:“你在當地是怎麼找到的?這樣的樹有多?”

 陳誠回答道:“回稟陛下,這樹是微臣在安南南部的清化沿海地方所找到的……”

 陳誠為作為大明使者,出使安南國,所到的自然是上賓的待遇,沒有人為公然與他為難。

 所以陳誠就可以借口了解安南的風土人,可以在安南國,并且陳誠也暗中派出人在民間打聽詢問。

 朱允熥其實也不知道如何形容那種樹,他以前也僅僅是在網絡圖片上見過,而且因為拍攝的距離較遠,呈現的也是一棵樹,肯定細節之不是很清楚。

 再說了,網絡上倒是有局部的高清大圖,可誰閑的沒事兒關注哪個?

 所以當時朱允熥就告訴陳誠這棵樹有兩個特點,第一:用刀在樹皮上劃開一個口子,就會流出白

 第二,這些會凝固,并且有一定的彈

 至于彈如何,朱允熥也沒有說,因為他實在不知道!

 因為這是陛下所代的,所以陳誠非常看重,開出了很高的賞格,就是為了不負陛下所托。

 盡管終于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讓他得得到了消息,陳誠害怕被安南國的國君和大臣知道,就悄悄派遣隨從前去驗證。

 “陛下,據微臣的查驗,這種樹有五六十樹,兩丈以上的大樹有二十來棵,一丈以下的有十余棵……”

 “另外,微臣據陛下的囑托,特意砍了一些枝條,藏在行理貨品當中,一廣東布政使司,就命人尋了一塊好地,趕上種植,只是不知道能不能活……

 “還有,微臣命人刨開樹皮,此樹確實流出白,之后會凝固,微臣帶回來了一些,不知陛下是否……”

 “呈上來,讓朕看看!”

 當幾塊兒的凝塊展在面前,朱允熥終于出了舒心的笑容!

 這次笑得比之前更加喜悅。

 “陳卿,你立了大功啊!傳朕旨意,翰林院檢討陳誠,出使安南,解決邊境爭端,立有功勛,升兩級!”

 “微臣多謝陛下隆恩!”

 朱允熥道:“朕給這樹取名為橡膠樹,賞賜種植此樹的人,命他務必竭盡所能,不可有所閃失!”

 朱允熥之所以如此看重,是因為橡膠樹實在太重要了!

 而且在安南國發現橡膠樹,也是一件非常驚喜的事!

 在后世的文獻當中記載,橡膠樹原產自于南洲的亞馬遜地區,在史前時期,橡膠只有南的印第安人對其進行簡單的開采和利用。

 最初的時候,橡膠可能是被當作財富或極其珍貴的品使用。

 公元前五百年左右,墨西哥特瓦坎一帶因生產橡膠而形了一個橡膠之國——奧爾麥克王國。

 在一幅六世紀的壁畫上,畫有阿茲特克人向部落首領進貢生膠的景。

 南土著百姓稱橡膠樹為“會哭泣的樹”,只要小心切開樹皮,的膠就會緩緩流出,因此也被稱為“流淚的樹”,這倒是和他們以后的經歷非常相似……

 按理說,橡膠樹是在大航海開啟之后,才被帶到了歐洲,后來才被帶到東南亞地區,

 但歷史的記載也不是絕對的,有時候因著數目很,且地偏僻,再加上幾乎沒有什麼利用價值,所以不被人注意罷了。

 這種事很常見。

 就拿雜水稻來說,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高深,可能得很高的技、設備,多年研究才能搞出來。

 但事實上,雜水稻早就有了!

 袁老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了一株天然的雜水稻,產量極高,這才開啟了養活全人類的功績。

 但別的地方未嘗就沒有天然的雜水稻,只不過沒被人發現注意罷了。

 事實上,朱允熥在派人出使西洋各國的時候,也都囑咐他們要尋找橡膠樹,只不過他們一無所獲。

 沒想到陳誠給了自己一個意外之喜!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