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萬曆駕到 第二百一十五章 開花結果

《萬曆駕到》 第二百一十五章 開花結果

聽了甄志靜的話,徐德和趙廉同時鬆了一口氣,報沒有錯就好。互相對視了一眼,趙廉再一次問道:“你們都是怎麼接貨的?有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

甄志靜也不敢瞞,將所有的事都說了,然後他就被帶下去了。

“徐公公,看來這一次怕是要前功盡棄啊!”等到甄志靜走了,趙廉忍不住嘆了一口氣說道。

按照甄志靜的說法,他們與那些紅夷倒是沒什麼約定,畢竟這麼多年也沒出過什麼事。只不過有沒有人把消息傳遞出去,還真就不一定。

畢竟當時甄家的事靜不小,加上殺了不真倭,有沒有送消息出去甄志靜也不敢保證。

不過想來這麼多的人,有一個人送信,消息就走了,這個可能還是非常大的。

聽了趙廉的話,徐德倒是沒什麼表現,只是淡笑著說道:“事到如今,咱們也就是盡人事聽天命,一方面嚴查消息走,二來做好準備,三天之後接船。”

到了這個時候,也只能如此了,趙廉點了點頭,算是認同了徐德的意見。

京城,紫城,文華殿。

過了年之後,天雖然漸漸的轉暖了,可是這大晴天也讓人有些不了。不過剛過初春,這天氣居然有幾分炎熱的意思了,關鍵是不下雨啊!

自從過完年,無論是雨還是雪,真的是一點都沒下。

據以往的經驗,這春旱怕是又要來了,簡直坑人的要命。

朱翊鈞嘆了一口氣,有些心煩氣躁,老天爺又開始鬧脾氣了。老天爺心一旦不好,地上的日子就不好過,無論是百姓還是自己這個皇帝,全都期待著風調雨順。

雖然明知道不可能,可是朱翊鈞心裡面還是難免會有想法。

Advertisement

朱翊鈞也無數次的幻想過,自己這隻蝴蝶扇的小翅膀,直接把這一次的地球小冰川期給扇沒了。那樣自己的日子不就好過了,也不用這樣糾結了,現在看來是自己想多了。

走回到自己的龍椅上,手拿起面前的奏摺,朱翊鈞有些疲憊的嘆了一口氣。

每一次自己面對這些奏摺都需要很大的勇氣,多是一方面,關鍵是裡面的容,真的是說什麼的都有。有的人甚至在辭藻上下了很大的功夫,用詞不可謂不華麗,用典不可謂不準,可是卻看的朱翊鈞一陣陣的頭大。

看了一眼張鯨,朱翊鈞直接吩咐道:“傳旨給閣。”

張鯨一愣,連忙躬著子仔細聽。

“讓閣行文六部以及各個衙門,以後所有的奏摺全部簡,只說事,省掉一切不必要的言辭。”朱翊鈞說到這裡,怒氣衝衝的說道:“他們是不是以爲朕看著不累?”

“告訴他們,這不是科舉做文章,這是寫奏摺,誰在寫的羅裡吧嗦的,寫一歇沒用的屁話,就給朕去教書。”

聽到自己家的皇爺大發雷霆,甚至連俗之語都出來了,張鯨怎麼可能不知道自己家的皇爺這是氣到了極點了。不敢有毫的耽擱,張鯨連忙躬道:“老奴這就去辦!”

等到張鯨走了,朱翊鈞無奈的嘆了一口氣,調集自己的勇氣,手拿起了一份奏摺開始翻看。

他算是明白爲什麼大明的皇帝都煩這些了,無休無止的重複,每天都是這樣的生活,還不時要被臣子的奏摺氣一下,爲了博名,什麼七八糟的話都敢說。

上這份奏摺的是曾省吾,朱翊鈞發現還是有人懂自己的。

比如曾省吾這份奏摺就沒什麼七八糟的話,基本上就是一個總結匯報。

大同衛的軍改已經完了,裁汰的士卒也做了安排,土地也分完了,募兵也完了,裝備也發到位了,防線的從新構建也完了,一切都走上了正軌。

大同衛的紡廠也開始建造了,爭取在春耕之前建造完

在奏摺的最後面,曾省吾向朱翊鈞請旨對宣府進行軍改。看到大同衛這邊熱火朝天的景象,宣府那邊有些不住了,軍戶們軍改的呼聲很高。

顯然這些年軍戶們被迫的狠了,現在看到大同衛的境況,他們怎麼能不羨慕,不想要。

曾省吾還提出了儘快任命教諭的事,並且讓朱翊鈞批一些錢,在大同衛等地建立私塾。

這個提議倒是引起了朱翊鈞的注意,手敲打著奏摺,朱翊鈞覺得這是一個切點,一個建立國有制學校的好機會。比起江南等等私塾學院遍地的地方,顯然西北這種基礎差的更合適。

教導一些不一樣的東西也不會引起軒然大波,這一點非常好。

“半軍事化的學校!”朱翊鈞想了想就敲定了這一點,大同衛的百姓大多面對過瓦剌,尤其是那些軍戶。建造半軍事化的學校,在那裡反對聲會小很多。

有利於自己推廣學文練武的風氣,爭取讓儒門子弟想起以前儒生是什麼樣子。

出將相,持劍砍人都不在話下,這方面心學就比較合適了。要知道心學裡面可是有何心這樣的人存在,學文又練武,而且劍法還很厲害。

只不過何心現在死了,但是自己還有李贄啊!

“讓李贄帶一批人過去,或許是一個好辦法。”朱翊鈞如此想到。

手將曾省吾的奏摺放到了一邊,朱翊鈞覺得這件事自己需要好好的考慮和研究一下。宣府軍改的事,倒是可以提上日程了,這一點倒是沒什麼意外。

有了大同的先例,宣府的軍改應該會順利很多。

手拿起了第二份奏摺,這是張維賢上的奏摺。

在這份奏摺上面,張維賢詳細的介紹了軍改的過程,以及遇到的一些問題。後面則是寫了募兵進訓練的事宜,以及請朱翊鈞調講武堂學員給他的想法。

這個朱翊鈞倒是不想反對,講武堂的確有人要實習了。

這些人派到大同去也好,學一學,歷練一下,將來也能派上用場。加上大同衛是新募兵,朱翊鈞也希能夠爲大同衛帶去一些新鮮的東西,講武堂的學生就很合適。

朱翊鈞放下張維賢的奏摺,臉上出了一抹笑容,這些奏摺看著真舒服,因爲這代表著他的就。

十五年了,自己用了十五年鋪墊,用了十五年安排各種手段,現在終於到了結果子的時候了。

再一次後拿起奏摺,這一份奏摺來自宋應昌。

天津造船廠的備料已經完了,天暖和了之後就會開始建造。朱翊鈞前幾天派去的武備司的人已經到了,水泥和紅磚也在準備中,將會大大的節省建造時間。

這又是一份讓朱翊鈞覺很舒服的奏摺,很不錯。

敲打著奏摺,朱翊鈞再一次陷了沉思,他準備春耕之後開始修路,修築水泥路。或許在後世水泥路的強度不夠,因爲後世要走機械車輛。

在這個時代,馬車是主要運力的時候,水泥路絕對是劃時代的產

第一條水泥路廖原就準備修到天津港,在積累了經驗之後,朱翊鈞準備上馬京城直通九邊的水泥路。一旦修通了這些路,京城的軍隊和資到九邊的速度和損耗都將大大的減。

等到造船廠那邊的船造出來,開通江南到天津的航線,江南的資就能源源不斷的運送到京城,再由京城快速的運往九邊。本降低,速度加快,代表著巨大的戰爭潛力。

軍隊整訓完,軍改完,道路建設完,然後就是自己揮師征伐草原的時候。

雖然不知道其他人在想什麼,但是廖原卻非常非常想幹這件事。大同府的衛所兵退下來之後可以去紡織廠做工,但是其他衛所的人卻不行。

朱翊鈞對他們有另外的安排,那就是建築隊。

務府的名字在各省招募大量的衛所裁汰士卒,將他們轉化爲專門的城建,正式工人。有福利,有待遇,有工資,這些人將會爲大明的第一批工人。

只不過這需要大比的錢財,不過朱翊鈞有信心,可以採取國家撥款加地方集資,或者賣點什麼。

按照朱翊鈞的計算,即便是缺錢也不會缺太多,大同衛那邊馬上就要開徵商稅了。一旦打開了這個缺口,自己就有錢做這些了,加上即將開放的海貿,自己絕對有錢幹這個。

現在的大明並不缺銀子,只要自己想辦法,怎麼也能湊出這個錢。

將宋應昌的奏摺放在一邊,朱翊鈞了一個懶腰,臉上的表頓時輕鬆了不。再一次拿起一份奏摺,朱翊鈞看了一下,居然是徐德的奏摺。

上面詳細的述說了突襲甄家的過程,以及發現甄家通倭的事

事實上對於甄家通倭的事,朱翊鈞倒是一點都不意外,沿海大族通倭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算不上什麼大事。至於徐德詢問的是福建那些人該怎麼置的,朱翊鈞腦子裡面的第一時間就閃過了幾個字:拉一批殺一批。

事實上像甄家這樣通倭的,沒什麼好商量,直接殺掉就可以了。

福建清理完就是江浙,然後就是廣西廣東等地,沿海這些省份必須清理一遍。拿掉一些人之後,自己這邊纔好下手,不過朱翊鈞也不會之過急,他準備用一年的時間來做這件事

等到沿海大族清理的差不多了,自己就可以提出開海了。

設立海關,建立市舶司,以務府爲主立對外貿易公司,現在荷蘭人的東印度公司在到劫掠,到搶奪,自己不去參合一下,那都對不起他們。

朱翊鈞就很想知道,一旦沿海的商人被放開了束縛,他們能發出多大的能量。

在大明如此束縛的況下,依舊有汪直有徐海,有李旦有鄭芝龍,一旦放開他們,並且自己在後面支持他們,他們能幹出一點什麼來,朱翊鈞還是期待的。

手將宋應昌的奏摺放到一邊,朱翊鈞開始繼續讀奏摺。

剩下的奏摺基本上就沒什麼大事了,事實上朱翊鈞看到的奏摺都是經過篩選的。一部分是在閣進行篩選的,閣能辦的事,有前例可援的事閣都理好了。

閣篩選了之後,司禮監也會進行篩選,把重要的和急切的奏摺放在上面。

忙碌了很久,朱翊鈞做的腰痠背疼,甚至連屁都麻了,他終於停止了上午的工作。前去傳旨的張鯨也回來了,同時也帶回來了一個人。

閣大學士王錫爵。

自從山東的事之後,朱翊鈞很是冷落過王錫爵一段時間,甚至連開藩的事都沒有再提起。王錫爵也知道朱翊鈞對他不滿了,所以這段時間他也是低調的很。

不過該做的事還是得做,藩的問題不解決是不行的。

王錫爵走進大殿之後,恭敬的給朱翊鈞行禮:“臣王錫爵參加陛下!”

朱翊鈞點了點頭,然後淡淡的開口說道:“免禮吧!”等到王錫爵站起子,朱翊鈞開口詢問道:“關於開藩的事卿琢磨的怎麼樣了?”

事實上明朝對藩王的限制,也導致了皇室能量的不足。

如果朝中有王爺爲,他們和文尿不到一個壺裡面,勳戚也有了領頭的人。當然了,這也會滋生王爺的野心,奪嫡會分裂員,但是也會產生一大堆的問題。

總之優劣都有,只是選擇不同面對的問題也就不同。

王錫爵聽了朱翊鈞的話,連忙躬說道:“臣已經有了計劃了!”

朱翊鈞點了點頭:“那就說說看吧!”

“臣想先從一位藩王開始。”王錫爵也知道,上一次自己已經被朱翊鈞不滿了,如果不是開藩需要自己,估計自己該回家了,所以開藩了他最後的稻草,一點也不敢怠慢。

“以一位藩王做出表率,然後在進一步其他的藩王開藩。”王錫爵說出了自己想到的辦法,然後等待著朱翊鈞的回答。

從一位藩王開始,不用想也知道,王錫爵所指的藩王肯定不是後面的藩王,而是枝繁葉茂的第一代藩王,因爲他們的家族譜系足夠龐大,也最有代表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