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萬曆駕到 第一百一十四章 藩禁

《萬曆駕到》 第一百一十四章 藩禁

對於李奕齊家中的事,孫承宗還是瞭解的,爲了讓李奕齊讀書,李家可是費了大力氣的。李奕齊的父親也是因爲窮困,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

現在聽李奕齊的話,孫承宗知道李奕齊的父親也是因爲窮困而死的。

“每年收的那點糧食,除了各種稅之後,也就剩下四。”李奕齊嘆了一口氣說道:“打柴,上山打獵,採藥,每年忙得要命,還有吃半年野菜。”

孫承宗拍了拍李奕齊的肩膀,安道:“我們現在做的,爲的就是以後不再有人和咱們一樣。”

“讓賢弟見笑了!”李奕齊點了點頭,隨後有些無奈的說道:“希咱們能做好吧!這片自留地是咱們開墾出來的,祭酒說了,等到收莊稼的時候,這些莊稼咱們還要收回家的。”

兩個人相視而笑。

“明天咱們就要離開了學堂了,到了大興縣,不然要一展抱負。”

孫承宗笑著說道。

隨著公務員的畢業,上任,代表著朱翊鈞對的改革正式展開了。這對大明場來說,是一小步,但是早晚會變一大步,而且是非常大的一步。

城,乾清宮。

朱翊鈞今天起的很早,因爲今天要上早朝,這些日子朝廷的事雖然不,可是朝堂上還算是安穩,沒出什麼大事。早朝朱翊鈞上的也沒神,可是又不能不去。

走進大殿,大臣們跪地參拜,然後就到了參奏的環節了。

不過參奏的都是小事,朱翊鈞按照舊例直接理就可以了。

“陛下,臣有本奏!”

原本以爲今天的早朝也就這麼混過去了,沒想到禮部侍郎王錫爵突然站了出來。不但讓朱翊鈞沒想到,在場的大臣也沒想到,他怎麼突然冒出來的。

Advertisement

無論是爲了什麼,禮部右侍郎站出來,事肯定不會小。

卿有何事?”朱翊鈞看著王錫爵,笑著問道。

“回陛下,臣請開藩!”王錫爵的聲音不大,但是說出來的話卻讓所有人子都是一震。不人都轉頭看向了王錫爵,這個傢伙是瘋了嗎?

朱翊鈞也沒想到王錫爵扔出這個一個大炸彈,開藩,這可不是小事啊!

所謂藩,指的是朝廷對藩王的制,自從祖朱棣強制削藩基本上拔除了藩王掌握過大的政治和軍事權力這一腹心之患,爲徹底杜絕危害,在祖朱棣以後,大明幾代皇帝一再加強對宗藩的監視、約束和限制,形了所謂“藩”。

對於藩,朱翊鈞也瞭解過,畢竟大明宗室已經到了不理不行的地步了,他們已經了國家的負擔了。如果在不理,那就真的會出問題的。

是從多方面對藩王和宗室的限制,其中包括宗藩不得預兵事,亦不許預政事,所有宗室均不許仕做,不許從事工商業。兩藩王之間非經奏準不得敘會相見,宗室有出城之

藩王就封后非經特許不得還京朝,不得與封地的往,甚至連與宗藩聯姻的也不得被選任當京

藩王不許自置王府的吏,亦不得拒絕由朝廷派來的王府。甚至還規定,宗室生子,必須向朝廷請名,名義上是由皇帝賜名。及其年長,又必須向朝廷請婚選配,不準“擅自婚配“。

還設立了名爲“高牆“的監獄,專用以囚被認爲犯的宗藩,在獄的經常有數百人。

“陛下,臣查閱了戶部清賬田地的魚鱗冊,大明全國的土地總計一千兩百萬頃,其中親王宗室佔地二百二十萬頃,佔總數的兩。”

聽起來多,可是大明上下多人,可是你也要看宗室多人。

朱翊鈞調閱過這方面的資料,在太祖朱元璋時期,有爵位的宗室人口爲五十八人,永樂年間增長不多爲一百二十七人。宗室增長真正走上快車道是嘉靖八年,當時共有八千二百零三名宗室,其中庶人二百七十五位、沒有爵位四千三百人。

到了嘉靖四十四年,則到了兩萬八千八百四十人,其後宗室人口開始瘋漲,短短二十年,總是人口就高達八萬人,到了現在,宗室人口已經突破了十萬了。

按照現在的規模繼續在增長下去,估計幾年就要翻番了。

宗室人口增長的確很迅速,可是十萬人而已,與大明整的人口規模比起來就沒多,可是他們居然擁有大明五分之一的耕地,這個比例就太恐怖了。

不過聽到一千二百萬頃田地的時候,朱翊鈞還是很欣的,這是張居正的績啊!

大明曾經進行過三次全國的大規模土地普查,建國之初,太祖皇帝朱元璋進行過一次,那次大明上下土地爲八百萬頃,到了祖時期,也進行過一次,土地爲七百萬頃。

短短兩代人,土地便被勳貴勳戚和豪強吞噬了一百萬頃。

這一百萬頃不是說不納稅,或者是免掉錢糧,而是消失不見了,就是被人給侵佔匿了。

到了正德年間,正德皇帝進行了一次全國的土地普查,整個大明的土地僅剩三百八十萬頃,不足太祖朱元璋時期的一半了。經歷了這麼多年的休養生息,大明人口快速增長,開墾了大量的荒地,結果土地卻不足開國時候的一半。

朱翊鈞估計能會正德皇帝的心思,估計氣瘋了都,正德皇帝還沒等到他收拾土地問題的時候,人就沒了。朱翊鈞不由的想到了張居正,如果正德有張居正,估計大明早就變了。

在朱翊鈞發散思維的時候,下面的王錫爵也沒停。

“去歲全國供給京城的米爲四百六十萬石,供給宗室的祿米則爲九百七十萬石,宗室祿米爲京城用米的兩倍還多。”王錫爵說道這裡,略微停頓了一下。

這是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大明的宗室已經爲朝廷的包袱了。

如果在過些年,宗室人口在翻倍,那朝廷上下就真的養活不起這些人了。

不過也有人單純的擔憂,或者真的覺得到了該改變的時候了,可是也有人看到了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皇帝的弟弟,潞王朱翊鏐。朝廷上下誰不知道太后在爲潞王選妃,準備大婚。

以太后對潞王的寵程度來說,大婚的規模自然不用說了,關鍵是隨後的就藩和賜地。

每一個藩王就藩都會有土地,以太后對潞王的寵程度來說,這個賞賜肯定不會。在這個時候提出開藩,這個時機掌握的很微妙,不人已經開始琢磨該怎麼做了。

朱翊鈞坐在龍椅上,半天沒說話,他怎麼會想不到。

了片刻,朱翊鈞看了一眼王錫爵,開口問道:“卿以爲該如何?”

“臣請限封爵之制,開四民之業,弛出。”王錫爵似乎早就準備好了,擲地有聲的說道。

雖然說得簡單,可是卻是每句話一條政策,所謂限封爵之制,說白了就是限制宗室的爵位。不能嫡子繼承爵位,次子繼續分封,如果那樣,大明的宗室只會越來越大。

開四民之業,說白了就是準許大明宗室參軍做經商種田。

這種說法只是說法,事實上就是取消宗室不得爲參軍的限制,畢竟現在大明的宗親大多數還沒淪落到經商和種田的地步。

最後一條,弛出,說白了就是放開宗室不得離開封地,藩王不得出城,不得回京的制。這一條可以說是爲了前面兩條服務的,沒這一條,前面兩條也沒意義了。

王錫爵的話出口,大殿上落針可聞,沒人開口說話。

是怎麼來的,沒人不知道,說白了這是皇上設定的。

大明可是有靖難的,祖一脈的天下是靖難來的,說白了就是造反。這也是爲什麼皇帝對藩王宗室如此防範的原因。我可以靖難的皇位,那別人也可以啊!

說白了就是爲了扼殺這種事再次發生,我雖然造反得天下,但是我不希我被造反。

現在提出開藩,雖然理由很充分,可是這個事要看皇上。不人已經覺得王錫爵膽子太大了,皇上要是不同意,王錫爵的下場估計不會太好了。

朱翊鈞嘆了一口氣,事實上他也知道這件事必須解決。

說起來簡單,可是做起來難,真的作起來,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絕對不是皇上一道聖旨的事。不過既然有人提出來了,那自己正好推波助瀾。

“開藩啊!”

朱翊鈞嘆了一句,下面的大臣就一哆嗦,這件事太敏了,大部分的大臣都不想摻和,稍有不慎,掉腦袋就是有可能的。自己伺候的這位皇帝陛下,可不是不敢殺人的主。

“事關重大,閣部議吧!”朱翊鈞想了想,開口說道。

閣部議,說白了就是看看大臣們怎麼說,徵求一下大臣們的意見。

這件事之後,大臣們也不想著在參奏什麼了,比起王錫爵的這份奏摺,別的奏摺都不算事了。宣佈退朝之後,朱翊鈞徑直回了乾清宮。

散朝之後,這個消息自然就快速的擴散了出去,尤其是在皇上弟弟要就藩的時候,這樣的消息傳遞的就更快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