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穿越時空 萬曆駕到 第八十四章 考公務員的孫承宗

《萬曆駕到》 第八十四章 考公務員的孫承宗

對於京城的讀書人來說,這一段朝廷的事還是很多的,先是推出了公務員制度,然後又要修忠正祠。雖然這兩件事關注的人很多,但是明顯能覺出關注這兩件事的不是一羣人。

關注忠正祠的,員更多,或者家裡有員的更多,然後就是舉人了。

關注公務員制度的,大部分是秀才以及秀才以下的讀書人。

在關注公務員制度的人裡面,大多數都是窮苦的讀書人。那些家裡有錢有勢的,他們對公務員制度本不上心,這不是他們的追求,也不是他們的理想。

他們沒那麼著急踏場,進士纔是他們的追求,反正他們也不用勞家裡面。

即便是有一小部分關注的,但是人數依舊很,這些人大多數科舉無,想著當的。更小的一部分,則是真的心有抱負,又科舉無,不想蹉跎歲月的。

比如孫承宗,他就是覺得自己科舉無,然後也不想蹉跎歲月之中的一個。

自從十六歲考中秀才之後,孫承宗連續考了三次舉人,然後還沒考中。說起來孫承宗覺得自己讀書還是不錯的,可是不知道怎麼就是考不上。

這種錯覺讓孫承宗覺得在家死讀書是沒戲的,於是便開始出門遊歷。

到了京城之後,孫承宗便開始了自己的教書生涯,畢竟京師是天子腳下,來到這裡他就不想走了。通過好友,孫承宗找了一份教書的工作。

在大理寺右丞姜壁的家裡面做先生,聽說公務員制度之後,孫承宗就坐不住了。

事實上對時政敏的孫承宗,早就意識到這是一個變的時代,從張居正推行的新政就知道了。只不過和大多數讀書人一樣,孫承宗對張居正的改革也持懷疑態度。

Advertisement

人對張居正的評價是四個字:攬權過甚!

不過在張居正死後,預想中的清算並沒有到來,皇上還對張居正異常的優渥,這一次的忠正祠據說也是要給張居正修祠,後來才擴大到給忠臣修祠的。

在聯想到皇上的政策,皇上的年齡,孫承宗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

“稚繩賢弟,你想好了?”

一個三十多歲的黑臉漢子看著孫承宗,開口問道:“這可不是小事,你還年輕,不必如此急切啊!在考幾屆,未必不能金榜題名啊!”

孫承宗看了一眼說話的男子,放下手中的酒杯,笑著說道:“我今年二十四歲,十六歲中秀才,很多人都說我是天才,天賦異稟,屬神之列。”

“可是連考三次,連一個舉人都沒考上,還說什麼金榜題名。”

比起黑臉男子,孫承宗的長相就好多了,方臉,五端正,很符合大明朝的審觀,在黑臉男子看來,長得如此奇偉,這是天生當的材料啊!

“稚繩賢弟,切不可做此打算,這世上大者何其多,何況你不過二十四歲,三十老明經,五十進士,科舉本就難求,那就更該孜孜不倦啊!”

看了一眼黑臉漢子,孫承宗知道他是爲了自己好,便笑著說道:“仲元兄,你以爲我是因爲三考失利而喪失了信心?”

張仲元看著孫承宗,沒有開口說話,臉上的表卻表現出了他就是這麼想的。

“讀書報國,這是小弟一直以來孜孜以求的,這公務員剛出來,難說這不是一條終南捷徑?我是可以繼續考,可是何時中舉人,何時中進士?”

“即便我下一科中了舉人,那我需要幾科中進士?”

“真的等到五十歲中進士,小弟還有幾年可做?”

孫承宗說的很淡然,可是張中元卻不知道怎麼反駁孫承宗,他也知道孫承宗說的是實話。下一科中舉人,下一科中進士,這話說出來,他自己都不信。

如果孫承宗有這個能耐,他早就中舉了,也不會連考三次都不中了。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誰知道幾年後會如何,現在既然有機會了,爲什麼不去做?我願意去做,而且我相信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一口喝乾了杯中的酒,孫承宗語氣堅定的說道,他的目順著窗子飄了出去,飄向了大明的皇宮。

“中興之主,當有中興之臣,想做中興之臣,沒有大魄力,大決斷,怎麼行?”

這話孫承宗沒說出口,但是這是他在心裡面告訴自己的。與其賭那看起來不通的科舉之路,自己更願意賭皇宮裡面的那位年天子,爲自己搏一個前程。

“仲元兄,小弟明日就要去參加公務員考試了,祝願小弟考過吧!”說完這句話,孫承宗拿出一把銅錢放在桌子上,笑著說道:“小二,結賬!”

看著孫承宗邁著大步而去,張中元嘆了一口氣,無奈的搖了搖頭。

城,文華殿。

朱翊鈞此時也在關注著公務員考試,這一次的考試很重要,也是他非常看重的考試,這是星火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朱翊鈞現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培養這點火種。

朱翊鈞不知道,明末的名臣孫承宗已經準備投到這場大火之中了,準備爲火種了。

事實上孫承宗的科舉之路一直不順,前世他四十多歲才中進士,雖然沒到五十,可是也沒差幾年了。只不過孫承宗也不知道的事是,他活的足夠長。

崇禎十一年,清軍大舉進攻,十一月,進攻高。賦閒在家的孫承宗率全城軍民守城,城破被擒,自縊而死。他的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八個侄孫戰死,孫家百餘人遇難,孫承宗時年七十六歲。

如果朱翊鈞知道孫承宗去考公務員,必然非常的高興,衝著這個名字,那就需要著重培養。

“明日的考試準備的差不多了吧?”朱翊鈞看著站在下面的幾個人,笑著問道。

這一次的公務員考試,組織者一共有三個,一個是海瑞,一個是徐文長。這些公務員以後都會他們的手下工作,他們自然是要參與的。

第三個組織者是呂慎行。

作爲大明前次輔的呂調的兒子,呂慎行一直都在大明皇家學堂。比起朝廷爭鬥,他也更喜歡學堂的氣氛,不過這一次朱翊鈞把他從學堂給調出來了。

作爲學宮培養的文,朱翊鈞對呂慎行那可是很看重的。

對於他的地位和培養,朱翊鈞也早就有了規劃,以後公務員會越來越多,呂慎行就是朱翊鈞準備的******。凡是通過公務員考試的公務員,必須到他這裡來進行培訓。

學堂的名字朱翊鈞都想好了,就大明公務員學堂。

雖然很俗氣,也沒什麼創意,但是勝在簡單明瞭。

三個人聽了朱翊鈞的問話,海瑞和徐文長全都看向了呂慎行。

作爲呂調的孫子,這個份海瑞和徐文長當然很詫異,但是更讓兩個人詫異的是呂慎行的能力。整個招募和考試到了他的手裡面,一切都井井有條,並且遊刃有餘。

“回陛下,已經準備好了,場地早就安排好了。”

“這一次報名公務員的秀才共有一百六十七人,來考試的估計不會有這麼多。不過臣已經按照一百六十七人準備了,不會出紕的。”

“關於考試的試題,臣也是按照陛下的代,主考民生。”

“五道題目,答對三道者爲下等,答對四道者爲中等,五道皆對者,爲上等。按照皇上的吩咐,這一次招募公務員爲三十人,擇優錄取。”

“不過臣覺得,下等還是不要錄取了吧!”

朱翊鈞一愣,呂慎行這是要寧缺毋濫,想了想,朱翊鈞點頭道:“好,就按照卿所奏行事!明日考試,朕也會過去,勉勵他們一番。”

說是勉勵他們一番,說白了就是撐場子的,外加宣傳。

表達自己對公務員的看重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也是爲了宣傳去的。等到下一次招收公務員,必然會樹立新的標桿,到時候就要大規模的招收了。

三個人一愣,隨後也就明白了朱翊鈞的意思,同聲道:“臣領旨!”

公務員考試的地點是在順天府的貢院,這裡一早上就聚集了不人,只不過比起科舉之時,那聲勢不知道差了多倍。當然了,大部分都是來看熱鬧的。

在人羣之中,挎著考籃的纔是來考試的,鮮,手拿紙扇,不斷搖晃的明顯就是看熱鬧的。

不時還指指點點的,面帶不屑,有的人就被看的不了了,掩面而走。

在人羣的前面,孫承宗面坦然的挎著籃子,不時的四下看一看。發現在他的邊之人,居然也面坦然,不由的好奇道:“在下孫承宗,字稚繩,高人,這位兄臺怎麼稱呼?”

那人看了一眼孫承宗,笑著拱手道:“李奕齊,字介輔,順天府人!”

兩個人剛想聊一聊,突然人羣就了起來,然後就是人羣大譁。只見一對對的衛衝了過來,直接將人羣隔了老遠,然後錦衛也衝過過來,後面跟著東廠的番子。

也不知道誰喊了一聲“皇上駕到”,現場頓時就了起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