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我要做太孫 第496章 機會來了!

《我要做太孫》 第496章 機會來了!

 在太監居住的一院子里,馬和進屋子,對李福行禮道:“見過李公公,不知公公喚我前來,有何差遣?”

 原本坐在椅子上的李福站起來,面含笑容,一言不發,

 可眼睛卻在馬和的上來回打量,從上看到下,從左看到右,當真瞧了個仔仔細細。

 只是這樣的目,卻讓馬和頓時覺得遍生寒,特別別扭。

 如果不是想到李福平常的為人,想到他沒有特別的喜好……

 馬和此時估計都要奪門而出了!

 “呃,李公公,不知有何指教?在下若有什麼地方做的不對,懇請公公指正。”

 李福收回了目,笑罵說道:“你把咱家想到什麼地方去了,也不嫌腌臜!”

 馬和當然不肯承認,一本正經道:“公公誤會,在下并沒有多想……”

 李福揮揮手也不在意,而是一臉羨慕的說道:“馬和,你的機會來了!”

 馬和眨了眨眼睛不明白的問道:“公公,這話是何意?”

 “來人!把東西抬上來!”

 李福也不解釋,便照顧小太監把一軍中甲,連同架子一起抬了上來。

 “給他穿上!”

 馬和見小太監要替自己更換甲,趕說道:“公公,這是何意呀?奴婢就是個刑余之人,怎麼能夠穿甲胄,這要是被人發現了,那還得了!”

 李福卻道:“稍安勿躁,先換上再說!”

 馬和心中忐忑,不明白他這是要做什麼,可是想到李福應該不會謀害自己,

 再者說了,自己和李福同為陛下的心腹,自己被陷害,陛下豈會不過問?

 而且這樣的謀害策略也太低級,本不可能陷害功,就算太監再爭權奪利,也不可能穿將軍的甲胄呀。

 馬和不明白李福為什麼要這樣做,便只好任由太監給自己換上甲。

Advertisement

 等馬和穿戴妥當,李福上下打量了他一下,點點頭道:“還缺點什麼……對了!”

 說著從供奉的桌案劍架上,雙手捧起那把劍,道:“來,把這把劍配上!”

 太監三下五除二就把劍扣在馬和的腰間,為他腰中的配劍。

 揮揮手讓小太監退下,李福這才說道:“這服穿上,才顯得神!”

 此時馬和忐忑的心也平靜了下來,滿臉無奈的笑道:“公公,現在能說了吧?您這是何意?”

 “這是陛下讓我挑出來,代給你穿上的,至于原因……那就不是我所能揣測的了……陛下正在武英殿會見各國使臣,馬和,你去侍奉吧!”

 馬和深吸了一口氣,這是陛下的意思!

 他不知道陛下究竟要做什麼,但很清楚陛下必有深意!

 不可能平白無故讓自己穿上甲胄!

 可正如李福所說的,自己的機會,或許真的來了!

 抱拳行禮,躬一緝,“多謝公公!”

 李福往側邊走了兩步,避開他的禮,笑道:“嚴重了,謝我干什麼,以后忠勇任事,好好報答陛下天恩吧!”

 馬和告別了李福,離開太監居所,朝著武英殿而去。

 甲胄在,馬和的腰也直了不

 眼神不再落寞,反而迸發出幾許神采,整個人的氣勢也提升許多。

 當他來到武英殿殿門外的時候,值守的太監見他這樣穿著,不由得大吃一驚!

 “煩請公公通報,奴婢奉命前來武英殿侍奉。”

 馬和依然保持著謙遜,手去解配劍,要到殿外的存放

 值守太監趕說道:“不必了,王公公有過代,讓你來了就直接,不必通報,配劍也可攜帶殿!”

 值守太監知道馬和在陛下心目當中的地位,自己是拍馬不及,況且上面又有腰帶,自然客氣。

 “多謝!”

 馬和從旁邊的側門進大殿,見到陛下正在和各國使臣談,一時之間有些不知所措。

 自己是該過去行禮呢,還是應該站在一旁?

 此時朱允熥也發現了他,不由得眼前一亮!

 人靠裝馬靠鞍,這話果然不錯!

 一合適裳穿在上,整個人的氣勢立刻就會發生變化!

 (當然了,土鱉除外!)

 朱允熥抬起手指,示意他站到自己旁的瞿陶和張輔那里,馬和便悄悄的移腳步走了過去,沒有產生任何驚

 站在另一旁的王忠,羨慕得直流口水!

 這甲胄穿在上,誰還知道他是太監?

 妥妥的沙場戰將!

 唉,算了,羨慕不來啊……

 自己也沒那能耐,好好把皇爺伺候好為要……

 張輔悄悄馬和,低了聲音道,“這裳也敢穿,不怕掉腦袋呀!還別說,神的……掉腦袋也值得了!”

 瞿陶用眼角的余看了看馬和,微微頷首示意,馬和也也同樣回應。

 張輔又說道,“呦,還是紙鎧甲,這可金貴啊,哪兒來的?要不咱倆換換?”

 他們所占的這個位置,距離陛下好幾步,距離那些外國使臣就更遠了,他們本就聽不到。

 可是禮儀就是禮儀,不能了規矩!

 因此瞿陶眉頭微皺,低聲喝道:“不可殿前失儀!”

 張輔這才悻悻的住口,不敢在說什麼。

 他也知道馬和的紙漿鎧甲肯定不是的,哪個太監敢甲,還能穿到守備森嚴的陛下這里?

 這不是老壽星上吊,嫌命長嗎!

 大義弘知道自己在這里不歡迎,便借口不適退了下去。

 再呆下去,還不一定有什麼控訴呢!

 對于他的自知之明,各國使臣失去了指控的目標,緒也逐漸安穩下來。

 既然說到了海上的賊寇,而大明作為宗主國,卻不能很好的保護藩屬國的利益和領土,確實影響大明作為“帶頭大哥”的威嚴。

 除了倭寇之外,還有一些大的海盜團伙,對大明和南洋諸國的侵害也不容小視。

 知道即便大明不說,他們也會提出來的,

 于是朱允熥便大大方方的主說道:“各位,對于倭寇的行徑,從今往后大明一定會知會倭奴國,讓他們約束自己的百姓,不可再縱容賊人作

 不過,海上的不折扣不僅僅有倭寇,也有海盜,

 據我所知,盤踞在渤林邦國自立為王的陳祖義,也是一大禍患,這些年來爾等到陳祖義,掠奪的次數也不,想必對他也深惡痛絕。

 馬和,你來說說陳祖義此人!”

 馬和此時穿著一鎧甲,腰中挎著配刀,腳蹬馬靴,再加上他材高大,一臉正氣。

 在眾人的目當中,妥妥的是一位威風凜凜的將軍!

 英武人!

 就像某點的讀者一樣!

 在朱允熥的提點之下,馬和前幾年就已經開始研究大明藩屬國的風土人,包括他們的地形地貌,產特

 以及各國之中不同的勢力團,當然這里面也包括了各國之間的親疏關系,以及有哪些淵源。

 這些這些事對于馬和來說,是手到拈來,本不會為難!

 “是!”

 馬和行禮之后,轉面對諸國使臣,沒有毫的膽怯,開口說道:“諸位,陳祖義此人原本就是罪犯,他逃到了三佛齊(今屬印度尼西亞)的渤林邦國,

 在國王麻那者巫里手下當上了大將,國王死后,他召集了一批海盜,自立為王,為了渤林邦國的國王。

 在他的手下有嘍啰士卒過萬,戰船近百艘,群結隊的出,他劫掠超過萬艘以上的過往船只,攻陷過五十多座沿海城鎮……

 只要是陳祖義和他的手下所到之,所有的經營財,但凡是之前的東西都被他們搶,百姓全部被屠殺殆盡,所有的村莊建筑都被他焚燒灰……”

 陳祖義祖籍廣東州,洪武年間,全家逃到南洋海為盜。

 員最鼎盛時期超過萬人,活在倭奴國、南海、印度洋等地。

 南洋一些國家甚至向其納貢,朱元璋曾懸賞五十萬兩白銀捉拿他,到了永樂年間,賞金更是高達七百五十萬兩!

 當時明朝政府每年的財政收也才一千一百萬兩,這也使得陳祖義為有史以來懸賞金最高的通緝犯。

 曾經有很一些歷史學家認為,朱元璋之所以對海外各國采取閉關政策,撤銷了市舶司,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海盜的猖獗,和倭寇作

 在歷史上,陳祖義也到明朝永樂皇帝那里進貢,但卻是空船出發,一路搶,搶到什麼送什麼,回國的時候也不落空。

 最讓朱棣氣憤的,他不但搶西洋諸小國的船,連明朝的使船他居然也敢搶!

 而且,實行的是三政策,搶,所到之不留活口,不留村鎮!因此朱棣才設出高額懸賞。

 明永樂五年,他詐降鄭和,鄭和識破他謀,施巧計發突然襲擊,當場殺死海賊五千多人,并將陳祖義活捉。

 永樂五年九月鄭和回到大明,并把陳祖義押回朝廷,朱棣下令當著各國使者的面殺掉了陳祖義,并斬首示眾,警示他人。

 馬和話音剛落,蘇門答臘使臣就跪倒在地上,痛苦地請命說道:“大明皇帝陛下萬歲!陛下,陳祖義去年率領戰船八百余,掠奪我國財,王子率領兵馬與他們作戰,

 被他們俘虜之后,活生生剃去骨,就連頭顱也被他們當,蘇門答臘上下,到現在有仇不得報,請大明皇帝做主!”

 暹羅國使臣也說道,“陛下,陳祖義每年都要率領兵馬攻打搶奪暹羅國五六次,每次都有大量的人口被他屠殺殆盡,所到之哀鴻遍野,民不聊生,請陛下做主,鏟除這個強盜!”

 爪洼國使臣也道:“陛下,陳祖義率領海盜頻繁掠奪我國,我國本來就地方狹小,百姓不多,他態度強,屢次前來掠奪,

 并且威脅我國國王給陳祖義納貢,每年都會勒索大量的財,如若不然,就會遭到他們的瘋狂報復,

 很多百姓都因此而死,下國實在沒有辦法,只好向他們妥協……請陛下恕罪!也請陛下為下國主持公道!”

 湓亨國(今馬來半島)、白花國(今蘇門答臘島西北部)、三弗齊國(今蘇門答臘島巨港)、渤泥國(文萊)等國使臣也紛紛訴苦。

 陳祖義橫行西洋,南洋的那些國家的都到他的毒害,否則大明也不會懸賞那麼多錢!

 朱允熥道:“諸位卿稍安勿躁!”

 手指了指桌案上,各國使臣送來的國書,對他們說道:“你們所送來的國書證都已經看了!

 對于陳祖義和其他的強盜在西洋各國的行徑,已經有所了解,請諸位放心,對于此事大明絕不會置之不理,一定鏟除陳祖義,還各國以公道!”

 “陛下圣明!”

 “陛下萬歲!”

 朱允熥的話迅速得到了各國使臣的激和響應!

 不生在那個時代,不生活在當地,很難想象一個竊國為王的強盜,竟然能夠在西洋有那麼大的危害!

 掀起那麼大的波瀾!

 朱允熥今天之所以主提到陳祖義,就是因為各國使臣在他們的國書里面,都在控訴陳祖義的強盜行徑!

 而他們控訴的原因,一來是因為大明是各個番邦的宗主國,有責任來維護小弟們的安全。

 否則人家向你稱臣,為的是什麼?

 還不是指大哥能關照小弟?

 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為陳祖義本來就是大明的人!

 陳祖義祖籍廣東,后來逃離大明,為海上禍患!

 各國不找你大明,還能找誰?

 今日雖然設宴招待使臣,但朱允熥并沒有陪著他們。

 而是安排鴻臚寺卿和禮部尚書任亨泰來招待。

 由于朱允熥已經給他們吃了定心丸,所以各國使臣都心滿意足,喜氣洋洋,吃喝的甚是暢快。

 “皇爺請用茶。”

 回到謹殿,王忠端來一杯茶,朱允熥喝了幾口,潤了潤嗓子。

 “奴婢馬和,拜見陛下!”

 馬和穿著盔甲,行禮說道。

 “嗯。”

 朱允熥贊許的說道:“這盔甲穿在你的上,倒是極為合,倒是有幾分將軍的模樣,想必那些番邦使臣,都以為你是哪個兵馬大將。”

 馬和有些不好意思,窘迫的說道:“陛下,奴婢這就下來……”

 朱允熥卻抬起手制止住,馬和也覺得現在去甲不合適,也就停了下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