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還是不明白,還想再問。
二弟陳兵倒是聽明白了,搶著說,“我知道,大哥是讓咱們懶,磨磨洋工,把一天的活拉三天的活。”
爺爺瞪了二孫子一眼,“胡說。”
陳兵看向大哥,“大哥,我說得對吧?”
陳揚笑笑,“反正以后就這麼辦。跟他們工人一樣,每天上班八小時。不用加班,也不許加班。每個星期工作五天半,周六下午和周日整天放假。”
陳兵興高采烈,“好啊,每個星期都能回家一趟了。”
爺爺大概知道大孫子為什麼這麼做,笑著不再吭聲。
陳揚這時看向大妹陳平。
“大妹,你去老范家幫忙,幫得怎麼樣?累不累啊?”
陳平說,“不累。星期六星期天,反正這邊也沒事麼。再說了,其實也沒多活。”
陳兵說,“大哥,我去過老范家。大姐在老范家,干得最多的活,是陪田阿姨聊天,一點都不累。”
陳揚笑著說,“你懂個屁,聊天也是一門學問,也很累的。”
全家人都跟著笑了。
“大哥,有一個事。老范和田阿姨,都有一個意思。讓我辭了食堂的工作,專門去他們家當保姆。”
陳揚哦了一聲,“你答應了?”
陳平搖了搖頭,“沒,我說我回去跟你和爺爺商量商量。”
大妹不笨,陳揚心道。
“爺爺,你什麼意見?”陳揚問道。
爺爺說,“老范的面子,咱不能不給吧。他開了口,咱駁了他,以后還怎麼相。”
陳揚笑道:“爺爺,你想偏了。老范不是那種人,咱就是駁了他的面子,他也不會計較的。”
陳平問道:“大哥,你的意思是,我不去他家做保姆?”
陳揚點點頭,斷然說道:“寧做田里客,不當富家奴。不去,堅決不去。如果老范再次問起,你就說我不答應。”
陳平嗯了一聲,“可是,大哥,以后,以后你有事,老范不會不幫你了吧。”
“不知道,反正你不能專門去當保姆。大妹,你留在食堂,還有轉正的希,說不定能捧個鐵飯碗。這就是理由,最大的理由。”
大妹當專職保姆的事,陳揚其實早就想過。
如果為了全家,為了他陳揚自己,陳揚完全可以讓大妹去當專職保姆。
有了這層關系,誰不給陳揚面子,誰還敢欺負陳揚?
可大妹的幸福和前程呢?
保姆又不是鐵飯碗,不能干一輩子。
還有更重要的是,父親曾教導過陳揚,做人做事,可以依靠別人,但不能太靠別人。
靠山山會倒,靠水水要流。
最靠得住的還是自己。
陳揚想道,老范現在如日中天,可將來呢?將來他老了,退下來了,不就沒用了嗎?
好在這個事,老范和田阿姨都沒再提起,避免了雙方的尷尬。
陳揚現在的主要心思,還是在怎樣花錢上。
不過,有句老話說得好,共患難易,共富貴難。
最近,肖偉力和顧衛軍的小作,引起了季同生與田芳和楊玉梅三人的不滿。
肖顧二人自立名目,從出納楊玉梅那里領了兩百塊錢。
楊玉梅覺得不妥,但又不好明說,就找季同生詢問。
季同生狡猾,把問題推給了陳揚。
本書將反映鄉村四十幾年的變化……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一日,下午六點十分。“廣大社員同志們,廣大社員同志們,現在全文廣播教育部《關于1977年高等學生招生工作的意見》規定,凡是工人、農民、知識青年、復員軍人、干部和應屆畢業生,只要符合條件的都…
王興所在的杏花村,幾年前,發生了化工污染的事件。 結果導致村里很多男人,都失去了生育能力。 那時候,正巧不在村里的王興,幸免于難著。 回到村里工作的王興,因此成了村里的香餑餑。 東家的媳婦,想要個孩子。 就會想著王興。 西家的王大嬸子,都四十歲的人了,家里男人無法生育,也就想到了王興。 從此以后,村里不知多少家的媳婦,多少家的姑娘。 為了借種的事情,找上了王興。
巧鳳年紀輕輕死了男人,孤身一人住在劉浩隔壁。沒成想孤男寡女卻惹來村里的閑言碎語和惡霸騷擾,拳腳無眼,劉浩頭破血流卻因禍得福拿到醫仙傳承,從此開啟瀟灑快意的縱情人生......
重點醫科大學畢業的劉文宗,偶然獲得了一個神奇的小鋤頭。本應該成為白衣天使的他卻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回鄉的道路。站在自己承包的小山頭上,劉文宗告訴自己:就算是當農民,我也能當一個古往今來最成功的農民。
因爲一句‘放下那個女孩’,而被富少逼得差點回家種地的劉宇,在一次奇遇後,開始一路逆襲,財運,桃運接踵而來,走上一條’漁民也瘋狂‘的逆襲之路。
結婚三年,陳青牛被潑辣老婆驅使,受盡丈母娘一家子窩囊氣。一朝得蚌仙傳承,從此鯉魚化龍,媳婦變成了小乖乖,岳母一家逢迎。帶領全村人搞特色養殖,種植,發展旅游村,過上幸福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