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三國之召喚猛將 二百八十二 科技革命

《三國之召喚猛將》 二百八十二 科技革命

皇帝把話得這麽堅決,和珅知道自己別無選擇了。●⌒說,

要麽收拾鋪蓋回家,要麽就著頭皮接下腹黑子給安排的這個任務。

就連被自己舉薦的步騭都混郡丞了,倘若自己再灰頭土臉的回到故鄉,也不用別人指指點點,買塊豆腐直接死得了!

“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珅就庶竭駑鈍,拚死為陛下建造出這一祠兩閣來!”和珅咬咬牙,拱手應允了下來。不就是差三百萬錢嘛,活人還能被尿憋死了?

劉辯頷首讚許,心中暗自得意,雖然目的達了但是還得給何珅戴上箍咒,不能讓他為所為,示意鄭和把剛剛準備好的大漢法典給何珅:“何卿啊,這是我大漢朝的法典,你拿回去讀了,每枕在枕頭底下睡覺。在做事的時候千萬莫要犯了任何一條,否則國法無!”

鄭和捧到何珅麵前:“何大人請收好!”

“呃……謝陛下!”

何珅額頭見汗,抬起袖子拭了下黃豆般的汗珠,“這氣真一個熱!珅一定把陛下的吩咐謹記在心!”開弓已無回頭箭,死就死吧!

劉辯臉上出微笑:“當然,朕會把工期給你放的長一些,延長到一年半好了。”

“謝陛下!”何珅急忙謝恩,多出來的這半年至關重要。

劉辯又道:“朕馬上修書給庫府,撥給你五百萬銅幣,並且讓陸康給你安排衙門及人手。這工期從今開始計算,截止到一年半之後結束。若是你能圓滿完任務。朕會重重的封賞你,若是延誤了工期。朕也會治你的罪!”

“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辱使命!”和珅咬牙答應了下來。

“那好,你們各自忙碌去吧,朕還要理政務!”

劉辯命鄭和按照自己剛才的起草詔令,除了把建造一祠兩閣的任務給何珅之外,還要再給狄仁傑下一封詔書,把他調進金陵,由王朗與步騭前去接任。

Advertisement

何珅搶著道:“陛下,臣還有一事啟奏!步子山有一族妹。名喚練師,生的國香,號稱淮南第一人。所以臣打算做介紹步練師宮伺候陛下,不知聖上意下如何?”

“步練師?”

或許有人不悉這個名字,但前世為遊戲程序員的劉辯卻除外。這可是許多三國遊戲中必不可,孫權最為寵的妻子。沒想到自己奪了孫大的妾,現在又要奪孫二的人,看來自己這輩子與孫家的仇是注定解不開了!

“好啊,難得何卿與步子山替朕著想。而且朕也喜歡江淮子!待盧‘文忠’的葬禮結束之後,朕會派人到步家下六書聘禮,選擇黃道吉日把步氏迎娶宮!”

既然步練師被和珅送上門來了,劉辯卻之不恭。隻好笑納。尤其是步練師這個名字一直讓劉辯覺得很有武俠氣質,沒想到現在卻要為自己床上的尤了,這造化也真是弄人!

距離盧植的大葬之期還有七八的時間。因為劉辯的詔令,東漢朝廷下轄的各個兵團暫時偃旗息鼓。停止了軍事進攻,待盧植下葬之後再各自據形勢選擇軍事行

軍事上的暫時靜止。讓傳金陵的奏章減了四分之三,劉辯也難得的可以放鬆一下心,在修的同時更多的在考慮如何提升國力?

“招江南屯田使徐啟來見朕!”靜下心來的時候,劉辯首先想到了徐啟。

在這位科技全才的治理下,僅僅隻是一年多的時間,江南的農業已經有了大幅的發展。這一年來,徐啟帶著隨從由鄱到會稽再到建業,一直沒有停下忙碌的腳步。

在他的指導下,江東各郡的百姓都因地製宜,最大可能的把土地利用起來。該種植水稻的地方播種水稻,該種植穀子的地方播種穀子,不能種植稻穀的地方則種植棉花或者是麥,再不行則種植蔬菜,反正不讓任何一塊土地閑置荒蕪。

這一年的時間下來,徐啟幾乎走遍了江南六郡下轄的一百多座縣城,讓江南大地變得沃野千裏,漫山遍野到都是綠油油的莊稼。在充分利用舊耕地的同時,新開墾的土地在的照下也煥發了生機,整個江南大地變得生機,欣欣向榮。

站在新修建的金陵城牆上,舉目遠眺,大好河山如畫。

劉辯忍不住讚歎道:“有徐啟的存在,這一年下來,至能讓整個江南地區的糧食產量提高三十萬石到五十萬石吧?文雖未上沙場,但功績卻同樣不可抹去!”

劉辯回到乾宮的時候,徐啟已經在含元殿應詔等候。

先是臣子施禮,接著是皇帝褒獎一番,這些都是必不可的禮節。待這些完之後,劉辯就直奔主題:“去年朕委托你研究的活版印刷功了麽?”

啟躬答道:“回陛下的話,由您創造的活版印刷已經在今年五月份製,目前臣手下的工匠已經刻製了十套活版模。因為陛下遠征青州,而臣又忙於農事,所以便封存了起來,不敢擅自妄。”

“嗬嗬……應該是徐卿製造的吧,你謙虛了!”劉辯對於徐啟的不居功自傲很是滿意,和的笑道。

啟躬道:“臣隻是就事論事而已,整個設計思路都是陛下構思好之後告訴微臣的。臣隻是代勞而已,真正發明創造的人是陛下您,微臣豈敢居功!”

既然徐啟都這麽了,劉辯也就不再推辭客套。若是兩千年之後的曆史課本上出現了劉辯的名字,在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後麵再加上一個發明家,這也是極好的。

“朕準備設立一個印書局印刷書籍,售賣給百姓,一來可以改善朝廷張的財政,二來可以推廣知識,提高生產力。”劉辯目如水,把自己的構思緩緩對徐啟道來。

自從八十年前蔡倫發明了造紙之後,到現在造紙技已經非常了。之所以沒有大規模普及,隻不過因為掌握技的權貴囤積居奇妄圖謀取暴利,另外一個原因也與戰有關。事實上,這種造價低廉,由樹皮、麻頭、舊漁網等原材料製作出來的紙張並非高不可攀的奢侈品。

除了權貴不肯大規模推廣“蔡侯紙”之外,書籍稀缺的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印刷技的低下。這個時期的書籍完全靠手抄,而筆篆、隸書的效率更是低下,手抄製作一本十萬字左右的書籍,需要一個書匠忙碌半個月左右,其造價之高昂可想而知。

而活版印刷的出現將會讓書籍推廣得到飛躍的發展,這也是徐啟這位科技奇才對子佩服的五投地的原因。活版模製造出來之後,徐啟命工匠做實驗,印刷一本十萬字的書籍,一個工人半就可以印刷一冊,將書籍製作的效率一下子提升了三十倍,完全可以稱之為革命的技

這個時期的書籍價格有多高?就算貴為子的劉辯都覺得無法承

普通的史書、儒學、詩賦方麵的書籍一本的售價高達數百錢,這又是一個什麽概念?一匹普通馬的價格不過兩千錢,幾本書就能換一匹馬。而這時候一個普通百姓的年收也不過隻有一千錢左右,拿半年的積蓄來買一本書,這絕對是如假包換的奢侈品!

普通百姓想要看書,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而且一般人目不識丁,就算把書籍擺在你的麵前,也是兩眼一抹黑,它認識你你不認識它。這也是造文化落後,百姓愚昧的最主要原因。一個三五百人的村莊能找出三兩個識文字的人就已經非常不錯了。大把大把的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認識,就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

至於什麽的,對不起,本沒人寫也沒人傳播。劉辯算了下穿越前的某本網絡巨著高達千萬字,按照一個書匠一個月手抄十萬字的速度來計算,想要著作出這麽一本書來至需要十年左右的代價,誰會腦殘的去幹這種事

至於兵書、謀略之類的書籍更是無價之寶,除了在權貴世家之中流通外,普通人想要看上幾,比劉辯穿越前的世界叼睡明星的難度還要大!

而活版印刷的問世,無疑將會為知識的推廣上翅膀。別的不,單工匠的酬勞,至一下子了三十倍。按照之前一本書籍售價五百錢計算,那麽現在二三十錢就可以買到,對於那些莘莘學子來,已經足夠讓他們漫卷詩書喜狂了!

劉辯繼續把自己的構思娓娓道來:“朕打算印刷以下幾種書籍,一種是普及最基本的漢字知識,第二種是推廣基本的算數,第三種推廣提高糧食產量的方法,第四種普及一下疾病預防知識,徐卿以為如何?”

啟聞言不由得淚流滿麵,俯首頓拜:“臣代下千千萬萬的百姓謝陛下的恩德,有陛下這樣的仁義君主,何愁盛世不來?何愁百姓無?何愁食不果腹?萬民幸甚,下幸甚也!”(未完待續。。)u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