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半夏小說 軍事歷史 三國之召喚猛將 二百二十一 不共戴天之仇

《三國之召喚猛將》 二百二十一 不共戴天之仇

周瑜的話音剛剛落下,眾將齊聲表示反對。

就連總角之好孫策都把頭搖的像撥浪鼓:“公瑾此言差矣,我孫家與劉辯仇深似海,好不容易覓得良機,豈能放過?不為叔祖父、伯父等人複仇,我孫家豈有麵立於世上?”

主所言極是,劉表雖然可恨,但終歸隻是守土之犬,與劉辯不可同日而語也!若能擊破劉辯老巢,再圖荊北三郡易如反掌!若被劉辯占據了青州,平息了來自袁紹的力,第一把矛頭就會指向我荊南,到時候劉辯傾盡半壁江山之力,以泰山頂之勢而來,難以與之爭鋒也!”

孫策話音落下,跟隨了孫堅多年的老將程普站出來極力附和。

聽了眾將與長子的諫言,孫堅微微頷首:“諸位所言極是,比起劉辯來,劉表不過是疥蘚之疾罷了!我軍若能趁劉辯主力大軍北上青州之時,攻陷其老巢金陵,從此便可高枕無憂!”

“主公英明!”

孫堅話音落下,以程普為首的眾武將紛紛齊聲稱頌。

周瑜再次進言:“主公之意既然已決,瑜自然不敢再有異議。但以瑜之見,主公應當先假意接劉辯冊封,並回書謝,以麻痹劉辯及江東軍的心理。尋找良機,攻其不備,或許能夠獲得出乎*預料的結果!”

孫堅搖頭道:“人無信而不立,吾豈能朝令夕改,惹下英雄恥笑?某既然決定與劉辯為敵,就要堂堂正正的興兵討伐。打出旗號,為叔父、兄長複仇雪恨!吾以正義之師而討伐。何愁不勝?”

頓了一頓,繼續道:“況且吾與劉辯仇深似海。即便是假意接冊封,也會為下英雄恥笑!方今群雄並起,下大,吾豈能卑躬屈膝,仰仇人鼻息?無二日,世間卻有兩帝,就連劉焉、劉表都進位稱王,那袁紹更是自封渤海王,惹得下英雄紛紛前往投靠。一時間兵強馬壯。某當效仿,自稱長沙王,以表我孫堅逐鹿下之誌!”

Advertisement

孫堅稱王的想法早就與眾將商量了多次,並且獲得了所有部將的支持,之所以沒有宣布,而是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而已!

“下大,主公乃兵聖之後,進位稱王實乃順應命,某等誓死輔佐!”

在程普的帶領下。眾將一起跪倒在地,口稱大王,“末將等參拜大王,誓死為大王效忠。掃平諸侯,就王霸之業!”

“嗆啷”一聲,孫堅拔劍在手。

“僭越之賊有何麵封吾為州牧?”

話音未落。連劈數劍,將使者送來的印綬、符節等全部斬的碎。然後把劉辯的親筆信扯紙屑,高聲道:“來人。在大殿前支起油鍋,將劉辯的使者炸了!”

“主公,兩軍戰,不斬來使!況且主公還有數千族人在吳郡居住,若如此做,定會導致劉辯的複仇,必然會殃及無辜!還主公三思!”

在眾將的一片好聲中,唯有年輕的周瑜提反對意見。

臭未幹的子你還稚的很,你懂得什麽道理?給我退下,勿要多言!”

孫堅瞥了周瑜一言,提出了警告。

心裏卻暗自思忖,留在吳郡的族人多是一些貪命的無膽之輩,留著也沒有什麽作用,若是能夠激怒劉辯讓他大開殺戒,正好可以激怒三軍士氣,變得更加師出有名!隻是這些話隻能憋在心裏,不能堂而皇之的出來。

親兵很快的就在議事殿前支起了一口大釜,伴隨著熊熊燃燒的柴火,釜鼎裏麵的油被燒的浪花翻騰。

“給我把使者扔進鍋裏!”

孫堅一聲令下,幾個親兵將嚇得癱在地的使者丟進了鍋裏,還沒來的及發出慘呼,便傳來一陣焦糊的味道。

“痛快!”

生炸了劉辯的使者,孫堅手下的眾將齊聲好,一個個鬥誌昂揚,恨不能把劉辯扔進油鍋裏的樣子,“吾等早晚要輔佐大王,將劉辯母子投這口釜鼎之中!”

“唉……罪過!”

周瑜無奈的站在遠,在心裏悄悄歎息。

隻是周瑜不知道的是,他投靠的這位主公或許骨子裏生就有把人油炸了的嗜好。如果沒有劉辯的穿越,孫堅在討伐董卓的途中殺了荊州刺史王睿之後,同樣把南太守扔進了油鍋裏生炸了。

毀書烹使之後,孫堅下令在長沙集結部隊,籌備糧草,整葺船隻,隻等自己一聲令下,便全軍沿江而下,越過柴桑,直寇金陵。

數日後,孫策領著一個材魁梧,相貌雄偉的大漢來見孫堅:“父王,孩兒前往武陵提兵途中遇見了這個大漢,見他徒手捕獲野豬。此等武勇,孩兒自愧不如!故此帶來見過父王,還能夠以大將委任!”

孫堅大喜過,問道:“這位壯士姓什名誰?”

“人姓張名定邊,乃是武陵的獵戶,自練習武藝,讀兵書,隻等揚名立萬的機會。難得將軍欣賞,人願將一武藝獻於大王,以博取功名,庇蔭子孫!”

張定邊站在堂下拱手道,聲如洪鍾,氣度不凡。

看過張定邊的武藝之後,孫堅連聲稱讚,當即授予裨將軍的封號,命他在孫策麾下效力。整飭兵卒,克日順江東下,攻襲劉辯的大本營。

孫堅扯書烹使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傳到了劉辯的耳朵裏,不由的拍案大怒:“這匹夫真是惡毒無禮,我以禮相待,竟敢如此猖狂!衛疆何在?率一千林軍星夜前往富春縣城,捉拿孫堅族人,全部斬首!”

將近兩年的磨礪下來,現在的劉辯已經不思當初那般優寡斷,瞻前顧後。你孫堅夠狠。把老子的使者油炸了,老子也得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把你孫氏全族滅了!

衛疆剛剛點起林軍準備出城捉拿孫氏族人,得到了消息的劉伯溫急忙前來勸諫。

“陛下勿要怒。此乃孫堅擒故縱之計!故意激怒陛下,惹得你雷霆震怒,誅殺孫氏族人。然後他再用此借口激發手下軍卒的怨氣,攜恨而來,增強軍卒的鬥誌!陛下萬萬不可中其詭計!”

聽了劉伯溫的勸諫,劉辯稍微冷靜了一下,思忖片刻之後,計上心頭:“這孫堅看似忠厚,其實也是狡詐狠毒之人……”

不過話又回來。能夠為一方諸侯的人,哪個不是心狠手辣,視人命如草芥之輩?正所謂一將功萬骨枯!比起曹下令屠戮徐州,堵塞泗水;董卓為禍,草菅人命的行為,孫堅的油烹使者不過是兒科罷了!

“他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傳文鴦前來聽令!”

考慮到文鴦寸功未立,劉辯決定讓他代替衛疆前往孫堅的老家吳郡富春縣,捉拿孫堅的族人前來金陵問罪。

不大會功夫。已經被提拔為林軍校尉的文鴦腰懸佩劍,昂首闊步的來到了太極殿書房領命。

隻見他高八尺有餘,格雄偉,生的眉清目秀。宇軒昂,也是酷穿一白袍,使一條長槍。約之中頗有趙雲的風範。因此劉辯私下裏給他起了一個“趙雲”的綽號。

“微臣文鴦前來領命,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劉辯正襟危坐。朗聲道:“孫堅這廝扯書烹使,擅自稱王。實乃大逆不道!朕命你率本營林軍即刻前往富春捉拿孫氏族人。男丁全部充軍營當做輜輔兵,婦全部充教坊司為奴為婢,不得有誤!”

“校謹遵聖諭!”

文鴦拱手領命,退出太極殿之後,點起本營一千林軍,火速出了金陵城,前往吳郡富春縣城捉拿孫堅族人。

泰山郡武縣,袁紹大本營。

沮授向袁紹建議道:“主公,據探子獲悉,荊南孫堅已經調兵遣將,意在江東數郡。如此,劉辯定然不能全力北上,我軍可在瑯琊境的費縣、莒縣、諸縣一帶占據險要,層層設伏,阻擊江東援軍。再命泰山降寇向東與顯思將軍合圍北海。隻要能夠在瑯琊境阻擋江東援軍一月左右,便可將困守在北海的魏延兵團全殲!”

“公與所言極是,孤給了江東軍機會,隻是魏延不走,卻怪不得孤了!”已經進位渤海王一年的袁紹須頷首,同意了沮授的計劃。

隨著袁紹一聲令下,良、麴義、高幹、韓莒子、呂威璜、蔣奇等武將各自分兵出,沿途設置據點,挖掘陷阱,深高壘,做好了阻擊江東援兵的措施。準備施行“阻援圍點”的計劃,爭取一口氣全殲魏延兵團。

數日之後,不利的消息傳到了金陵。

從壽春出兵向北的常遇春在沛國薛縣境遭遇了袁軍大將良,連續鏖戰數次,互有勝負,隻是卻無法通過袁軍設置的防線。

而陶謙為了保存實力,隻是命曹豹率領了八千老弱病殘向北進軍,在瑯琊境了麴義的埋伏圈,全軍覆沒,帶了十幾騎親兵狼狽的逃回了下邳。陶謙心疼之下卻是再也不肯發兵。

“陶謙這廝終究是不肯出全力,要解北海之圍,看來任何人也指不上了!”

劉辯看了斥候的報之後,閉目陷了沉思。半**的軍閥終究不可靠,將來機會合適的話,早晚也得拔掉陶謙這顆釘子。當然,那是下一步的計劃,當務之急應該是先設法解北海之圍。

忽然守衛宮門的林軍百夫長來報:“啟稟陛下,關勝將軍從北海風塵仆仆來到了金陵,此刻正在宮門之外求見!”

“什麽?關勝來了?速傳!”

劉辯心頭一震,心下升起了不好的覺。十有**是北海被袁軍合圍了,這關勝單騎突圍,到金陵求救來了。(未完待續……)R19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